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效管理
  • 穆勝
  • 1537字
  • 2024-04-12 19:05:30

經營的雙效邏輯

任何企業的經營管理都可以歸結為三流:業務流、人才流、資金流。

做生意本質上就是基于業務流的推進,合理配置人才流和資金流。所有老板的生意邏輯都可以歸結為兩點——人效邏輯和財效邏輯,說白了,就是老板愿意用什么樣的人力和財務投入去換取什么樣的業務結果(見圖1-1)。

圖1-1 生意的三流兩效

資料來源:穆勝企業管理咨詢事務所。

在大多數企業里,老板并不會披露自己明確的雙效邏輯,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雙效邏輯,而是人力和財務兩大職能體系不夠健全,沒有探測到這類關鍵信息。試想,如果生意的本質就是如此,而兩大職能體系(主要是人力)長期沒有觸及這類指標,沒有從這個角度思考工作,那么,它們還能被稱為推動生意的引擎嗎?難怪,大量老板都將這類職能體系定義為“后勤”。

現實中,老板永遠會給出含糊不清的說辭:“錢和人要投入得少,產出一定要多。”老板、人力、財務都知道這是不太可能的,但任何一方都無法打破這個僵局,為企業帶來新的變化。

公平地講,要打破僵局更多的還是人力和財務兩大職能體系的任務。它們應該幫助老板梳理清楚雙效邏輯,并基于對業務的理解(將業務翻譯為數字),按照雙效邏輯來配置人財兩類資源。現代企業基本都存在諸多業務條線,而在生命周期的每個時點上又都面臨巨大經營壓力,如何讓每個組織模塊在每個時點上協同作戰,產出整體讓老板滿意、讓生意充滿活力的效能,的確是一道“巨型的難題”。當然,這也是人力和財務兩大職能體系的價值所在。

好的企業能夠實現業績起飛,都要依賴一體兩翼:“一體”是業務流,由CEO(首席執行官)、COO(首席運營官)、CMO(首席營銷官)、CPO(首席產品官)、CGO(首席增長官)等引領,其中以CEO為主;“兩翼”是資金流和人才流,由CFO(首席財務官)和CHO(首席人力資源官)引領。正是基于這個邏輯,我將CEO、CFO和CHO稱為“C3鐵三角”(見圖1-2),認為這個三人組決定了生意的底色。

圖1-2 決定生意底色的C3鐵三角

資料來源:穆勝企業管理咨詢事務所。

對C3的成員(以及他們背后的團隊)來說,他們顯然面臨一個挑戰——跨越專業。說到底,僅僅基于自己的專業認知來發揮專業價值,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他們必須從自己所在的一“角”,跨越到另外兩個“角”上,才能夠基于生意全貌來重新思考自己的專業,才能夠真正推動生意,產生經營價值。

舉例來說,CHO過去被認為是人力專家,僅需精通人力資源專業即可;現在,他必須同時精通業務和財務,因為他配置人才流的方式,必然受到業務流和資金流的約束。過去,HR們喜歡就人才隊伍談人才隊伍;現在,他們必須先談業務,再談資金,最后才談到人力。

再以CEO為例。過去的CEO,不少實際上就是一個大銷售(Top Sales)、大研發或大產品;現在的CEO,如果不談組織和財務,那么你幾乎可以肯定他“段位不夠”。說白了,業務上你想做的事情多了,但人才流和資金流支持嗎?

財務和人力這“兩翼”,人力格外重要。在這個互聯網與數字化時代,人是企業資源流轉的中心,營收、成本、費用等財務指標都是以人為中心在發生的。不同的人,應該配置不同的彈藥(錢),讓他們去打不同的仗(業務)。我們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大樣本研究結果[1]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研究顯示,在互聯網屬性的企業里,人效每變動1個單位,財效會同向變動4.33個單位。考慮到當下互聯網已經成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效的這種杠桿效應也很大程度上適用于泛行業。

當前如火如荼的數字化轉型,本質上也是為了實現三流在線,基于算法迭代來讓雙效邏輯逼近最佳狀態,從而推動經營管理。大多數企業在推動數字化轉型時沒有想明白,它們不會先明確自己的雙效邏輯,尤其是人效邏輯,而是希望通過數字化工具的導入來“包治百病”。這樣的方式只會形成隔靴搔癢的效果,并不是正途。反過來說,如果企業破解人效邏輯的密碼,就等于打開了“數字化之眼”。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育儿| 汉沽区| 盐亭县| 舒城县| 临夏县| 日喀则市| 辉县市| 景东| 塔河县| 原阳县| 罗定市| 东乌| 岱山县| 许昌县| 长寿区| 西昌市| 高台县| 青河县| 砚山县| 铜川市| 芒康县| 黄大仙区| 玛曲县| 萍乡市| 金门县| 密云县| 望城县| 贡嘎县| 桂东县| 大石桥市| 保亭| 县级市| 涡阳县| 呼图壁县| 怀远县| 富源县| 赤城县| 长乐市| 张家口市| 竹溪县| 上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