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浪理論新解:形態、時空、方向的數字密碼
- 王爽
- 3351字
- 2024-04-12 19:06:15
前言
本書完善了波浪理論體系,發現并證實了金融市場資產價格波動規律的存在性,以及資產價格的可預測性。
筆者在數年前受到波浪理論的啟發,開始對股市波動規律進行長期的跟蹤研究,并著有《波浪理論實戰新解:股市波動原理與規律》[1]一書,并從形態內涵、形態規律等多個方面改造和升級了現有的以艾略特為主要創立者的波浪理論體系。在《波浪理論實戰新解:股市波動原理與規律》的基礎上,本書再次大量舍棄了艾略特波浪理論中多個自相矛盾的形態命名與解釋,并在形態、時間、空間、方向上進行了完善與創新,已經基本完成了波浪理論體系的重新建構。本書的行文與章節設置更為緊湊、易讀、合理,并且在表述中突出了波浪規律導出過程的邏輯以及內在機理。
本書研究的對象是在以金融市場為代表的極大數量交易者市場中連續博弈行為所表現出的價格波動規律。在研究過程中,本書采取了“先歸納,后演繹,再驗證”的研究方法。首先,本書基于幾十條假說歸納了市場波動的宏觀原理;然后,在此基礎上演繹出幾十條市場波動規律;最后,通過全球資本市場價格波動的歷史數據進行驗證。最終,通過幾十條規律描繪出市場波動的形態、空間、時間、方向維度的具體規律。
研究發現,以股市為代表的金融市場是最具代表性的極大數量交易者市場,代表市場所有資金行為的股市指數呈現出既有重復性又具獨特性,既能夠預測又只能有限預測的波動規律。因此,本書的大多數案例是通過股市指數進行研究的,但這并不代表其他金融市場的資產價格沒有規律,各類資產的規律性強弱差異將會在之后進行探討。
對于股市波動原理的研究,現有主流學院派理論仍然受制于隨機游走所指的“市場無法預測論”的束縛。在研究股市波動規律之前,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是:股市是否有規律以及為何有規律,如果股市遵循隨機游走,那么本書的下篇“規律篇”便沒有了意義,因此,本書在上篇“原理篇”中提出了資金行為假說、“不確定原理”假說、有限預測假說、透明市場假說、運行趨勢假說、漲跌形態假說等14個環環相扣的假說,探討了以股市為代表的金融市場波動規律的存在性、合理性。接下來,在下篇“規律篇”的探討過程中,從形態、空間、時間、方向維度細分闡述了市場波動的規律。還要指出,本書所指的“金融市場波動規律”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規律,這個規律不是發明創造出來的,而是筆者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逐步發現的客觀存在。
無論是學院派還是實戰派,主流聲音認為以股市為代表的金融市場波動沒有系統性的規律可循。學院派認為,股市的波動是隨機游走,隨機也就意味著股市的漲跌沒有規律,股市作為強有效市場,其所有市場參與者理論上都應獲得相同的收益。學術界雖然對隨機游走提出質疑,卻未能提出另一個令大多數人信服的理論來代替它。一部分實戰派則認為,個股體現出主力資金控盤,散戶只要能夠看清主力意圖,跟隨主力買賣,就能夠在股市之中賺錢;另一部分實戰派則認為,技術分析能夠預測市場,技術分析流派包括波浪理論、江恩理論、均線理論、K線組合理論等。近年來興起的量化交易更是寄希望于用金融人工智能戰勝市場。
技術分析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應屬艾略特創立的波浪理論。經過長期的發展,波浪理論已經成為判斷金融市場趨勢最主要的技術分析手段之一。但是,以波浪理論為代表的技術分析僅僅是對現有股市指數形態的初步描述,且僅憑直接觀察所得的市場波動形態結論缺少理論依據,從而導致技術分析在大學講堂中淺嘗輒止,在實戰領域也因為預測作用有限而為人詬病。量化交易在行動效率上遠勝于人,以計算機、大數據為依托的量化交易的加入,讓資本市場的投機、對沖、套利有了更多的手段。
技術分析、量化分析對股市規律的研究仍然局限在缺乏理論支撐的形態、數理統計層面,沒有理論支撐的分析無法避免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尷尬。尤其是量化分析,當你試圖建立一個函數去預測股市時,這個函數就被固定下來了,這與股市下一步運行的位置概率由波函數決定相矛盾。應當從股市不可測的出發點來看待股市,不可測的趨勢就像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可以假想,股市有一個包含所有信息的隱變量來引導趨勢,這個隱變量不可觀測,卻包含了股市之中所有能夠影響股市指數運動的因素。所以,如果以預測為出發點去做量化交易,就注定已經從出發點上出現了偏差。
物理學家海森堡說:“數學把一切告訴世人,自然界之中沒有什么事物是數學推理所不能描述的。”另一個物理學家玻爾則說:“完備的物理解釋應當絕對地高于數學形式體系。”本書認為,股市的理論體系應當能夠從股市之中本身的現象及其內涵自我解釋,這種解釋應當是合乎邏輯的,即使這種邏輯難以被現有數學體系證實或者證偽。事實上,社會科學的宏觀理論大多都難以被證實或者證偽,因為不可能去復制人類社會任何一次大規模的宏觀活動,譬如某個時間段內的股市交易,但是,這并不妨礙社會科學理論的事實存在。股市波動原理與規律作為宏觀理論,即使難以被重復實驗觀測所證實,也并不妨礙去無限地靠近真理,只要方向和邏輯是正確的。
以股市為代表的金融市場是否存在周期性、規律性的波動?從股市來講,如果股市波動具有規律性,那么市場波動規律存在的原理是什么?市場波動又在遵循怎樣的規律體系?需要指出,對于市場波動規律的研究是基于涵蓋市場之中絕大部分活躍資金的股市指數的研究,而不是單只股票的研究,只有涵蓋了絕大多數交易資金與交易者的股市指數才能代表“極大數量交易者的博弈”這一研究所要求的前提條件。
基于科學視角來講,放眼全球股市周期性波動相關研究,主流學術觀點認為股市遵循隨機游走沒有規律可循,因此股市規律性的原理也無從談起。現有的研究既沒有回答股市波動原理是什么,也沒有回答股市波動的規律是什么,更沒有解決原理與規律相互矛盾的狀況。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回答三個科學問題:①股市波動是否有規律?②股市波動為什么有規律?③股市波動的規律是什么?
在上篇“原理篇”中,首先,通過資金行為假說、“不確定原理”假說,提出了以金融市場為代表的極大數量交易者博弈的市場運動內涵,類比量子力學之中粒子運動來闡釋股市運動的特征。然后,通過有限預測假說解釋了市場預測的邊界范圍,通過資金蓄水池假說、有效市場假說、透明市場假說等進一步描繪市場存在規律的多層次成因及其表現形式。最后,通過運行趨勢假說、漲跌形態假說構建出市場運行的基礎形態,并通過空間優先假說、跳躍-連續假說、漲跌方向假說、斐波那契比例假說、啤酒與泡沫假說來展示空間、時間、方向維度上形態關系的深層次邏輯。在下篇“規律篇”中,通過形態、空間、時間、方向章節更加系統、定量、互補地闡述了整個市場波動的細節規律,構建了完備的市場波動原理與規律體系。
從理論意義來講,首先,本研究發現了股市波動周期性規律的內在影響因素,詮釋了股市波動規律的成因是極大數量交易者導致的穩定資金博弈。其次,提出股市波動存在符合量子力學不確定原理框架下的有限預測特征,為股市波動規律的科學存在提供了理論比較。再次,基于合理的演繹過程,提出市場波動的上漲、下跌、橫盤三種趨勢,上漲一波、三波、五波以及下跌三波四種形態,勾繪出初步的市場運行模式。然后,基于以上理論假說,通過大量數據的驗證,發現了市場波動形態、空間、時間、方向多個維度的內在演化機理,對隨機游走假說提出了合理性的質疑與挑戰。最后,這也將推動基于隨機游走假說的資產估值理論、衍生品定價理論的優化與創新。
需要指出,本書所指的金融市場波動規律有其適用條件與適用范圍,其中關鍵的條件便是“極大數量交易者的博弈”,其內涵在于不能有極個別市場主體有能力過度影響整個市場的運行,這種影響包括市場信息、市場定價、市場規則等,因此,股市指數是最符合本書所指的“市場波動規律”的載體。另外,市場信息透明、市場供需分散、市場交易活躍的大宗商品市場也基本符合本書所指的“市場波動規律”。但是,大部分債券、外匯產品由于發行主體的特殊性,并不符合本書所指的“市場波動規律”的前提,因此并不存在顯著的規律性。
本書可作為經濟學、金融學、金融工程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證券、基金、私募等專業投資人士以及廣大金融市場參與者的參考用書。
借此機會,衷心感謝浙江萬里學院2019年引進博士科研啟動項目以及浙江萬里學院2020年專著出版資助項目的經費支持。
[1]該書已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