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剪除羽翼
- 崇禎:朕不是糊裱匠
- 小法師來咯了
- 2329字
- 2024-01-23 23:57:56
再次削弱八旗貝勒權力之后,皇太極便開始處理其他問題了。
皇太極繼位兩年多以來,面臨的形勢,不論是內部還是外部,均相當嚴峻。除了政治矛盾之外,還有社會矛盾,經濟問題。
滿族對漢族人的殘酷壓迫,造成社會矛盾尖銳。努爾哈赤在遼沈地區實施屠殺、移民等政策,造成人口大量逃亡,土地荒廢。
留在后金統治區的漢人,后來也因推行“計丁授田”,由自由農民變為封建農奴,大大損害了生產積極性。
所以遼沈地區的漢族人民接連發動武裝暴動的。漢族人民的反抗斗爭,使得滿族貴族膽戰心驚,因此,后金規定滿人行路,不許人數過單,務集十人以上結伙同行。
后金隨后進行了血腥的鎮壓,努爾哈赤在鎮壓鎮江人民暴動時,大肆屠殺;僅殺害俘虜就達一萬兩千人,后金官兵所到之處,所有男丁,俘虜子女等人,全部殺死。
然而后金所采取的這種野蠻的殘酷的鎮壓手段,并不能使漢人的暴動平息下去,反而使社會秩序更加混亂,生產急劇下降。
而滿族進入了遼沈地區以后,隨著占領地區的擴大和軍需供應的浩繁,必須依賴漢族人民提供糧草。
再加上同時,明朝及朝鮮的封鎖政策,也使后金“銀兩雖多,無處貿易,是以銀賤而諸物騰貴”,加以連遭天災,后金“國中大饑,斗米銀八兩,人有相食者。
皇太極作為后金統治者面對這一現實問題,對它所推行的政策不得不有所改變。
于是他向有著王佐之才的漢官請教道:“我大金如今國乏民困,治國安邦之道還請先生們教我!”
漢官范文程,寧完我,深諳政務,結合大明的土地制度情況,一下子就明白問題所在了,于是上奏道,要改變“拖克索”這種落后的生產方式。
原來滿族的這種“拖克索”農莊,最初采用的奴隸制的生產方式,所以大量的自由成為了農奴之后,生產積極性就急劇下降,甚至開始大量反抗逃亡。
皇太極聽完頗以為然,會議結束的幾天后下發汗諭:
“男丁十三人,牛七頭,編成一莊。將莊頭的兄弟列入于十三丁之數。莊頭自己到沈陽,住在牛錄額真家的鄰近。
使二莊頭住在一處。如逢役使,該二莊關輪流前往督催。諸申不要參與。
把莊頭之名,莊中十二男丁之名,牛、驢之毛色,都寫上交給村領催,由去的大臣書寫帶來。
若收養的人,置于公中,會被諸申侵害,全部編入汗、諸貝勒田莊。一莊男丁十三人,牛七頭,田百目。
其中二十日納官糧八十十日供自己食用。”
事實上每莊十三個男丁用自己的勞力和農具耕種百日土地,其中二十日的產品以勞役地租的形式提供給封建主,其余八十日的產品留供自己食用。
這種勞役制形式改變了漢人的政治地位,將分為滿官的為奴的漢人編戶為民,把奴隸解放為自由民,緩和了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極大的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皇太極用汗諭以行政命令加以規定,自然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另外皇太極隨后陸續又發布一系列,鼓勵耕種和墾荒,保護農業生產的法令,在出征,狩獵,修路,筑城等事上,均不得妨礙農耕。
隨后皇太極又向諸大臣請教了外部戰略環境的問題。
從外部看,后金形勢亦不樂觀,西鄰的蒙古、東鄰的朝鮮,均對后金形成威脅。
明朝方面,由于朱由檢繼位后重用孫承宗與袁崇煥,隨后又與察哈爾汗林丹汗議和,和親,開邊市,使遼西走廊的防御體系日趨鞏固,并在寧遠(今遼寧興城)獲勝的基礎上,企圖恢復遼東。
后金處于大明,蒙古察哈爾,朝鮮三面戰略包圍之中,一旦三方在戰略上采取聯合行動,對后金來說是前后夾擊,三線作戰。
稍有不慎,便有亡國滅種之危!
其實,這一問題,才是今天御前會議的主要問題。對于針對大明的戰略問題,他也是深思熟慮。皇太極深知,飲馬中原,絕非短期武力所能達成的。
“我國處南朝之大計,惟在講和與自固二策而已。自固者,以打為固,即先剪斷大明之左膀右臂,西蒙古,東朝鮮。攫取人力,物力,來滋養我大金。”皇太極擲地有聲地說道。
漢官,范文程,寧完我,馬國柱等補充建議:“伐明之策,宜先以書議和,誒彼不從,執以為辭,乘釁深入,可以得志。”
也就是說,他們主張,便談便打,既保證和議不斷,又要在此時期內增強自己,削弱敵人。
在議和的幌子下,歷史上皇太極對內進行了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改革,極大地增加自己的實力。
隨后,皇太極向眾人掃視了一眼說道:“察哈爾林丹汗,敗軍之犬也,這次先饒他一條狗命!
“本汗誓為大金子民奪回一條生路,大金的劍為大金的犁,開辟一條大道。”
“本汗誓要大金子民人人有飯吃,有衣穿,不再受人欺辱壓迫。”
“本汗誓要爾等公侯萬代,與國同休!”
本汗將派阿敏,濟爾哈朗等貝勒率軍三萬攻入朝鮮,先斬斷大明右臂。”皇太極的臉色厲色盡顯。一股仿佛蠻荒的尸山血海之氣撲向眾人。
“遵大汗諭旨!”大殿之上,所有人的臉上露出興奮,猙獰,甚至狂熱表情。
隨后,后金戰爭的機器便開啟了......
劉興祚原籍遼東,萬歷三十三年因細罪而棄家投降后金,更名愛塔,努爾哈赤之孫薩哈廉(亦作薩哈璘)曾將其乳媼之女許配給他。
天命七年(天啟二年)劉愛塔奉命總管物產富饒的南四衛(指位于遼東半島西半邊的金、復、蓋、海四州)。
但或因不能忍受領主代善對他的侵擾剝削,再在袁可立的誘降下,他漸生反正之心,棄暗投明。
原本歷史上,劉愛塔是在崇禎元年,以“貍貓換太子“以自焚之計,詐死與其兄弟逃離后金。歷史上毛文龍的做法太不講究了。
毛文龍一方面將劉氏兄弟投誠一事當成其在明廷中的功績,另一方面則將之作為和皇太極談合作的籌碼。
后金當時曾派人潛至鐵山一帶,希望能將劉興祚兄弟搶回發落,毛文龍因此致函皇太極,聲稱只要能談成優厚的合作條件,頗愿犧牲劉氏兄弟,將之解還金國。
朱由檢繼位后,便立馬派遣孫承宗前去遼東,孫承宗隨后便找到這條暗線。
便讓劉愛塔派更多的棋子,潛伏在后金政權之中。劉愛塔左思右想,決定拖延自己逃離后金的計劃。劉愛塔相當于是每分每秒處在危險之中。
這次后金派出大將阿敏,濟爾哈朗等貝勒率軍三萬,將進攻朝鮮的消息,就是劉愛塔冒著生命危險,偷偷地傳遞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