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淺出SSD:固態存儲核心技術、原理與實戰(第2版)
- SSDFans 胡波等
- 1009字
- 2024-04-12 18:55:44
1.1 引子
先從開機速度說起。
過去,電腦啟動一般需要幾十秒甚至1min以上。開機,出去倒茶,回來,電腦還在打轉轉。如今,使用了SSD后,開機只要幾秒。開機,正起身準備去倒茶,開機助手就已經提示你:本次開機用時8秒,擊敗全國99%的用戶。算了,茶還是不倒了。不同硬盤的開機時間對比如圖1-1所示。

圖1-1 不同硬盤的開機時間對比
速度快,是用戶在使用SSD過程中最為直觀的感受。那是什么成就了SSD的神速呢?除了速度快,相比HDD,SSD還有什么優點呢?這就得從SSD的原理說起了。
SSD是一種以半導體為主要存儲介質,外形和數據傳輸接口與傳統的HDD相同的存儲產品。目前主流SSD使用一種叫閃存的存儲介質,未來隨著存儲半導體芯片技術的發展,它也可以使用更快、更可靠、更省電的新介質,例如3D XPoint、MRAM等。由于業界當前主要使用的還是閃存,所以本書的討論以閃存為主。
外觀上,加上鋁盒的2.5in[1]的SSD和2.5in的HDD基本相同。除了有傳統HDD的2.5in和3.5in的外觀外,SSD還可以有更小的封裝和尺寸,圖1-2所示為使用M.2接口的SSD。(關于SSD的接口形態,后續有詳細介紹。)

圖1-2 SSD外觀
SSD是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制成的硬盤,主要部件為控制器和存儲芯片,內部構造十分簡單。詳細來看,SSD的硬件包括幾大部分:主控、閃存、緩存芯片DRAM(可選,有些SSD上可能只有SRAM,并沒有配置DRAM)、PCB(電源芯片、電阻、電容等)、接口(SATA、SAS、PCIe等)。SSD的主體其實就是一塊PCB,如圖1-3所示。從軟件角度看,SSD內部運行固件(Firmware,FW)負責調度從接口端到介質端的數據讀寫,包括嵌入核心的閃存介質壽命和可靠性管理調度算法,以及其他一些SSD內部算法。控制器、閃存和固件是SSD的三大技術核心,后面章節會依次深度介紹。

圖1-3 SSD結構
前面講了當前SSD的存儲介質主要是閃存,故首先講一下什么是存儲介質。
存儲介質按物理材料的不同可分為三大類:光學存儲介質、磁性存儲介質和半導體存儲介質。光學存儲介質就是大家之前都使用過的DVD、CD等光盤介質,靠光驅等主機讀取或寫入數據。在SSD出現之前,個人和企業的數據存儲市場是HDD的天下,HDD是以磁性存儲介質來存儲數據的。SSD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格局,它采用半導體作為存儲介質。現在及未來技術變革最快的無疑是半導體存儲。從圖1-4可以看出,半導體存儲介質五花八門。目前可以看出的主要方向是閃存、3D XPoint(PCM)、MRAM、RRAM等。

圖1-4 存儲介質分類
當前閃存生產供應商主要有三星(Samsung)、SK海力士(SK Hynix)、鎧俠(Kioxia)、西數(WD)、長存(YMTC),這幾家主宰了閃存市場,當然未來可能會有新的加入者,給用戶更多的選擇。
- 圖解西門子S7-200系列PLC入門
- Cortex-M3 + μC/OS-II嵌入式系統開發入門與應用
- Learning Cocos2d-x Game Development
- 龍芯應用開發標準教程
- 網絡服務器配置與管理(第3版)
- Android NDK Game Development Cookbook
- SDL Game Development
- 深入淺出SSD:固態存儲核心技術、原理與實戰(第2版)
- VCD、DVD原理與維修
- Arduino BLINK Blueprints
- Hands-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Banking
- 基于PROTEUS的電路設計、仿真與制板
- Spring Security 3.x Cookbook
- Mastering Machine Learning on AWS
- 筆記本電腦的結構、原理與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