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汽車類專業通用)
- 任源梅 吳楊主編
- 4196字
- 2024-04-12 19:45:04
任務一 認識職業生涯規劃
一、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
(一)歷史
職業生涯規劃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由美國人弗蘭克·帕森斯最先提出,他的“人職匹配”理論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有深遠的影響。20世紀初期,我國職業生涯規劃開始萌芽。1916年,清華大學校長周寄梅先生在大學生職業選擇中首次將心理測試方法應用于“生涯規劃”課程輔導。21世紀以來,職業規劃教育在我國開始受到關注,各大高校開始增加職業指導課程和講座。
(二)概念
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并沒有完全統一的說法。綜合各方觀點,一般來講,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系統的計劃的過程,也被稱為職業規劃或者生涯規劃。
(三)運用
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會對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斗目標并努力實現這一目標,所以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做職業生涯規劃要根據自身的興趣、性格、技能和價值觀等特質,認識廣義和狹義的職場,做出決策,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上,在工作過程中調整自己的規劃,不斷發展完善。
二、為什么要做職業生涯規劃?
哈佛大學有一項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大學畢業生,得出的結果如下:
第一類人:27%的人沒有目標。
第二類人:60%的人目標模糊。
第三類人: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第四類人:3%的人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
25年后,哈佛大學又分別對這些人進行了跟蹤統計,結果令人震驚。
那些有著清晰且長遠目標的3%的人,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自己的人生目標,并且為實現目標做著不懈努力,25年后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創業者、行業領袖和社會精英。
那些有著清晰、短期目標的10%的人,大多生活在社會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征是,短期目標不斷被實現,生活水平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而目標模糊的60%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什么特別的成績。
那些沒有目標的27%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生活狀況很不如意,經常處于失業狀態。
從實踐經驗來看,發展較好的人都有著比較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原因也很簡單,明確的職業規劃就是上學的時候列的學習計劃,有了明確的規劃之后,我們就知道每個階段的發展重點是什么,因此更加有目標感,從而避免了初入職場的迷茫感帶來的渾渾噩噩。
(資料來源:云聽,《95后必看的就業指南》,有刪改)
明確目標,做出決策,付諸行動,不斷進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更扎實。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門需要不斷更新認識、判斷決策、付諸行動的學問。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將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怎么做職業生涯規劃?
《孫子兵法·謀攻篇》有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職業生涯規劃從認識自己、認識職場開始。職業生涯規劃方法見表1-1。
表1-1 職業生涯規劃方法

【拓展閱讀】
如何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在進行職業規劃時,定位的準確性將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其職業發展。通過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分析,能夠發現各種問題,并據此實行相應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夠全方位提高大學生求職競爭力,促進整體就業。
——本期嘉賓彭鋒
主持人:最近有一份調查顯示,近四成的人對自己目前的職業生涯規劃還是滿意的,但是當把這種規劃分解后,他們就沒有這么樂觀了: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個性、興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職業發展面臨的優勢與劣勢;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職業是什么的人只占16%。彭老師,您對此是怎么看的呢?
彭老師:大學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判斷上存在前后矛盾現象,這進一步表明大學生對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還沒有真正的認識,只知道概念,缺少實際操作。剛接觸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還沒有意識去全面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定位,才會造成這種現狀的發生。
做好屬于自己的一份職業生涯規劃對各種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不管你是剛剛邁進大學校門的新生,還是正在忙于各種招聘會的畢業生,對自己做出正確定位,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確定自己的目標,并進而做出相應的努力,都是勢在必行的,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正是源于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這個理念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主持人:那么,彭老師,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什么呢?
彭老師: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它包括大學期間的學習規劃、職業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有無及其好壞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成績、生活質量,更直接影響求職就業甚至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敗。從狹義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來看,此階段主要是職業的準備期,主要目的是為未來的就業和事業發展做好準備。
有不少大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以至于對職業生涯規劃還處于一個懵懂的狀態,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待,或無所適從,或使規劃流于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主持人:彭老師,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大學生來說,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呢?
彭老師:著名生涯規劃師金樹人教授說過,一個人若看不到未來,就掌握不了現在。人為自己設定目標,帶出希望,所有的行為將會凝聚在這個希望周圍,活出意義來。
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自我定位,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明確自己的方向,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每個人在進行規劃的時候,都要認真地問一問自己:“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現在準備什么?就業環境如何?”職業生涯規劃讓每位同學直接參與自己人生目標的設計,對于相關教育資源的利用也會更加自覺和更加充分,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大學生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性;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對職業目標和實施策略了然于胸,便于從宏觀上予以調整和掌控,能讓大學生在職業探索和發展中少走彎路,在進程中隨時調整自己,這樣既節省了時間,也節省了精力。同時,職業生涯規劃還能對大學生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使大學生對學習和實踐產生動力,激發自己,不斷突破,不斷為實現各階段目標和終極目標而進取,可以享受到階段性的成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主持人:彭老師,您可以向我們介紹一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嗎?
彭老師:好的。我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一年級為試探期。剛進入大學的你們,要有意識地初步了解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大一的學習任務不重,應多參加學校活動,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和交流技巧,但不要盲目地參加,建議有選擇性地參加幾個自己感興趣的部門或社團,適當地參加課余活動。
二年級為定向期。此時應考慮自己未來的方向,比如是否深造或就業,通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積極競選負責人,鍛煉自己的能力,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加強自己的彈性和抗壓能力,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來填充自己。
三年級為沖刺期。臨近畢業,此時目標應鎖定在提高求職技能、收集公司信息,并確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否則容易錯過最佳的收集材料與復習時間。要積極鍛煉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積極加入校友網絡,了解往年的求職情況。打算出國留學的學生,可多接觸留學顧問,參與留學系列活動。
四年級為分化期。目標應鎖定在工作申請及成功就業上。這時可對自己大學期間的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首先檢驗自己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前三年的準備是否充分;然后開始畢業后工作的申請,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最后是模擬面試,積極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強化求職技巧,進行模擬面試等訓練,盡可能地為即將到來的就業做充分準備。
主持人:那么,彭老師,我們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彭老師: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自我定位,根據自己的能力,設計適合自己的目標,分長短不同時期做不同的計劃,否則一切都只是空想,都是不現實的。我們不僅要設計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在實踐中圍繞自身進行調整,在設計過程中要以自己為主,但不要自以為是,要同時聽取專家的意見,讓設計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
總之,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在于同學們自己的發展定位和及時的方向調整,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同學們就業前的必要工作,做好它,同學們在職業生涯的路上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主持人:彭老師,您能和我們談談職業生涯規劃具體應該怎么做嗎?
彭老師:好的。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認清自我。
要想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首先要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氣質、能力、興趣和特長,給自己恰當的定位,明白自己適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從而確定大致的選擇方向和范圍。比如,你可以通過MBTI(邁爾斯-布里格斯人格類型測驗)職業性格測試、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等形式進行測驗,對自己有一個大體的了解。
第二個步驟:解讀職業。
對自己想從事的職業要進行深入綜合的分析,了解該職業所需的專業訓練、能力,要從行業發展現狀、優劣勢、發展前景等出發,做好職業環境分析,理性而全面地思考問題。這一步驟需要查找收集資料,你們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和洞察力,不可急于求成。
第三個步驟:鎖定目標。
只有確定目標才能堅定不移地往前走,制定方案,分析并解決各種問題,直到成功,目標具有指引作用和激勵作用。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現實條件來確立職業生涯目標。
第四個步驟:確定方案。
確認了就業范圍,還需要為自己制訂一個可實行的短期目標計劃。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同樣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不僅僅是專業領域的技能,還有多個領域都可能用到的素質,包括自信心、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挫折應對、時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從而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經過一系列的思考和反思之后,便是具體的規劃和操作。在規劃的時候,應盡可能詳細,以免在以后具體實施過程中因為某一步驟過于粗糙而難以開展;而且要及時進行調整,盡可能根據現實情況進行改動。所有的計劃只是在等待一個行動的號令,既然選擇了詩和遠方,便要風雨兼程,不忘初心,堅持下去。
(資料來源:《奮斗的青春不迷茫:大學生心靈成長訪談50期》,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