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必死之局,絕境求生!
- 盛世大明,從帶朱元璋逛故宮開始
- 過節打豆豆
- 2323字
- 2024-01-10 00:01:00
“搬救兵....”
朱棣搖頭嘆息道:“本王已經派人去找寧王了,親自寫書信說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可到現在還沒有消息。”
姚廣孝笑道:“必須要殿下親自去請才行。殿下莫要忘了,寧王手中最精銳的朵顏三衛,是殿下親手從草原上請回來的,只有您親自去,方可顯出誠意。”
“本王親自去.....”
朱棣疑惑道:“本王一走,北平城就危險了。那李景隆不是傻子,若得知本王帶兵出城的消息,定會下令攻城的!試問....北平能抵擋得住百萬大軍嗎?”
姚廣孝道:“殿下以為,就算殿下真的留在北平城,又能守得住這座孤城嗎?”
朱棣微微一愣,隨后搖了搖頭。
肯定是守不住的!
姚廣孝道:“事急從權,現在已經是必死之局,只能絕境找生機,既然守不住,只能將城池交給您的兒子們,讓他堅守,殿下你去大寧請兵!這樣才有一線生機!”
姚廣孝的目光堅定而清澈。
是生是死就看這一次了。
朱棣猶豫道:“可就算本王親自去大寧,能....”
姚廣孝附耳小聲道:“殿下,老衲早就幫您想好了,您去大寧之后...”
原來這個姚廣孝,早就想好了計謀。
他在耳邊,輕松的將計謀說給了朱棣。
朱棣聽后,眼眸猛地一亮。
不愧是姚廣孝,還真是有些本事的。
朱棣接著問道:“大師,如果我請來了兵馬,此戰有幾成勝算?”
姚廣孝緩緩道:“事在人為,殿下本就是在這十死無生之地,求一線生機,何須顧慮那么多呢....”
朱棣點了點頭:“謝過大師!”
姚廣孝笑道:“老衲也會跟著世子一同守城,與北平同在,殿下放心去吧。”
“就這么定了!”
朱棣這般說道。
很快朱棣便偷偷將附近的兵馬,全部撤回到北平,將城池給自己的世子朱高熾防守。
城池之下。
朱棣與王妃還有他的兒子們,做出告別。
朱棣輕輕拍了朱高熾的肩膀,道:
“本王下令,撤出了盧溝橋的守軍,李景隆得知,必定大軍攻城,你守得住嗎?”
朱高熾走起路來一拐一拐,不停喘息。
這是因為他從小有疾病的緣故,身體也是格外肥胖。
不過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堅定:“父皇放心,兒臣在,北平就在!誓死與北平共存亡!”
朱棣大笑道:“本王真是生了個好兒子。你記住,無論如何,都要撐到入冬,待本王帶援兵回來!”
朱高熾卻是沒有流露出半點膽怯:“孩兒領命!”
就如此,
朱棣帶了三萬兵馬,朝著大寧而去。
而北平城只有二萬兵馬守城。
也就是說,
朱高熾要用二萬兵馬抵擋住李景隆的百萬大軍。
接下來,北平城忙碌了起來。
朱高熾組織城內的士兵,構建防御工事。
這守城的將領之中,還有一個能人。
朱棣在打耿炳文的時候,俘獲了一名老將。
并沒有殺他,而是放回了北平。
這名老將就是顧成。
顧成對帝王家事之爭,看得沒文官那么嚴重。
他只是一介武夫,重情義。
見到朱棣禮賢下士,愿意投降但不愿領兵與舊部作戰。
于是朱棣把他送到北平,協助世子朱高熾守城。
顧成跟隨耿炳文幾十年。
耿炳文的那些本事,幾乎都被他給學去了。
有他在,這北平的防御水平,一下就提高了一個檔次。
..........
“這個李景隆真是庸才,手握百萬大軍,卻不敢第一時間攻城,而是要等大軍全部集結,給朱棣喘息之機?”
看到這兒,朱元璋瞇起了眼睛。
要知道,古代百萬大軍行軍很慢的,即便是三路并進,隊伍延長幾十公里,集結起來也要花費許多時間。
完全不必等集結,一邊攻城,一邊馳援。
但李景隆沒有這么做,就等于給朱棣機會了。
關鍵是,這個姚廣孝看到了機會,朱棣敢于抓住機會。
“這個姚廣孝...有些本事啊.....”
朱元璋嘀咕道:“看來,等咱回去,要將這個人抓回來拷問拷問,這家伙學的都是什么東西,學的如何造反嗎?”
李青峰笑道:“聽說,這個姚廣孝學的是屠龍術。于是特意攀上燕王,以便學以致用...”
朱元璋:“......”
感情是特意的?
那好,這家伙必須弄死!
李青峰看似無意之間的一句話,可能就會定一個人的生死。
反應過來的李青峰道:“爹,您不會是想殺了姚廣孝吧?”
朱元璋沒好氣道:“廢話,這還用問嗎?這樣包藏禍心之人,豈可留之?”
李青峰:“.......”
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您老人家可別怪我,我是神經病啊,殺人不犯法...
...............
電視劇繼續播放。
畫面一轉。
李景隆此刻正在營帳,一名將士匯報情報。
李景隆聽后,眉頭一皺,驚訝道:“什么?盧溝橋無人防守?”
盧溝橋位于北平西南面三十里的位置,永定河之上。
這橋是朱棣南下的咽喉要道。
同樣,也是李景隆進攻北平必經之地。
平日里都有重兵把守。
而現在卻無人,屬實蹊蹺。
那將士拱手道:“大將軍,末將帶兵通過盧溝橋五里之外,未曾見到一兵一卒。”
李景隆陷入沉思之中:“連永定河都不守了....”
此刻百萬大軍還未完全集結。
但已經集結了六十萬大軍。
想了想,李景隆起身,下令道:
“傳令,全軍拔營,兵進北平!”
李景隆下令后,大軍終于動了。
盧溝橋沒了守軍,五十萬大軍長驅直入,兵臨城下。
在城外三十里外扎營。
李景隆來到北平城下,便發現這北平城已經堅壁清野。
一副防守的姿態。
沒辦法,他只好下令從河間府拉來木頭扎營。
當然這也耗費了一些時日。
李景隆站在瞭望塔上,遠眺遠方的北平城,奇怪道:“你說,這燕庶人,還在這北平城之中么?”
一旁的將領道:“大將軍是說,燕庶人不在北平城?”
李景隆道:“大家都覺得本將軍過于謹慎,其實不是謹慎,而是知道逆賊朱棣的厲害。”
“本將軍年少之時,中山王徐達曾經問我們一個問題,如果大軍攻打北平,該如何守城。”
“燕庶人朱棣說過,北平城層高墻固,但一味的固守,這不行。他的辦法是:步卒守城,騎兵盡數出城,伺機而動。”
聽到這話,將領們幡然醒悟。
原來李景隆大將軍不是怕,而是穩健!
將領恍然大悟道:“原來,大將軍已經算到了,這朱棣不在這北平城之內,而是帶著騎兵藏了起來。”
李景隆回道:“沒錯,燕庶人用兵靈動,不能以常理看待。”
將領道:“大將軍果然是對付燕庶人十分了解,不過...這大兵云集,就算燕庶人伺機而動,就他那點兵馬,也占不到便宜。”
李景隆點頭道:“說的也是。”
“眼下不管如何,先打上一打。”
“將燕逆朱棣給逼出來!”
“傳我號令,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