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司農司官員
- 大明:朱棣重生土木堡
- 努力大閘蟹
- 2023字
- 2024-01-05 23:21:37
“這個你也吃啊?”瓦剌青年看著朱棣將食物咽下后疑惑道。
“吃,只要是食物,我什么都吃,以前打...獵的時候,我還吃過冰塊跟雪呢。”朱棣笑著道。
“他們說你每天要吃一頭羊,每三天就要吃一頭牛,每七天就要吃一匹馬。”瓦剌青年昂起脖子道。
“你看我的肚子像一天能夠吃得下這么多東西的嗎?”朱棣臉上不動絲毫聲色,心底瞬間想到了很多,這種消息普通的徭役怎么可能知道?會不會是有人在故意壞他名聲?
“不像,但有人說你一口氣吃了五千匹馬,還每月要吃一對童男童女。”瓦剌青年說著眼睛就紅了起來。
“扯淡,那五千匹馬是要拿去換更多的糧食,讓部落更多的人撐過這個冬天的,吃童男童女的那是妖怪。”朱棣臉徹底黑了下來。
“你真沒吃?”瓦剌青年問道。
“絕無此事。”朱棣斬釘截鐵道。
“我看也不像嘛,要是能有那么多好東西,你怎么可能吃得下這種咸豆子泥巴。”瓦剌青年摸著頭憨笑道。
周圍的不少人也都跟著笑了起來。
“傻小子。”朱棣摸了摸青年的腦袋,將他腦袋摟到胸前抱了抱,“我讓錦衣衛教你們讀書認字,你為什么不去學呢?”
“我學了,學會五百個字后做勞役每月能領糧食呢,可那東西太難學了,城建起來了我恐怕都不一定能夠學會,自然就不學了嘛?”青年理所當然道。
“那也要學啊,就算學得慢,城建好后沒糧食領了,你也要學啊。”朱棣道。
“我干嘛要學?”青年問道。
“不學習你能干嘛?”朱棣問道。
“我放羊啊!”青年說道。
“放羊能有啥用啊?”朱棣有些恨鐵不成鋼,很想踹這家伙一腳,但生生忍住了,好不容易才有的這么一點親和度,這一腳若是踹下去,可就啥都沒了。
“放羊羊能生小羊羔,等小羊羔長大了,我就能娶媳婦。”瓦剌青年道。
“然后等你孩子長大了,又繼續放羊。”朱棣嘆息道。
“是啊。”沒想到青年竟然裂開嘴開心的笑了起來,就好像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一樣。
朱棣再次拍了拍他的腦袋,不再繼續勸說了。
朱棣看得出青年臉上笑容是真發自內心,他就算再怎么勸也不會有任何作用了。
這是觀念的差異,人家是真打心底里覺得讀書沒有放羊有用。
這種觀念用言語勸說是沒任何用的,只有通過眼睛去看,他們自己看見了,才會形成新的觀念。
“去把朕從大明帶來的農夫都喊過來吧。”從施工地上回來后,朱棣看向袁彬道。
“是,大汗。”袁彬雖然心底疑惑,但也沒有多問,只是立即轉身出了臨時王宮。
“微臣叩見大汗。”很快袁彬就帶著一群人走了進來,這群人一見到朱棣,立即下跪。
“平身吧。”朱棣平靜道。這些人雖被稱作農夫,但能被大明特意挑選出來當作國禮贈給即將遠行的太上皇餞行,肯定都不是什么真正的農夫。
他們大多數都是司農司里沒有背景,且不怎么得志的小官。
但越是這種人,本事肯定是有的,連沒背景且不得志都能在大明為官。
這種人欠的只是一個一展才華與抱負的機會便能一飛沖天。
“這段時間在黑水城呆的還算習慣吧?”朱棣問道。
“多謝大汗掛念,托大汗您鴻福,臣等在亦集乃過得很好。”一個稍微年長一些的黝黑瘦漢彎腰拱手道。這話倒是不假,自從來道亦乃集后,他們就都分到了原黑水城內保留還算好的房子,吃食每天不僅有牛羊肉,還有新鮮的羊奶,御寒的衣物也從沒缺過他們的。
顯然瓦剌的高層也知道這些人是人才,即便朱棣本人沒有下達過要特別關照的命令,但瓦剌還是給了這些人最優的待遇。
“過得還習慣就好,你們是跟著本汗背井離鄉,一路跋山涉水從大明不遠萬里來到這亦集乃的,本汗最擔心的就是你們在這邊會過得不習慣。”朱棣嘆息道。
一群人都低下頭,沒一個敢說話的。
朱棣自然知道他們在想什么,位卑人微,身份的差距太大了,這時候說什么都不好。
可該關心的話朱棣不得不說,這些人不知道他們有多重要,朱棣卻是知道的。
等未來朱棣再造一個帝國時候,這十人最差也能官拜督糧道,甚至說不定就帝國未來的戶部尚書,戶部侍郎,大司農都在這些人里。
“已經成家的,等新城建好后,本汗會讓哈銘在出使大明時候順帶把你們的家人們接過來,還沒成家的,新城建好后就在這邊把家成了吧,本汗現在有件很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們,不知道你們能不能辦好。”朱棣說道。
“請大汗下旨,臣等甘愿赴湯蹈火。”十人立即跪伏下去呼道。
“好,居延海知道吧?”朱棣問道。
“知道,微臣這些時日有聽瓦剌人說過,居延海漢時稱居延澤,唐時稱居延海,發源于祁連山深處的黑河,黑河水浩浩蕩蕩流經兩千里后,匯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緣兩片戈壁的洼地,形成了東、西、北三大湖泊,這兩大湖泊總稱居延海。”一名青年跪伏道。
“本汗想要你們各自率部分瓦剌勞役,去居延海四周圍湖水開墾農田,爭取在開春時候在居延海四周種上一些糧食。”朱棣道。
“大汗,此事恐怕不行。”那青年道。
“是天氣原因嗎?”朱棣問道。
“這倒不是,北方雖然氣候寒冷,但大明也有不少耐寒的良種。”青年回道。
“那是為何?”朱棣問道。
“大汗,據微臣了解,居延海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游移湖,它的位置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時大時小,時時變化著,若是要在居延海圍湖耕種開荒,臣擔心湖水隨時會淹沒好不容易才開墾出來的農田,所以在居延海四周,并不適合農桑。”青年繼續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