第2章 我開天眼勸張飛【求追讀】
- 三國:季漢文昌侯
- 夢醒尋人
- 2271字
- 2023-12-18 19:48:47
半晌過去。
盯著案板上還剩下一大半的豬肉,張飛怒罵道:“連年災荒,這老天爺也是狗娘養的,百姓日子難過,生意也做不成了。”
罵得心里舒坦了,也該收攤了,張飛收起鍘刀,就聽見身邊響起熟悉的聲音。
“翼德大哥,我來幫你。”
這聲音再熟悉不過,是他那個病秧子堂弟的,名叫張清,十天里有八天,下不了地。
難得生了一副好皮囊,卻不像個男人,張飛始終看不慣,不知今天為何對這聲音倍感親切。
“不用!你身體好了?怎么自己跑出來了。”
拜系統所賜,張飛對張清的態度,不知不覺間就改變了。
“呃。”
張清一時間想不出來理由,趕忙回想原身的記憶,說道,“大哥今早不是去樓桑村了嘛,離縣城十幾里路,清怕大哥累著。”
“怕我累著?笑話。”
張飛拍了拍胸脯,將衣服向兩邊扯去,毫不在意在公眾場合袒胸露乳。
低頭看著胸口飽滿的肌肉塊,張飛一臉自豪,隨后看向身長體瘦的張清,不自覺地將衣服扯回了胸口。
沉默片刻,張飛覺得張清也是在關心自己,感覺說話有些過火,便找補道:“子澈,你趕緊回去吧,這細胳膊細腿的,能幫上什么忙。”
“沒關系的,大哥,我身體好多了。等收拾完,咱倆一起回去,我有些話想跟你說。”
張飛揶揄道:“無事獻殷勤,怎么?是不是相中哪家姑娘了?”
張飛如此直白,還是當街調侃,張清實在是招架不住,趕忙說道:“沒有的事,回去的路上,清再跟大哥說。”
“行吧,那我盡快。”
即便張飛一再拒絕,張清還是幫他干了一些輕巧的活,雙手拎著包裹往家走。
張飛驚奇道:“子澈,你這身體好多了?”
張清點頭道:“嗯,好多了。”
兩人一路無言走了一段,張飛出聲道:“子澈,你想說什么?現在就說吧。”
“大哥,你去樓桑村,是去看劉玄德了嗎?”
張飛撓了撓頭,疑惑道:“你怎么知道?”
在三國龍騰傳的設定里,劉備是涿縣的大明星,張飛就是劉備的飯圈粉。
只不過這個時間段的劉備,還不知道涿縣有張飛這么一號人物。
張清想試探張飛的態度,詢問道:“那他在干什么?”
“他在...”
張飛回想了一下,說道:“在田地里躺著。”
張清疑惑道:“種田累了?”
張飛突然笑了,說道:“玄德兄家徒四壁,哪來的田地,不過是看別人種罷了。”
張清下意識詢問道:“別人的田地有什么好看的?”
”我不是玄德兄,當然不知道了。”
提到劉備,張飛的話突然多了起來,跟張清聊起了過往。
“想我十一二歲的時候,涿縣的教書先生說我有豪杰氣,我很高興,又聽他說樓桑村的劉玄德有英雄氣。
我心想,豪杰肯定是比不過英雄的,我不服。但我念那教書先生學識淵博,便不與他計較了。
思來想去,氣不過,我就決定自己去會會那劉玄德,卻始終見不得。后來才知道他已經去洛陽游學了,這一去就是五六年。”
張飛停下腳步,等張清跟上來后,方才興致勃勃地繼續說道:
“光是聽我說,你是想象不出來的。等你見過劉玄德就知道了,當真是英武不凡,渾身英雄氣。縣城里的游俠們都稱劉玄德有高祖之風,我覺得沒錯。”
張清白了一眼,心想設定完全正確,這就是三國龍騰傳的世界。
一想到張飛毫無怨言地追隨劉備,半生顛沛流離,張清就想踹死三國龍騰傳的策劃們。
“你們就不能給張飛增加一個呂布的命魂嗎?變節,或者短慮都行。虧我這么支持你們這款游戲,內測版本都掏錢玩了。”
張清此時真是恨死三國龍騰傳的策劃們了。
集市離張家很近,要不是張清身子弱,走得慢。光憑張飛,三五分鐘就趕回來了。
張清終于是忍不住,開口說道:
“翼德大哥,你看咱大漢朝現在,內有宦官弄權,外有天災人禍。
民心動蕩,國祚垂危。
有道是亂世英雄出我輩,大哥難道沒想過走出涿縣,帶三尺劍,立不世功?”
一聽這話,張飛轉身直視張清,雙目圓睜。
直到張清誤以為自己說錯了話,張飛才拍了拍張清的肩膀,說道:“親弟弟,大哥早有此意呀。”
張飛之所以遲疑,是因為他很意外張清竟對天下大勢如此了解,更沒想到外貌陰柔的張清,骨子里竟有幾分英雄氣概。
僅是這一番對話下來,張飛就對張清的印象有所改觀了。
感覺到張飛并不對自己說的話有所反感,張清趕緊直抒胸臆道:
“大哥,你別看清身體虛弱,久不出屋,但自清兒時起,便熟讀經史子集,對天下大勢也能看出一二,一想到清可能命不久矣...”
“欸!這是什么話?”
張飛難得對張清露出一臉的關切之情。
“大哥,你聽清說。”
張清故意咳嗽了幾聲,恨不得把血咳出來,情真意切道:
“清自幼孤苦,先喪母,后喪父,是大伯養育了清,對清有再造之恩。
清卻體弱多病,常常害怕自己無以為報,張家一脈全系于大哥一人身上。
大哥,你有豪杰氣,涿縣豈能困得住你。而今亂世將啟,大哥理應切驕切燥,使家業興盛,靜待時機到來。”
“沒錯。”
張飛不禁點頭,暗嘆張清竟有遠見。
進了張家大門,眼見庭院里人來人往,張清也顧不及自己和原身的內向性格,豪言道:
“我觀天下群雄,有兩人可稱得上是雄主之姿。”
“哦?”
張飛這下來了興趣,回道:“子澈,請快快說來。”
張清將手背到身后,一本正經地說道:“此兩人韜光養晦,都在廟堂之上。
一位是汝陽汝南人,姓袁名紹字本初。另一位是沛國譙縣人,姓曹名操字孟德。”
張飛不明所以地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袁紹和曹操,這兩人都是大名士許劭稱贊過的人杰,曹操更是被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只不過,名士品評多少是有些過譽的,他張飛肯定不敢像張清這般妄下定論。
張飛下意識詢問道:“為什么?”
張清咽了咽唾沫,一下子說這么多話,他的身體都感覺搖搖欲墜了。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勢傾朝野。袁本初雖為庶出,卻恰好借此磨礪了心志。
世人常稱贊他折節下士,待人如己,因此名重海內。
我觀他胸中積玉,只待亂世一出,必會據北而立,虎視天下。”
一聽此話,張飛明顯愣了一下,隨即對張清倍感驚奇,他這個堂弟何時起有如此見識?
來不及多想,張飛急道:“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