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畫風清奇的宋初名臣》:風骨剛直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隨著南唐后主的詩詞遍傳天下,殘唐五代之后的烽火狼煙也漸漸隱沒,文華富貴的大宋時代來臨了。

這位少年書生,就在這樣的時代里出場。

那會兒天子剛剛即位不久,納降吳越,又率隊親征,大敗遼國援軍,滅了北漢,隨后兵鋒所向,直指燕京。

這位天子北伐的氣象還是很大的,直到他的屁股中了一箭。

沒錯,這位天子就是宋太宗趙光義。

老趙圍攻遼國燕京的時候意氣風發,親臨戰場,然后就被一箭射中,灰溜溜地跑回了開封城。

從此這片江山上的割據紛爭,終于告一段落。

為了勵精圖治,為了穩固江山,反正出于種種目的,宋太宗開始廣開科舉,回到京城后的第二年就又去親自選取進士。

這年書生才十九歲,就已經考中了進士。

書生出身名門,自小就天資聰穎,而且還勤奮好學,十四歲下筆成詩,十五歲精習《春秋》,完全就是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要是那會兒有爆款文章,標題就會是:《比你有天賦的人比你還努力,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所以十九歲的書生,就已經魚躍龍門,走到了金殿里。

京城里風聲大,小道消息也多,有朋友告訴書生,從這兩年的用人方略里可以看出來,當今天子還是喜歡年紀大些的。固然你是年少有為,但不妨把年紀說大兩歲,或許錄你為官時能多給你點機會。

那時書生正端坐窗前讀書,聞言頭都不抬道:“為人臣者,當以直事君,焉能欺瞞?”

朋友沒再說話,心里不免冷笑,像你這樣求官做官,遲早不得寸進。

無論什么時候,都有這樣的人物,他們會覺得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只有潛規則,你有沒有才能、有沒有意志都是虛的,你有沒有關系、會不會逢迎才是最重要的。

十九歲的書生不信這個,天日昭昭,他覺得世間事是什么樣子,就要是什么樣子。

那天宋太宗登臺選官,書生不卑不亢,報出了自己的名字、籍貫,還有十九歲的年齡。

宋太宗的目光在書生身上停留了片刻,忽然笑了一下,他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意思,氣度比許多年長的人更從容。

宋太宗記住了這個人的名字。

后來書生歷任知縣、鹽鐵判官,又趕上宋太宗號召百官議事,書生站出來發言擲地有聲,令宋太宗忍不住再次注視。

回到后宮的宋太宗不禁覺得這書生不錯,有那么點名臣風范。

再一想,既然自己手底下有名臣,那自己顯然就是明君,宋太宗咧開嘴就是一笑。

只是宋太宗沒想到,他很快就開心不起來了。

因為書生實在是太有名臣風范了,那會兒書生在吏部干活,正在朝中議事呢,宋太宗對相關工作有了點想法,書生死活不同意。

宋太宗眉頭一皺,覺得事情有些眼熟。

但當時宋太宗沒多想,只是把臉沉下來,今兒就非要乾綱獨斷一回了。

奈何書生就站在那兒,還是不退,說陛下非要行此事,只能先免了臣的官。

宋太宗惱了,當場就要罷朝回宮,然而起身回頭,沒走出三步,上過戰場的宋太宗就聽到身后有風聲與腳步聲快速傳來。

宋太宗陡然回首,只見到一個肅然的年輕人,還有他那只剛勁的手。

書生一把抓住了宋太宗的袖子,斷然道:“陛下,事情尚未決斷,如何就能退朝?”

滿殿文武噤若寒蟬,不由齊齊咽了一口唾沫。

宋太宗看了看書生,又看了看自己的袖子,想往回抽兩下,嘿,發現這書生手勁兒還不小。

場面頓時有些尷尬。

尷尬之中,宋太宗終于想起剛才殿上那一幕為什么眼熟了,活脫脫是大唐魏征在懟李世民啊!

想到這里,宋太宗忽然就開心起來,眼前有個“魏征”,那自己就是“唐太宗”啊!

于是滿朝文武就見到陰沉著臉的天子展顏一笑,又按著書生的手坐了回去,并對群臣笑著說:“朕得寇卿,如唐文皇之得魏征。”

百官紛紛朝書生投去羨慕的目光。

當然書生也不只是懟天子,還會懟大臣,那年朝中出了一起受賄案,同案的兩人,一人受賄更多,情節更嚴重,反而只是杖責免官,不久官復原職,而犯罪情節較輕的直接被處死。

其中的原因,書生不用查都知道,因為那受賄更多的罪犯,乃是副宰相的弟弟。

由于書生此時還在吏部,彈劾官員是御史臺的職責,他沒有證據不能亂說。

那一年副宰相上朝的時候,總感覺身后有道幽幽的目光盯著自己,回頭瞅瞅,就見書生那張方正的臉朝自己嘿嘿一笑。

次年,天下大旱,宋太宗叫人來分析怎么應對。

宋太宗又順口問了兩句,旱災究竟是怎么發生的,這年頭天人感應,不會跟朕有關吧?

那自然是大家都說沒關系,只有書生又跳了出來,說雖然跟陛下沒關系,但天道人道互相感應是沒錯的,旱災,多半是由于刑罰不公。

宋太宗就瞪書生,心中一萬匹馬來回踐踏,心想你都是朝廷能臣了,腦子有病嗎?

書生梗著脖子站在那,目光絲毫不退,也瞪著宋太宗,心想我話都說到這分上了,你就不能再問問我怎么刑罰不公嗎?

宋太宗沒問,宋太宗想你竟然還敢瞪我?

宋太宗一甩袖子,一溜小跑跑回后宮了,估計心里還想,哈哈,我跑這么快你沒想到吧,這次抓不到了吧!

書生一臉茫然,心想你怎么就跑了啊!

當然,回到后宮的宋太宗很快就反應過來書生的潛臺詞,但自己要是回去顯然就很尷尬,所以宋太宗叫人把書生召進宮里來了。

宋太宗很嚴肅,說怎么個刑罰不公啊?

書生默默翻了個白眼,心想你腦子跑得果然沒你腿快,但這話肯定不能說。書生也恭恭敬敬地賣了個關子,說:“陛下要是不把兩府大臣都叫來,臣沒法說。”

宋太宗就又瞪他,心說你又要搞什么?

書生就瞪回去,心想你倒是快點叫人啊。

這一次眼神交鋒,最終是宋太宗了,分分鐘把人給叫齊,書生便把去年的受賄案給揭了出來。反正是天子要求分析天象的,書生想,我就是把一種可能性說出來而已,我又沒直接下定論,不算越權奏事。

無論如何,兩府官員都知道了,宋太宗也知道了。

副宰相撲通跪倒在地,戰戰兢兢,大汗淋漓,口呼知罪。

宋太宗沒有立刻理會他,反而先深深地望了書生一眼,書生站得筆直,覺得自己賊拉帥。

宋太宗暗暗笑了笑,自那日起,書生開始得到重用,被提拔為樞密副使,參與軍國大政。

那些年里書生也被貶過,因為他的喜惡實在太明顯,而且事事都要分個對錯,揪住別人的錯誤不放更是常事。

宋太宗也不是沒給過他機會,跟他說過,你這個地位的大臣當庭爭執,實在是有失體統。

書生不聽,書生還問宋太宗你這話是什么意思,你不相信我?

完事拿著奏折跟太宗爭辯不止。

宋太宗實在是聽得太煩,只能把書生給丟出去。

當然宋太宗還是很喜歡書生的,丟出書生后天天想書生,想書生又不能直接說,就問太監:“他在外面過得怎么樣啊?”

太監沒反應過來,說:“他不是在青州嗎,青州是個好地方啊,他應該過得挺好的。”

宋太宗盯著他,太監被盯得有點發毛又不知道說錯了什么。

直到過了幾天,宋太宗又問太監,說:“那書生現在過得還好嗎?”

這話就很有那種“王妃被掛在城頭上三天了,現在她知錯了嗎”的味道。

緩了幾天的太監終于反應過來了,跟太宗說:“那書生在青州過得可慘啦,天天縱酒傷懷,想來他也很思念陛下吧。”

太宗點了點頭,一拍大腿道:“那就傳他回來!”

就這樣,書生幾次被貶,大多很快回朝,回朝之后繼續發揮他剛直的風骨。

其實書生這個人吧,別的都還好,噴也不至于噴太多,只有一點能被人噴死——這書生地域黑,極其看不慣南方人。

連南方人中了狀元,他都要勸天子把第二名的北方人提成狀元。

回頭還美滋滋跟同僚說,又為中原謀一狀元也。

大名鼎鼎的晏殊,后來仁宗朝的宰相,都差點在書生的地域黑下吃虧。晏殊小小年紀就中了神童考試,天子都覺得這孩子不錯,書生急了,說:“不太好吧?”

天子很茫然,說:“怎么了呢?”

書生低聲說:“他是南方人,南方人啊!”

天子就更茫然,說:“南方人怎么了,唐朝名相張九齡也是啊。”

書生就非常氣憤,也不知道為什么,反正他總覺得南方人都土,都是蠻夷,要么就都是商賈,要么就都是只懂吟詩作賦的呆子。

地域黑嘛,總有一款理由適合他。

那些年是書生最快活的時光之一,宋太宗看好他,還叫他進宮通宵喝過酒,只是宋太宗總有逝去的那一天。

宋太宗病逝后,大宋的后開國時代也隨之離去了,契丹趁新舊交替之際大舉南下,前線幾次兵敗,遼兵縱橫在這片江山上,儼然有滅國之戰的氣勢。

同僚向新任天子宋真宗舉薦書生,說:“寇準忘身殉國,慷慨有大節,北方未服,正該以寇準為相,方可保得社稷。”

這一年,書生拜相。

此時朝廷之中議論紛紛,面對浩蕩南下的契丹兵馬,多的是勸宋真宗遷都的大臣,其中金陵的勸天子下江南,成都的勸天子取天府之地。

書生站出來,一聲斷喝,說:“言遷都者,其罪當誅!”

隨后洋洋灑灑,說:“前日太祖、太宗南下滅諸國的景象,還歷歷在目,如今南遷又有何用?人心一失,社稷何存?”

這番話擲地有聲,宋真宗心頭為之一熱,像他父親那樣瞪著書生說:“那該當如何?”

書生的目光仍舊如刀,一眨不眨回望著還算年輕的天子,他一字字道:“率軍親征,必能退敵!”

這句話推著宋真宗渡過黃河,一舉破敵。

這便是澶州之戰。

只是當遼國大將被當場射殺,已難再繼的時候,遼國派人來議和了。

書生上躥下跳,說:“此時遼國銳氣已失,二十萬兵馬遠道而來,正是疲憊之師。我軍新勝,當能乘勝追擊,收復失地。”

奈何宋真宗不是他父親,更不是他大伯,第一次上戰場的天子還有些后怕,滿朝文武更是不愿動搖如今局面,議和的大勢終究不可抵擋。

宋真宗派使臣議和時,也不知該說他頭腦清晰還是腦袋混沌,他十分篤定地說:“契丹南來不圖地,肯定就是圖財。割地就算了,但大漢以金玉送匈奴,是有這典故的。”

使臣說:“那多少財貨可以給?”

宋真宗想了想,說:“一百萬以下,都可以答應。”

這消息傳開,書生勃然色變,幾乎忍不住就要開口大罵。但書生人在軍中,議和派已經開始散播流言,說書生要擁兵自重。

此時此刻,書生便什么都不能多做,他只能守在營門口,等著使臣出來。

當使臣出來的那一瞬間,書生劈手抓住他的袖子,目光森然,說:“我知道陛下許了你一百萬,但如果你跟契丹和談,許給他們的銀錢超過三十萬,你就不必回來了。”

書生頓了頓,又道:“超過三十萬,我必殺你。”

使臣哆哆嗦嗦溜了,最終以歲幣三十萬與契丹達成和談,這便是澶淵之盟。

書生正是寇準。

回朝之后,寇準功蓋一時,然而多的是人想扳倒他。那位勸天子去江南的金陵人王欽若,充分發揮了大宋士大夫的特色。

干啥啥不行,黨爭第一名。

王欽若對宋真宗進言,說:“澶淵之盟,其實就是城下之盟,對大宋并不是什么美事,寇準的功勞也沒有多大。更何況寇準這人,行事如同賭徒,帶陛下去親征,便是把陛下當成了賭注,所謂孤注一擲,博的不過是他一人的名聲罷了。”

這話就誅心了。

自此以后,寇準就開始漸漸被排擠,再加上寇準這個人確實把自己的喜怒看得太重,凡事都要以自己的是非為準,喜歡叫厭惡自己的人敬畏自己,叫受過自己恩惠的人一直記得自己……這些事,都不該是他這么大功勞的人該做的。

于是他一路被貶到了永興軍。

其實朋友也問過寇準:“你這是圖什么呢?你就不能學聰明點嗎?”

寇準說:“我還真看不慣立了功就要夾著尾巴做人的,我是立了功,我嘚瑟一點有錯嗎?”

朋友就沒話說了,只說:“你這樣遲早會吃虧的。”

寇準哈哈大笑,說:“我固然會吃虧,但也因了我這性子才對社稷有大功,不是嗎?”

寇準像是一把刀,有事的時候能揮出去斬斷不公與敵人,沒事的時候看到他的鋒芒,就會覺得礙眼,更何況這把刀還經常亂動,朝廷里多的是他的政敵。

像一位文武雙全,就是愛吃的宰相張齊賢,就跟寇準有矛盾。

以寇準的性子,誰不依著他的是非觀來,那總是很容易起沖突的。

所以他既然是這樣一把刀,那就總有用到的時候。

很多年前,寇準極力舉薦過一個天才,這天才過目不忘,詩文雙絕,而且最關鍵的是能辦實事。當初皇宮被大火燒了,要重修皇宮,必定會興師動眾。

這位天才在城里挖了諸多溝渠,運土去修皇宮,引入黃河水進溝渠,于是各種木料就可以順水運來,皇宮很快修成。

天才無論是水利,還是邊境對敵,又或者只身說服蜀中的叛軍放下刀槍,都是一等一的名臣風范。

只可惜天才人到中年,發現做名臣反而是升官慢的,是樹敵多的。

要想權傾一時,最好的辦法是交好陛下。

當天才想通了這件事,他身上的所有才干,便都成了為天子準備的,天子想修宮殿,我為你出主意,天子想修道,我給你寫青詞,天子想要祥瑞,我也能給你弄來。

至于是不是勞民傷財,那就不重要了。

寇準舉薦天才的時候,萬萬沒想到天才后來會變成這樣,這位天才就是北宋著名奸臣,丁謂丁公言。

如今的丁謂,已經成為副相,要想再往上爬,他的對手不多,只剩下一位王欽若。

而怎么對付王欽若的,莫過于把寇準叫回來,推舉寇準再次拜相。

當丁謂把寇準拉回朝中,并且樂呵呵地給寇準舉辦宴會時,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為這件事臭名遠揚,乃至留“名”千古。

那場宴會上,寇準的胡子沾上了湯汁,丁謂眼尖,湊上前去幫寇準撫須。

寇準眉頭一皺,低喝道:“身為副相,為上司溜須,成何體統?”

從此溜須拍馬,就成了小人的標配,而丁謂給寇準溜須的手還僵在半空,耳邊似乎還能聽到周遭賓客心底的笑。

寇準這次回朝,就像是他很多年前第一次踏入京城一樣,歲月里的風刀霜劍沒能打磨掉他半點的棱角,他還是那樣不討人喜歡。

他諷刺丁謂,當宋真宗病后,又指責劉皇后秉政,大大小小的人都被他得罪光了。

于是很快,丁謂等人順順利利地把寇準又給貶出了京城。

這次貶得遠些,去雷州赴任,當地連個正經宅子都沒有,不過寇準的名聲還是四海之內無人不知的。

無論是反對天子勞民傷財建宮殿,還是澶淵之盟救社稷,都值得當地百姓士紳愛戴,替他修建房屋。

生命的最后幾年,寇準開始讀書練字,曾經的脾氣好像都消失不見了,當有客來訪時,他總是笑呵呵的。

過往的事他都已盡力了,雖然還有壯志難酬,但我就是這樣的人,想酬也難。

六十三歲那年,寇準病逝雷州,一生功過榮辱,且留后人評說吧。

為你推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民調局異聞錄之勉傳
會員

這是關于一個長生不老的男人跨越兩千年的故事,在每一段歷史的角落里都曾經留下過他的名字。他曾經是一些人心中的噩夢,也曾經把一些被噩夢困擾著的人們喚醒。故事的開始他的名字叫做吳勉,故事的結局他的名字叫做無敵。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和县| 巨鹿县| 五指山市| 西丰县| 彭山县| 友谊县| 威海市| 清涧县| 安图县| 峨山| 昭通市| 兴城市| 滦南县| 云龙县| 金沙县| 弋阳县| 东乌| 南木林县| 武鸣县| 龙山县| 东至县| 秀山| 重庆市| 突泉县| 宝鸡市| 庄河市| 丹寨县| 砀山县| 西乡县| 建昌县| 黄冈市| 斗六市| 闸北区| 钟山县| 台中市| 阿城市| 定陶县| 麻城市| 邯郸县| 建瓯市|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