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最后一天。駐守在巴達維亞,負責臺灣事務的,東印度公司終于派兵來了。
荷蘭軍決定反攻,分水,陸兩軍向鄭軍發起進攻。
還是先從海戰說起。
作為旭日東升的海上強國,荷蘭人一直沒有想到鄭芝龍竟敢捋老虎的虎須。
然而鄭芝龍就捋了。而且還大獲全勝。臺灣城此時正被包圍著。隨時都能占領的危險。
荷蘭人,這次非常謹慎,在出兵之前,先找到了兩個盟友:一個是劉香,一個是李國助。
劉香原是鄭芝龍的結拜兄弟,因拒絕降明與鄭芝龍決裂。帶著著一群海盜在日本長崎一帶廝混。
李國助是李旦的兒子,因為李旦死后,鄭芝龍二話不說就吞占了李旦在臺灣的資產而成仇。巴格達于是找到這兩位。
要求共同攻打鄭芝龍。并提出承諾:荷蘭人的大員,巴達維亞及其他要塞,他們都可以在那里停靠,自由貿易。
兩人大喜,頓時湊夠了五十艘戰船前來助戰!
鄭芝龍知道,畢其功于一役的時候到了!
臺灣之戰中,能不能畫上圓滿的句號,就看荷蘭人這次反撲,能不能成功了。
他除了積極備戰,還決定,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次加賞賜的力度:凡參戰者每人賞銀二兩,若戰事延長,再額外加五兩。
燒掉一艘荷蘭船只賞銀二百兩,取得一個荷蘭人頭賞銀五十兩,當時一個七品官的月俸也不是五兩銀子。
殺掉一個荷蘭人的賞賜相當于一個七品官近一年的俸祿,可見這個賞格之高。
荷蘭人聽到這個消息,頓時頭皮發麻。
十二月,三十一日清晨,鄭軍得到可靠的消息,荷蘭人和劉香、李國助的聯合艦隊正停留在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于是率主力悄悄進入,金門決戰一觸即發!
開戰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雙方各自投入的軍力:
首先荷蘭方面,共有十三艘軍艦,其中十二艘是蓋倫船,一艘戎克船(中式帆船)。
蓋倫船擁有龐大的船體,兩層或者三層甲板。上下都布有火炮,排水量在一千多噸左右。每船裝載二十——三十門加農炮(紅衣大炮)。
劉香與李國助共有五十艘海盜船,是一些老式的中國式帆船,火力小很多。只有十幾門小炮。
鄭軍,這邊有二艘蓋倫船(繳獲荷蘭人)還有八百余艘中國式帆船,數量上占絕對優勢。船只大小不一。
其中有一百艘余艘是沈壽岳和袁樞率領,火炮不多,戰力較弱。剩下的六百余艘是鄭芝龍當海盜時的戰艦,作戰能力較強。
火力配備的是:紅夷大炮,八十多門,(有一部分是原俘獲的蓋倫船的火炮)佛郎機炮一百六十座,碗口銃三百個。
噴筒六百個,鳥嘴銃八千個,煙罐一千個。弩箭五萬枝。粗火藥四千斤。
佛郎機炮的射程和精準度遠不及紅夷大炮,鄭芝龍也想在船上加裝紅夷大炮,但因中國式帆船結構限制。只能在船頭和船尾各裝一門。
因為船頭與船尾不能同時朝一個方向作戰,所以五十艘船就相當于五十門紅夷大炮。與荷蘭人的兩百多門側舷炮相比還差的很遠。
所以在火力上,明朝并不占優,但在數量上占優絕對優勢。
前面說過,荷蘭人作戰時,排成一個長長的縱隊,第一艘戰艦用側舷炮向敵人炮擊,其余各艦準備;第一艘戰艦射擊完畢后,第二艘艦接著射擊,第一艘趁機裝填彈藥,依次類推。
最后,等最開始的那一艘,再迂回過來,按照來的路線,再對敵艦進攻攻擊。這樣的打法可以讓一支艦隊保持連續火力而不被間斷。
因為此時處于風帆時代,所以準備的說法——這叫風帆戰列艦。
戰斗一開始,荷蘭人果然擺出一字長蛇陣,劉香、李國助的五十艘海盜船四散開來,像一個橢圓,將荷蘭戰艦保護在中間。
這時,如果鄭芝龍的明軍強行進攻,就遭到劉、李海盜船與荷蘭戰艦紅衣大炮的飽和式攻擊。結果可想而知。
鄭芝龍的戰術并沒有那么簡單,老謀深算的他采用了中西的戰術。他知道問題的關鍵是——荷蘭軍的十二艘蓋倫船戰列艦。
而劉、李兩人不過是見利臨時起意,完全不用放在心上,只要打敗荷蘭軍,這兩人就會望風鼠竄,不戰而潰。
所以他早有準備,將五十艘加裝的紅夷大炮作為主力與荷蘭人周旋。
此時,正是東南風盛行的季節。
傍晚,鄭軍開始進攻,鄭芝龍兵分兩路:鄭芝龍一面把一百艘小船改造成火船,帶著桐油,猛火油等各種易燃物資搶占上風口從正面突擊。
另外一部分前去與劉香,李國助的海盜船糾纏,炮擊。另外快速從讓一百艘火船穿越劉李防線迅速向荷蘭的戰列艦靠近。
這個時候,十二艘荷蘭戰列艦,陸續發射炮彈襲擊著火船,然而,海面寬闊無垠,荷軍炮擊的效果并不太好。
一百艘火船,順著東南風,借著夜色,借風放火。
而另外一路是鄭芝龍的主力戰艦,順著風向,繞到荷蘭艦隊的側后方,用猛烈火炮攻擊荷蘭艦隊。
由于荷蘭艦隊的側舷分別對著南方和北方,所以只有舷首的那位門火炮可以發射。在這個位置,鄭軍主力艦隊非常安全。
荷蘭人從沒有見過這種打法,一時顧此失彼,前有火船來襲,側有大炮攻擊。陣型頓時大亂。戰列艦上眾多荷蘭士兵開始出現騷亂了。
沒多久,荷蘭的艦隊像磁鐵一樣,吸引這些飛蛾撲火式的火船。
一艘艘,蓋倫船被點燃,隨后燃起熊熊大火。隨后沉沒。接著另一艘艘被擊沉。
鄭芝龍見時機已到,留下一部分戰船攔截逃跑的敵船,其余的戰船一擁而上。開始與敵人短兵相接,使出白刃戰術。
劉香,李國助眼看荷蘭人果然不行了,立即逃離了戰場。
鄭芝龍看一眼此兩人遠去的戰船一眼,說了一句。
“先饒爾等兩條狗命,某來時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