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體內強大的力量,自己可以隨時和天道法則溝通,使用一部分法則的力量用來戰斗。
趙公明非常高興。
此時,惡分身盤坐于他的對面,正在默默感悟,穩固境界。
現在他已經達到了準圣初期修為,可以為修煉大道而準備了。
只有達到圣人(混元大羅金仙)以上的修為,才能有實力影響未來將到來的封神大劫,改變自己、三個妹妹,甚至是整個截教的命運。
正當趙公明打坐修煉之時,洪亮的鐘聲響起。
“咚!”
“截教弟子,速來聽通天圣人講道。”
趙公明閉關多年,沒想到第三次講道又到了。
他趕忙收拾東西,將惡分身留在洞府之中,鎮守大本營,便匆匆忙忙前往碧游宮去了。
此時碧游宮人山人海,截教弟子大部分達到了太乙金仙修為,同時還有數百人達到了大羅金仙修為。
頂尖的內門弟子多寶道人、金靈圣母、無當圣母和龜靈圣母,更是達到了大羅金仙圓滿層次。
云霄仙子、瓊霄仙子和碧霄仙子,也紛紛達到了大羅金仙圓滿層次。
而隨侍七仙,也達到了大羅金仙后期。
這五千年時間,眾人專心修煉,提高修為,同時也獲得趙公明的準圣進階機緣,能快速感悟天道法則,所以一個個都修為大增。
同時洪荒似乎也按了加速鍵,在巫妖兩劫即將迎來大決戰的時候,洪荒生靈的修為似乎都加快了。
這意味著,最終的決戰也要到來了。
無盡量劫,終于要亮出它的獠牙,給洪荒生靈狠狠一擊了。
通天教主很干脆,待眾人入座完畢,就直接開講了。
“本尊這次講的,乃是從準圣到成圣的感悟,這也是眾弟子們心心念念多年的目標。”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虛而不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于中。”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通天教主講道之時,只見仙女散花,地涌金蓮,天空浮現無數的祥瑞。
眾人聽得如癡如醉,紛紛被成圣感悟所吸引,直到通天教主講道完了,也久久的沒有醒來,眾人仍然沉迷于講道的感悟之中。
正當趙公明沉迷于參悟成圣感悟之時,突然一聲傳喚到來。
“公明,一刻鐘之后碧游宮外見我,我要帶你去游歷洪荒,見識一下巫妖之爭的厲害。”
此時,通天教主講完感悟,便直接宣布重要事情:“弟子趙公明,修為強悍,為人寬厚,素來被眾弟子所愛戴,今命趙公明為副教主。”
“當我不在教中之時,趙公明代行掌教之責!”
眾人頓時驚訝無比,碧游宮內眾人紛紛暗中傳聲,表達自己的看法。
“趙公明師兄真受師尊的喜愛啊,直接給他副教主的職位。”
“公明師兄是眾弟子之中實力最強的,而且多次教導眾弟子,對各位弟子都有教導之恩,當副教主乃是絕配!”
“是啊是啊,公明師兄分享給我的太始仙決,可讓我連續突破了兩個小境界呢!我太感謝他了。”
當眾弟子們在碧游宮熱烈議論之時,通天教主已經直接消失了,不知所蹤。
而趙公明,也直接飛向了碧游宮外,前往通天師尊吩咐的地方等候。
在飛行之時,趙公明分別給三宵妹妹發了傳言,告知她們此事。
然后,將代管截教的事情告知了惡分身,并一番吩咐,便安心地離開了截教大本營。
趙公明腳踏祥云,迎著空中的氣流,快速飛向了昆侖山西側某地。
在接近目的地之時,只見兩人已經在此等候。
竟然是玄都大法師和燃燈道人,他們兩人境界高深,顯然已經進入準圣初期很久了。
趙公明曾與他們見過幾次,便熱情的和他們打招呼。
“見過玄都師兄,見過燃燈師兄。”
三人雖分屬三個教派,但三教同屬一體,所以即便有所爭端,三教弟子在外游歷的時候,還是將互相作為同門。
畢竟洪荒兇險,抱團才能讓自己生存概率變大些。
“公明師弟,最近可是進步不小啊,太清師尊都夸你有大機緣,福緣深厚呢!”
玄都大法師憨厚一笑,竟夸起趙公明來。
“公明師弟,乃是新弟子中的翹楚,實力強橫,此次洪荒游歷,我們三人要互相幫助,共渡難關才是。”
燃燈道人說道,也想拉攏趙公明,三人共進退。
他們倆也是知道此行的目的的,作為三教最精英的弟子,他們對巫妖量劫也有所聞。
而且,三人不僅實力強大,心性也是頂尖的,故而被三清拉來,提前見識下洪荒量劫的殘酷。
“這是自然,公明能和兩位師兄一起戰斗,乃是公明之福氣。”
趙公明對兩人一頓夸,既然三人都有合作意愿,那自然是趁機合作,這樣在量劫之中,也好有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