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只把大秦當暴秦
書名: 大秦功鼎侯作者名: 山有森森本章字數: 2089字更新時間: 2023-12-19 17:00:00
泗水河畔,秦軍在岸邊筑起了高臺,搭起了木架。
木架上面,一排排的繩索連接在入水打撈的人身上。
已經有不少的黔首和刑徒在為始皇帝搜尋并打撈九鼎了,他們打著赤膊,伸手拽一拽腰間的繩索,待確認了足夠結實之后,便一躍跳入奔流的泗水之中。
每個人,大概要在水中搜尋一刻鐘。
時間到了之后,不管有沒有收獲,都會被秦兵拉上岸。
而有的人,可能水性不好,堅持不到一刻鐘便被拉了上來。
秦兵會上前訓斥,并讓太醫為其檢查身體。
倘若有恙,太醫便當場施治,而倘若無礙,秦兵便會直接趕走那人,但也會有餅子送上,算是不讓人白忙活。
一切都進行的熱火朝天卻又有條不紊。
趙延看了片刻,算是印證了自己心中的猜測。
大秦,或者是說始皇帝根本就不是傳言般說的那種殘暴不仁、草菅人命的人。
之前在沛縣的時候,借助著與蕭何曹參等人的關系,趙延讀了不少秦律。
秦律事無巨細,倒的確是非常的嚴苛,其細到了連老人在街上摔倒,扶不扶都有明確的規定。
得扶,不扶就是觸犯了秦律。
后世都是以道德來進行約束的東西,到了大秦,卻是以律法來進行約束的。
其嚴苛的程度,可見一斑。
但在秦律之中,卻鮮有烹、戮等死罪,連關押的說法都沒有。
那秦律是如何懲治罪犯的呢?
秦律講究的是重罰,雖死罪不多,但罰款多,徒刑重!
比如與趙延一同來打撈九鼎的五位刑徒,他們就觸犯了秦律,倘若不是碰上了“泗水撈鼎”的好事,他們是要被送去長城的。
最短的都要修筑三年的長城,其中的勞苦,不言而喻。
簡單來說,趙延以為秦律雖嚴苛,但對待人命,卻極其的重視。
除謀逆、群盜等重罪之外,幾乎沒有死刑的存在。
如此,趙延的心里便又多了幾分底氣。
看著眼前的場景,再聯想他臨行之前,沛縣百姓們的反應,趙延覺得可笑的同時,也不禁有些憂慮。
“暴秦”之說,在山東之地可是根深蒂固的啊。
哪怕是有秦律可作為大秦非是暴秦的明證,也依舊沒有多少人愿意相信。
始皇帝欲在泗水打撈九鼎的傳聞一出……不就多數人都以為此時去泗水撈鼎那就是在送死嗎?
他們真正懼怕的,其實非是泗水,而是暴秦!
趙延不知道這種觀念具體是怎么形成的,也許是秦軍勇猛,還愛殺俘?也許是秦人野蠻,不通人情?
趙延非是歷史學家,并不想深究其原因,但他卻是清楚的知道,正是因為“暴秦”之觀念的根深蒂固,才在始皇帝死去之后,徹底的動搖了大秦的根基。
大秦二世而亡,固然是有二世皇帝胡亥不成器以及奸臣趙高禍亂朝堂的原因在。
但究其根本,卻還是大秦不得人心,原六國之地只把大秦當暴秦!
……
聽得趙延說安危可以無虞,甚至有立功表現的機會,壯和勇等九人便收起了他們的畏懼,決定同趙延一起留下來。
那甲士告訴趙延他們,趙延以及壯等黔首,只需要打撈三天便可以離去了,今年的勞役免除。
而勇和信等刑徒,那得是從頭到尾,要么把銅鼎從泗水中撈起,要么就等始皇帝失去耐心,徹底放棄撈鼎。
勇和信等五位刑徒聞言,又是轉頭看向了趙延,儼然是把趙延當做了他們的主心骨。
趙延于是便問道:“若三日之后,我們還想留下呢?”
那甲士答道:“管飯,另每日一枚半兩的賞賜。”
“管飯還有賞錢,那肯定得留下,壯,你說呢?”趙延開心道。
壯等黔首亦喜不自禁的點頭,道:“我等都聽延義士的。”
這微薄的賞賜,竟已是讓壯開懷不已了。
別看他們是來幫助始皇帝撈鼎的,但卻是要自己帶糧食,服勞役也一樣,得自己帶糧食,當刑徒亦如此,去修筑長城的話,得自己帶糧食。
其實莫說是勞役和刑徒了,前些年大秦掃滅六國的時候,連上戰場的秦兵都得自己帶糧食。
趙延前世就曾經被“云夢竹簡”的新聞引起過興趣。
那云夢竹簡,是一位名叫“黑夫”的秦兵,給家里寫的家書,家書上,除了關切老娘之外,便是索要衣物和糧食。
——大哥,老娘,趕緊給我和二哥送衣物和糧食來吧,要不然就被凍死或者是餓死啦!!
聽聞趙延和壯等黔首們愿意撈鼎三天后繼續留下,勇和信等五位刑徒亦是開心不已,他們稱贊趙延道:“你果然是個義士,我們沒有看錯你,今后,我們就跟著你一起討生活了。”
趙延出言詢問三日后是否還能繼續留下,也不純粹是因為勇和信等刑徒,而是他覺得,若來時路上真有前世之物的話,那僅僅三天的時間,他還真不一定能撈得上來。
而既然可以繼續留下,那時間就充裕多了啊,趙延也因此信心大增。
那甲士把趙延等十人領去了岸邊,路上,趙延注意到了一座小亭子,亭子內,擺滿了石碑,正有匠人在石碑上面刻字。
趙延已經學會了大秦的小篆,他朝著石碑上看了一眼,發現都是些“皇帝躬聽,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侮”之類歌功頌德的文字。
趙延沒什么興趣,卻是突然想起了穿越前在后世的博物館之中曾經看到過“泗水撈鼎”的碑畫。
畫面之中,也有高臺、木架與繩索,還有已經露出了水面的銅鼎。
眼看著銅鼎就要被撈起,卻是有一龍頭突然自鼎內鉆出。
龍頭張口咬在繩索上,繩索斷裂,銅鼎轟然重新落入水中。
趙延想著,往沛縣的方向看了一眼。
那碑畫基本都是在漢朝時期成行的,所以龍頭指的是誰,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是龍頭,又是斬蛇,又是云霧的,趙延只能說,他劉邦是真能吹啊!
誒?趙延突然意動,腦海里又浮現出了呂雉的身影來。
這一系列的吹捧,其中又有幾分呂雉的功勞呢?
劉邦雖精明,也很懂得打造自己的人設,但真論聰慧,他卻是還要略遜呂雉一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