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猛力在自己的皇宮,看著手下眾臣匍匐在地,他現在是皇帝了,他試著喊了一句
“眾卿平身”。
“謝陛下”。眾人紛紛起身,然后一中年男子出列說道:
“啟稟陛下,臣有事起奏”。
“大丞相何事”。寧猛力看著眼前這個一手扶持自己稱帝功臣,面帶微笑問道。
“我大越乃堂堂中原正統之國,如今陳朝將亡,霍亂以顯,我大越,上承天命,下安黎庶,百越擁躉,豪杰唯命,自當舉大義之師成就滅陳偉業”。
寧道明出言道:“大丞相如何得知大陳將亡,可是得到了上蒼警示”。
“那是自然”,辛昉從懷中取出一枚雞蛋,又讓侍者取來一只碗,將雞蛋打入碗中居然是雙黃的,眾人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
辛昉看著眾人驚訝的表情,說道:
“蛋者,日也。雙黃,天下將出倆皇帝。交趾也有童謠,蛋雙黃,陳要亡,這充分說明了我大越取代暴陳乃是上應天命”。言畢,就有人大喊道:“蛋出雙黃,暴陳要亡!”,其余人見狀也紛紛喊著:“蛋雙黃,陳要亡,蛋雙黃,陳要亡!!”
同一天偉大的大越王朝正式向暴陳宣戰,在“蛋雙黃,陳要亡”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的洞主豪強紛紛加入推翻暴陳的偉大事業中。寧猛力更是御駕親征,他親自率領主力大軍30000出宋平郡,北上邕州,才出宋寧猛力就聽聞自己的親家公西江都督陳佛智領,橫,濱,澄,嚴,象,潯六州兵馬共計三萬正在攻打安州。
新州刺史冼鋒領,春,岡,高,白四州兵馬2萬余人攻打南合州。
寧猛力有些慌亂,陳佛智有威名,善兵法,同時是西江流域最大的地方豪強,單單私兵就不下20000人,他害怕自己打不過。
于是連忙問道:“大丞相,我明明已經封陳佛智為西江王了,可是他為何還要率領大軍來討伐我”。
“想必是貪得無厭之輩,不如陛下封他為陳王,再派人到處宣傳他已投靠我大越,這樣暴陳國主必定會懷疑于他”。
“大丞相果然妙計連連,有大丞相在我何愁大業不成”。
陳佛智做為西江流域最大霸主,他的底子其實是陳霸先與陳法念兩人遺澤。
陳霸先擔任西江都督時頗具威名,又有善政,故而西江流域的百姓群僚都紛紛改姓為陳,各州刺史,各洞洞主哪怕是野人也會驕傲的說自己姓陳。這在西江流域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上的認同,后來陳霸先北上,西江流域便在陳法念陳坦之等人手中繼續發展。
在后來,寧氏和馮氏相序衰落后,瀧州陳氏更是強大到幾乎控制整個嶺南的地步,這一支陳氏在唐開元年間建立了“大瀧國”擁兵20余萬,幾乎占據了嶺南全境,唐朝派遣驃騎大將軍,虢國公,戰神大太監楊思勖率領江淮十萬弩手和湘江各州軍隊近20萬大軍才平定這個“大瀧國”。
陳叔慎到韶州后就直接將陳佛智稱為叔父,稱帝后直接將他入族,并封為平陽王,對他的禮遇,完全就是皇親國戚。
4月14日陳佛智帶著大軍到達橫州大營之后,召集眾將。他手中拿著寧猛力的書信大聲朗讀,大營諸將面面相覷,。然后就看到陳佛智將書信扔到火爐之中。
開什么玩笑,我現在可是入族的皇親國戚,當今圣上都得稱我一聲皇叔,之前向著你完全是怕你被族誅搭上我兩兒子,如今圣上都說了只誅首惡,那我可就要大義滅親了。
“諸位近日所聞,卻有其事,寧猛力想讓我陳佛智當他偽朝的陳王,簡直是癡心妄想”。
陳佛智當即拔出腰刀,砍下自己的小指,血流如柱
“我陳弗知以指明志,絕不背叛朝庭,絕不背叛當今主上”
眾人紛紛稱彩,有的人甚至要學著陳佛智斷指明志……
當日,就有快馬帶著陳佛智的手指趕往韶州。
15日陳佛智抵達安州境內,大軍圍城后,開始清剿周圍反抗部族,其實就是搶劫,不反抗的交出金銀糧食可以活命,反抗的男子為奴,女子為婢。這次出征南陳朝庭可是沒出錢的,都是各個家族的私兵,不打劫的話這些支出都得陳佛智自己出。
同日,新州刺史冼鋒擊敗偽越的羅州刺史談殿,談殿率領部曲2000南下投靠越州刺史寧長真。寧長真此時已經成為大越的皇太子,便讓談殿擔任越州刺史,自己則率領水師準備攻打南陳后方重鎮廣州。
與此同時,豐州刺史鄭寶上奏,在豐州海邊發現大量北船殘骸,海有數艘擱淺,只抓到幾個小士卒,語言不通,沒有確切情報,希望廣州方面做好迎戰準備。
南陳朝堂大概理清了思路,陳正理言道:
“此為隋人奸計,定是寧氏受隋人蠱惑,起兵造反,然后隋人從江浙起兵南下,直取廣州”。
兵部尚書王猛當即跪地請罪,原來他之前曾派遣心腹辛昉北上探查口風,后來陳叔慎南下即位后,就忘了此事,辛昉回來后勸他造反,他沒有同意,但是自己感念舊情沒有上報此事。
于是辛昉南下安州勸說當時的安州刺史寧猛力造反,并聯合隋人由海道攻打廣州,當時李圓通正在攻打衡陽,這個地跨半個中國的南北夾擊計劃就啟動了
事實上隋人的水師從徐州,吳州出發的,李圓通敗了之后這個宏達的計劃就破產一半了,但是由于古代通訊條件,當時已經停不下來了,也就形成了當前局面。
當李圓通,寧猛力,辛昉和隋人水師串聯在一起的時候,這個宏大的計劃才呈現在南陳小朝廷面前,朝中大佬們越想越心驚,立馬提出了應對措施,
一者,傳令湘江二州嚴防嚴控,豐州廣州沿海加大偵查力度。
二者,讓衡陽王陳正理領10000精兵馳援廣州做好防守準備。
三者,集結西東江水師準備堵死珠江,防止隋軍順江而上。
四者,傳令陳佛智,冼鋒,加快攻擊進度,防止兩軍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