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二十五章:周王鼎。
- 大秦:我真不是人皇啊!
- 搖擺高手
- 2036字
- 2023-12-29 19:18:43
今七國,上至君王公侯,下至百官、大臣,皆口口聲聲為民,可又有幾人切身為民?
他等不是在爭權奪利,就是在享受榮華富貴,所謂君子遠庖廚,他們只看得眼前之收成,至于田地里的百姓,他們怕是從未放在心上。
可贏子洲不在乎這些,她們是真的在其身上感受到了其為民的心意,而他也確實做到了。
“敢問二公子如何看待今七國?”月神緩緩開口。
贏子洲摸著墨麒麟的腦袋,如今的墨麒麟身形已漸成型,再也不能向之前一般躺在他的懷里。
“如何看?你陰陽家不是早有知曉?今七國紛爭,必有一統,其勢在秦?!壁A子洲的語氣很平淡仿佛在說一件跟平常事情。
“七國的戰爭打了三百載,整整三百載,百姓何其困苦,所謂興百姓苦,亡亦百姓苦,今唯有一統方可安治天下?!?
月神聽到這話,眼眸略閃。
這時,蓋聶的聲音在門口響起:“二公子。”
“進。”
蓋聶進來看了眼月神和炎妃,兩人也是識趣退了下去。
待兩人退下,蓋聶上前遞上一書:“大王密信?!?
贏子洲接過打開,看到上面內容后眉毛一挑。
“蓋聶先生,收拾一下,準備回咸陽?!?
蓋聶并沒有意外,點了點頭。
回到咸陽,一切還是如往日那般,似乎并未發生太多變化,但其氣氛似乎愈發緊張。
征戰,這是大秦早年便有的打算,本在這幾年就應動手,可不知為何,嬴政硬是壓下了聲音。
可這并未影響軍隊的士氣,反而讓其愈發期待起來。
又是熟悉的偏殿,嬴政依舊坐在那位置,周圍擺滿了竹簡,贏子洲的到來并未讓其停下手中的動作。
贏子洲就這么看著,而墨麒麟也是很乖巧的在一旁坐著。
看著勞碌的嬴政,他嘆息一聲,這就是為何他對這個位置不動心的緣故,欲帶其冠,必承其重。
他沒法做到嬴政這般,可當昏君他有不愿。
片刻后,嬴政放下筆,他抬頭看著眼前近乎一年未見的子嗣。
“隴西可還好?”
“百姓無憂,兒臣尚好?!彼恢蕾柕氖请]西的百姓,還是他索性一起回答了。
嬴政點了點頭,贏子洲在隴西做的事情,他很滿意。
新種的收成解決了大秦百姓日后所需,可這并不是最讓他高興的,最讓他驚訝的是兵所!
沒錯,一直默默無名的兵所已經有能力盛產精鋼了,那等精兵利刃,他可是知道的!
可以這么說,若是大秦的將士全部裝配上那等利刃,六國將無可至敵!
這也就是他為何強壓下征戰時日的緣由,他在等,等贏子洲的好消息,事實上,贏子洲也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贏子洲回咸陽的消息雖然隱秘,但還是瞞不過有心之人,畢竟咸陽不比隴西,耳目眾多。
對于贏子洲和嬴政之間的談話,他們不得而知,但肯定和隴西有關。
隴西,自從贏子洲去往后,他們就基本失去了對隴西的消息,只有嬴政知曉。
派探子打聽?
若是其人就算了,那可是贏子洲啊,有神獸墨麒麟的贏子洲,他們敢隨意打聽?
別的不說,隴西的老秦人就不會放過他們。
打聽二公子的消息,是不是相對其不利?什么,擔憂其安危,隴西之處盡是老秦人,何來歹人?
為此,贏子洲在隴西做了什么,他們不得而知,不過大多數并未太過在意,反正左右又牽系不到他們。
可總有人關心此事。
趙高便是其中之一,對于贏子洲的出現,他是最為頭疼的,因為他看不懂,而且此人對他的威脅也是最為大的。
可他卻沒法做什么,墨麒麟在側,又有蓋聶這等劍術高手,他不可能安排人監視,一旦被發現,老秦人不會放過人,嬴政也不會留一個有異心之人在側。
嬴政和贏子洲之間的談話沒有多久,大多也只是問了一下兵所的事情,贏子洲也是如實所答。
甚至,他還將兵所的圖紙,以及那所謂鋼的冶煉方法交了上去,他的意思很明顯,我對兵所沒有任何興趣,想拿您就拿走。
嬴政對此也是有些不明,莫說旁人,就連他這個父王,他都看不懂贏子洲到底想要什么。
“庫內有一鼎,為周朝祭祀所用,放之也是蒙塵,就是交于你吧。”
嬴政想了想,最后還是決定按照他的喜好送了一座鼎。
贏子洲楞了楞,鼎?
他倒不是為嬴政送他東西而驚訝,他怎么說也是為了大秦,自己如此也當有所獎賞。
可他沒想到會送他鼎。
鼎是何物,自大禹鑄九鼎始,鼎就被視為重器!
所謂鐘鳴鼎食之家,鼎代表的就是一種身份,非權貴之家不可用。
而嬴政居然將周朝祭司的大鼎送給他?
蒙塵?開什么玩笑,那可是鼎啊,怎么可能讓其蒙塵,這分明就是找個借口送給他而已。
他自然是高興,見贏子洲如此,嬴政也是點了點頭。
回到自己的府上,贏子洲啥都沒管,都在那候著,等著那鼎送來。
不一會,外面傳來的響聲,數十人抬著一口巨大的青銅鼎走了進來。
竟是大鼎!贏子洲更激動了。
鼎分大小,越大自然越是珍貴,眼前如此之大的青銅鼎,怕是只有周王才能用吧。
“二公子,鼎已送至。”
沒理會那人說什么,贏子洲的目光全部放在眼前的大鼎上,那鼎古樸沉重,散發這難以言喻的沉重大氣。
一旁的蓋聶很是不解,他不明白贏子洲為何對此這些雜物如此感興趣,是的,這些在他看來就是雜物。
贏子洲繞著那鼎,欣賞著那上面的雕紋,上面的雕紋繁雜,刻有各種異獸,
每一座鼎的制作都相當繁雜,不論是哪種工藝澆筑出來的鼎,都必須摔碎其模具才能得到,故而每一座鼎都是獨一無二的。
剛出爐的鼎都是如黃金一般璀璨,只有在歲月的沉淀下才會逐漸變成青綠色,上面那銹跡斑斑的銅綠正是歷史和歲月的沉淀!
即便是蓋聶久而望之,也不免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