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機械化生產裝置
- 年代:我的1984雙穿門
- 諸往
- 2055字
- 2024-01-17 18:00:00
“200多戶,1600畝地?”
工作人員眨眨眼,好好消化了一下陳嘉興的話。
現在小村子的勞動力要么早就遠離鄉鎮,進城打工去,要么就是在家稍微種種地,大批的耕地都荒廢了下來,根本無人耕種。
1600畝地可真不是個小數目。
“差不多這個數吧。”陳嘉興想想說道。
和平智叔待久了,他對宋家村的基本狀況已經有了一定了解。
“土地偏向旱地,平時種麥子和地瓜土豆玉米花生的比較多,你主要給我講講這些,其他的你覺得適合旱地種植的也可以和我說說。”
工作人員眼前一亮。
“老板,不瞞您說,我們這里還真就有玉米花生的優良品種,您跟著我來。”
他的態度發生了180°大轉彎,前一秒還對陳嘉興愛答不理,現在儼然是投入到工作里面去了。
陳嘉興內心暗笑,也沒揭穿。
都是生意人,人艱不拆啊。
走過長長的回廊,工作人員心里暗自忖度,陳嘉興的一言一行都不像是出來干采購的人,但是陳嘉興這么說了,他也不敢再問,免得惹人不滿。
市里的幾家農業公司競爭挺激烈,優質客戶都是慢慢培養出來。
“來,這些是花生,這些是玉米,您先看著,不懂的您問我就行。”
陳嘉興點點頭,然后看了起來。
玉米一共有九個品種,各式各樣的優良性狀內容,而他最關注的肯定是畝產量,全都超過了500公斤,要遠比宋家村使用的‘中單2號’種子畝產170公斤高得多。
“咱們這個畝產量是平均畝產量還是最高畝產量?”他思考了下問道。
“平均的,最高的畝產量在后面有標注,不過那個都不作數,因為是在高肥試驗地進行的實驗。
咱們老百姓嘛,如果不是為了測試,根本不會舍得用那么多肥料,而且咱們施肥也沒講究,隨便撒一把,然后看天,效果不好。”
“哦,那你們賣肥料不?”陳嘉興像是想起了什么,于是又問道。
“賣,當然賣,咱們這雖然主業是種子,但各種農業機械和用具都賣,咱們是大公司,口碑質量都有保證。”
工作人員神秘一笑。
這都是業績啊,如果陳嘉興真代表200多戶來采購,他到手的提成就得有好幾萬。
“大公司?上市了嗎?”陳嘉興隨口一問。
“這個……”
“您這不是也在做貢獻嘛。”
“行吧,那你介紹一下產品,說點我能聽懂的,別整什么專業術語,你就把我當成沒讀過書的莊稼人。”
“好嘞!”
工作人員笑的春風得意,趕緊又領著陳嘉興介紹完幾種新型種子后,便立馬把他領到了產品展覽區。
產品展覽的地方在三樓,和二樓的接地氣不同,三樓從裝飾上就帶著幾分先進和現代化,墻上的海報和圖片也紛紛換成了各種大型機械。
展覽柜里放的則是這些機械的縮小版模型,甚至還配備了一個可視的大屏幕,上面一直在播放著各種機械的運作場景。
“老板,我們這里就是個展廳,具體的設備不在這個網點,您要是看好以后,我再領著您去現場。”工作人員給陳嘉興解釋了一下。
陳嘉興沒有說話,而是饒有興趣地拿起一個小模型擺弄起來。
他作為外行,第一時間自然看不出這是個啥,可機械本身帶來的精巧和嚴密讓他不自覺贊嘆科技化的力量。
眼前這個模型渾身都是輪子,有大有小,每個獨立的輪子車身上又有一個漏斗一樣的東西,他嘗試著在展臺上手動推了兩下,發現還是看不出個名堂來。
一旁的工作人員笑了笑,說道,“這是播種機,新型的,聯合研制產品,大規模的種植用這個會更方便,也更省時省力。”
“一些夏天播種的作物,你像秋玉米啊,六七月份種植,大熱天站太陽底下,加上種植面積大了,誰受得了?現在坐車上,一個勁往前開,剩下的你都不用管,多方便!”
說著,他還在一個平板上點了幾下,然后大屏幕上就換了一個畫面,一大片平坦土地上,他嘴里的那個播種機正朝著前方行駛,只見機器屁股位置一個個空洞就隨機出現。
陳嘉興雖然不懂,可也能看出來,那些空洞就是機器鉆出來的,種子多半就被從這里壓進去了。
看著吧,好像是很專業和簡潔,但問題是這機器未免太大了,阿麥瑞肯那邊的農場主在大平原上用一下還行,自己這邊大規模集成化的農業田用一下也還行。
但是宋家村?
窮山溝溝里,別說把機器在地上開起來了,這機器能不能開進村都是問題。
“怎么樣老板,這是最新款的,我們還有改裝產品,適合大多數場合。”
工作人員把介紹視頻放完,像是很有經驗,立馬繼續說道。
他又接過陳嘉興手里的這個小模型,然后把其中幾個漏斗車身拆下來,把剩下的主體放在陳嘉興眼前。
“您看,這東西可以拆卸控制大小,要是您村子的土地區域比較分散,就可以拆小一點進行使用,都是能用的。”
“哦?你們倒是有想法。”陳嘉興笑了笑。
這么一看好像確實可以在宋家村用了。
但是機械化和80年代的小山村總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不想太礙眼,不然沒法解釋。
于是他拿起小模型,用手擋住車頭部位,再次問道,“那么你們有沒有去掉車頭的產品,我只要后面這一塊就行。”
他說的后面自然就是漏斗部分,這樣一來器械大小被縮小了很大一部分,家家戶戶都能放得下,使用起來也不會顯得很扎眼。
不然宋家村一個窮鄉僻壤直接領先全省幾十年,先推出了大型機械化產業,他估計得趁早想想哪里跑路更方便了。
工作人員面露難色。
機械化的關鍵就在于自動化和高精度的機械裝置,現在沒了車頭,最關鍵的部分少了,根本稱不上現代機械化,售價自然也會降低一大截。
他有心想勸說陳嘉興,但最后還是哀嘆一聲。
“老板,有是有,您還真是問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