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阿敏三萬金軍的兵鋒,離朝鮮國都漢城之間,只剩下黃州,平山了。
一旦平山被攻占,那么漢城就赤裸裸暴露在八旗軍隊的鐵騎之下。
朝鮮國主李倧驚慌失措之后,便迅速召集大臣議政。
隨后便任命兵曹判書張晚為四道都體察使,負責前線迎戰;領中樞府事李元翼為下三道及京畿道都體察使,負責穩定后方并招募勤王義兵。
然而匆匆募集的朝鮮將士,面對如狼似虎的八旗鐵騎連戰連敗,毫無招架之力,節節敗退,最后只能退守漢城。
短短不到一個月間,后金連下義州、定州、郭山、安州、平壤、黃州、平山諸城,而朝鮮竟毫無還手之力。朝鮮人心驚惶,朝鮮軍“一聞賊至,無不心驚膽喪者”。
隨后漢城民眾聽說后爭先恐后地逃難,一二天后漢城也幾乎一空成了空城。
這下完了,百姓全都跑光了,漢城是朝鮮的國都,面積較大,在兵力不足,人心惶惶之下,并不適合嚴防死守。
朝鮮議政府右贊成李貴于是上奏建議,朝鮮國主李倧撤退到江華島避難。
李倧并沒有立刻動身,先是起用金自點為句管江都事,讓大王大妃仁穆王后金氏、王妃仁烈王后韓氏及一些重要文件和宗社神主轉移江華島。
再讓昭顯世子南下全州,實行“分朝”。人家這點比死要面子的崇禎強太多了。
隨后李倧并向全國下哀痛教(罪己詔),自責不恤民生疾苦、濫殺無辜、為援助毛文龍而壓榨百姓和為政急進等四大失政。
然而有逃跑派,便有抗戰派,不少臺諫大臣聯合上疏勸國王勿離漢城,并要求請求親征。就是在李倧左右為難的時候。
這個時候,出使的大明的朝鮮使臣突然傳來——大明宗主國出兵了。
后來消息越來越詳盡,卻讓朝鮮上下亦喜亦憂。喜得是宗主國大明還沒有忘記朝鮮,已經出兵;憂的是大明沒有直接出兵渡過鴨綠江援助朝鮮,反而是圍魏救趙,以攻擊后金腹地,迫使金兵回援。
就在朝鮮憂心忡忡之際,大明直接出兵了。
正月十八,準備的半個月之久的孫承宗突然親率五萬大軍,兵分二路,一路從陸路出來,由寧遠,錦州越過遼河進攻廣寧,西平堡,吸引后金主力注意。
一路以袁可立海路運送六千騎兵,進攻海州,金州,永寧等后金腹地。
另外由毛文龍進攻定遼左衛等區域牽制。
先說說兩軍戰力:
明軍一方:孫承宗為主力,五萬陸軍,佯攻廣寧吸引后金注意。另一路海路運輸七千關寧鐵騎,由趙率教,曹文詔,曹變蛟等人帶領,突襲后金腹地。
大明海軍隨后在沿岸游弋,隨時準備援助和幫助撤退。另外毛文龍部也是派兵兩萬分兩路,一路將乘坐海船,也將進攻后金腹地,另一路,并隨時關注,在朝金軍何時返回,尾隨金兵,將牛皮糖一下始終黏著對方。減緩其回援的速度。
此時,后金國內軍力不足三萬,這個時候皇太極只有女真八旗,還沒有攫取到朝鮮,以及蒙古的物力,財富,
三萬軍力將分守到各大城鎮,有一萬駐扎在首府盛京(沈陽)其余兩萬,各駐扎在金州,海州,鞍山,遼陽,開原等十幾座城鎮,一座城池也不過是不到二千左右。
皇太極收到大明出兵的消息后,十分震怒,于是自己親自率領一萬大軍親自抵抗孫承宗率領的三萬大軍。
他隨后又發布命令,緊急調出在開原,鐵嶺的,等其他城鎮的五千駐軍,趕緊向金州,復州,海州趕去布防。
天啟年間,他就知道,孫承宗這個人極具韜略,老謀深算,是一個走一步,看十步的人,此戰,毛文龍絕不忽視。
自從孫承宗在崇禎元年就駐守在遼東,遼東軍力恢復的很好,而遼東越強勢,毛文龍部就更活躍了,今天殺十幾人,明天燒幾垛草!這都讓他隱隱有如鯁在喉之感!
該死,沒想到,這大明新皇帝朱由檢竟如此老辣!
正月十八,趙率教,曹文詔帶著六千鐵騎,橫插直入;掃蕩著金州,海州,復州等地。
戰爭開始了!
這天,遠處硝煙彌漫,那是大明士兵點燃了幾處莊子,像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天了。
隨后一大隊金兵奔赴過來,查看現場。
為首的軍將雖然身材高大,但竟然顯得意外年輕;如果熟悉此人的定會知道,竟然是新進三大貝勒之一的多爾袞貝勒(代善,阿敏,多爾袞)多爾袞如今十七歲了,實際跟著其父努爾哈赤征戰好幾年了。
努爾哈赤晚年還在世時。當時多爾袞和多鐸就掌握著正白旗和鑲白旗。
看著莊子里,橫七豎八的,男女老少的尸體,多鐸頓時恨恨地大罵到,該死的明狗!
“哥,這些明狗簡直是罪該萬死,我們趕緊去殺死這些明狗。”多爾袞看著一臉怒氣沖沖的多鐸。連忙安撫他。此次他被皇太極派出前來守陣,就只帶了三千軍馬!
原本阿敏入朝帶走的三萬軍馬,每旗便都出了三千軍馬,,每旗也不過是六千。皇太極領的上三旗無非多一點。這樣八旗一共就六萬多軍馬。
這三千鐵騎,已經是他們正白旗和鑲白旗一半的家底了。切不能浪戰!
曹文詔回去的路上一直悶悶不樂,此前后金的奴酋的農莊,基本都是被大明毀于一旦,要么殺光,要么搶光,要么殺光!
面對著后金的婦孺兒童,曹文詔有時候有些心有不忍,但是最后也還是痛下殺手。因為他知道,這些小韃子有一天就會變了大韃子,兇韃子。
今天他放過了他們,那么將來,大明的子民誰來放過來他們呢。
更何況皇帝陛下已經頒布殺奴令,只要是奴酋,不管大小,男女老少,殺了就有賞賜。他不殺就是違背皇命,更是背叛大明的人民!
朱由檢甚至拿出一百萬賞銀。
入金作戰的大明將士,都仿佛打了雞血一樣,個個宛如瘋魔,見到奴酋就殺,見到奴酋就砍,見到奴酋就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