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修行法門的楊爭,自然已經沒了睡意,當即拿起幾本功法看了起來。
《火行功》和《土行功》差不多,都是吸納靈氣轉化成自身法力的修行功法,《培元術》則是一門小法術,必須要有法力才能修習。
楊爭現在沒有法力,所以自然不能直接練習《培元術》,因此他只能在《火行功》和《土行功》當中任選一種。
這兩種功法其實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一個練出來的是火行法力,一個練出來的是土行法力。
楊爭沒有猶豫多久,他覺得操縱火焰更厲害一些,于是就選了《火行功》。
《火行功》其實并不復雜,前面吸納靈氣在體內運轉的部分,跟村里流傳的《納氣術》十分相似。
而《納氣術》則是村里男女老幼人人都會的一門氣功,村里老人說習之可以延年益壽,練好了甚至還能被仙人收為弟子。
在楊爭殘存的這具身體本身的記憶當中,這具身體本來的主人楊石頭曾經也是苦練過的,不過卻沒取得什么成果,最后也就慢慢懈怠了。
畢竟枯坐半天,體內只是感覺到一點點似真似幻的氣感,沒有任何明顯的收獲,任誰也不可能一直堅持下去做無用功。
不過現在看來,楊石頭可能還真的是失去了一次機緣,《納氣術》還真可能是踏入修行的第一步。
但這樣說,似乎也不妥,因為當初楊石頭修行《納氣術》真的是幾乎沒有任何進步,所以他即便一直堅持,可能取得的成果依然是小的可憐,更不可能憑此成為修行之人。
當然,現在說這些并沒有什么意義,那時候楊石頭不知道答案,沒有堅持下去,但現在楊爭知道了答案自然不會放棄。
所以從這一天起,楊爭開始苦修起來。
只是繼承自楊石頭身體的修行天賦并沒有變得好起來,《火行功》前面納氣入體的部分,他幾乎感覺不到明顯的氣感,更別提后面用自己的身體去淬煉靈氣把它轉化成自身的法力了。
總之,前面幾天,楊爭可以說跟前身一樣,就是在做無用功,一直到后面,他開始使用靈石修煉,借助靈石內充沛的靈氣,才算是在體內感覺到了明顯的氣感,
然后他開始按照《火行功》上的方法,用自己的精氣神去點燃淬煉進入自己體內的靈氣,把它們轉化成能夠長久留在自己身體內的法力。
只是這個過程依然不容易,甚至比前面納氣入體更難。
然而納氣入體還能靠靈石輔助,但淬煉法力卻是只能靠他自己。
時間飛逝,轉眼三個月過去,楊爭的《火行功》依然沒有任何進展。
中間他還轉修了《土行功》一段時間,但修行速度幾乎跟《火行功》沒有任何區別,于是他又轉回了《火行功》。
這三個月來,他修行上雖然幾乎沒有進展,但卻跟狐妖青離相處的不錯。
如今他已經對狐妖青離完全沒了戒心,雖然不知道對方是怎么想的,但這只小妖怪的確是拿他當相公對待,每日洗衣做飯噓寒問暖。
最開始她做的還不好,飯菜難吃,還會把衣服洗爛,可她學的很快,如今三個月過去,這些東西她都已經十分熟練,家里被打掃的很干凈,做的飯菜也十分可口。
說實話,若不是對方頂著一張妖怪的臉,楊爭真有可能就從了她。
但可惜對方頭角崢嶸,面目猙獰,他真的是下不了口。
所幸這三個月來兩人雖是形影不離,但青離并沒有非要跟他圓房。
至于原因,這小狐妖其實是知道自己現在的形象不符合人類的審美,所以打算成為大妖也就是人類的筑基期,可以完全化形成人類后,再與楊爭圓房。
對此,楊爭自然是完全同意,如果狐妖青離能夠變成人類的樣子,哪怕是有著狐貍耳朵,狐貍尾巴,他也是能夠欣然接受的。
于是一人一妖達成共識,共同生活在了一起,楊爭再也沒有了逃跑或者找人除妖的意思。
時光靜好,楊爭在這平靜的小山村內生活,除了必要的農活,每天都在不停的修行《火行功》,這一轉眼時間就來到了四年后。
此時楊爭已經滿20歲,20歲的他身材修長眉清目秀,頗有幾分那種一見楊過誤終生的帥氣。
這可不是他自以為是,從今天上午來的三波媒婆就可以知道,他有多么受歡迎。
“可惜,可惜,可惜我一心修行,心中已經容不得兒女私情。”楊爭嘴上臭屁,心中暗暗得意。
可很快他在容貌上的這份得意就被苦澀取代,四年來他的確是一心修行,可卻始終沒能修出法力。
不用別人說,他也知道,自己在修行方面真的沒什么天賦。
甚至他有時已經想要放棄,畢竟每天枯坐八個小時以上,真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只是好不容易得來的仙緣,說放棄又哪里那么容易,于是又咬牙堅持了下來。
時光匆匆,轉眼又是一年,此時冬雪消融,天氣漸暖,春天即將到來。
而今年槐楊村出了一件新鮮事,村南邊小石頭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桃樹,今年開花格外早。
村里的杏花還沒開,這棵桃樹卻先開花了。
這事在村里多少有些稀奇,于是大家紛紛結伴去小石頭家看桃花。
此時,楊爭正在自家院子里忙來忙去,給前來看稀奇的父老鄉親端茶遞水,遞上炒花生。
這些來看桃花的都很高興,一個個圍著桃樹說個不停,紛紛說是好兆頭。
當然,楊爭此時心里更高興,因為他昨夜正是在這棵桃樹下,修出了自己的第一絲法力。
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絲,但正如鉆木取火,鉆木很難,可有了第一個小火苗后,接下來就要容易多了,只需要往火苗上填柴火,火焰就會越來越旺盛。
事實也正如楊爭所想,有了第一絲法力為引,接下來他每次運行《火行功》,體內都會增加一絲法力。
雖然每次都是微不足道的一絲,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現在的楊爭已經能夠看到大海的波瀾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