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順利出山,建文年間!
- 盛世大明,從帶朱元璋逛故宮開始
- 過節打豆豆
- 2456字
- 2024-01-02 00:01:00
翌日清晨,晨曦微露。
從地上爬起來,李青峰第一件事情就是爬起來,去查看做的那簡陋積水裝置有沒有積水。
然而,等他過去的時候。
朱元璋早就蹲在那,一臉疑惑的看著。
看到李青峰來后,拿起一片樹葉,看著上面的干凈的積水問道:“這玩意,是你弄的?”
李青峰點點頭:“是啊,渴得太難受了。”
朱元璋仰頭一口喝了,發現非常純凈,砸吧砸吧嘴,驚喜道:“你果真有大才,如何做到的?”
李青峰走去,發現昨晚四個坑下的樹葉都有積水,差不多半個拳頭的量,又拿起一片葉子遞給朱元璋。
“圣上,您請,一人兩片。”
隨后,自己也將那兩片水喝掉。
露水入喉,清冽涼爽,終于好受了一些。
李青峰這才解釋道:“圣上,這是科學...是因為春節地面潮濕,水蒸氣蒸發,被上面的樹葉擋住,凝結成水珠落下來了....”
朱元璋又將另外一片葉子喝了,喃喃道:“科學,有點意思....今日,你好好跟咱說說....”
見識到這種技巧后,朱元璋對李青峰更加欣賞。
早飯吃了點野豬肉,朱元璋將剩下的野豬肉割了二十斤,讓李青峰用布包著,剩下的就沒帶扔這。
主要是帶多了負重太多,而且容易變質。
二十斤肉,省著點吃,夠兩人吃三天。
當前要務,還是要離開這座山。
朱元璋這次穿越不是來探險的。
他是想看看因為自己定的策略導致結果。
看看貪官到底多不多,這才是目的。
就如此。
兩人一路走著,一路有一茬沒一茬的聊著。
“原來未來的書生,竟然分了這么多科目。”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決定國家是否強盛?”
“有點意思,儒學也有一席之地,但并非根本...”
朱元璋聽完李青峰科學的解釋,以及未來書生各自學習的專業,驚訝的不行。
但是...以朱元璋現在的認知,并不能完全理解這些。
他始終覺得,百姓知道的太多,容易生亂子。
這并不是好事。
若是滿天下,人人都跟李青峰這般聰明伶俐。
皇帝的位置能穩固嗎?
工匠就該干工匠的事情,農民就該老老實實種田。
這樣天下才能安穩,穩固,不會動蕩。
按李青峰說的那樣。
為何未來的華夏,沒有屹立世界之巔呢?
說明還是有些問題....
到了中午,兩人總算走到山體的邊緣。
朱元璋目光遠眺,發現大山對面有人工開鑿的痕跡,是很多大佛以及寺廟,便可斷定這里的位置。
“咱們穿越到了山東濟南。”
“這里是濟南千佛山,你看那邊,那邊是一座寺廟。”
“隋朝年間,山東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鐫刻了為數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唐朝年間改命為興國禪寺。”
“咱們現在處于千佛山余脈,只要朝著那個方向趕路,便能離開這兒。”
朱元璋是頂級軍事家,而頂級軍事家同樣也是頂級的地理學家,否則無法帶領大軍打勝仗。
“太好了.....”
李青峰終于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還好不是那種荒無人煙的山脈,比如大興安嶺或者是神農架這種....否則就真的難出來了。
人就怕沒了希望,沒了目標。
一旦有目標,且看的到目標,就會干勁十足。
接下來,李青峰和朱元璋快速趕路。
但所謂是望山跑死馬。
看起來不遠,走起來是千辛萬苦。
若是將李青峰自己丟這,估計是難走出來了。
朱元璋的方向感極好,還能根據土地的濕潤,風向,樹木長勢....等各種蛛絲馬跡尋找水源。
途中,在朱元璋的直覺下,兩人找到了水源。
補充水分,一路吃野果,摘野菜....
幸運的事,一路上再也沒有遇到什么危險。
就如此。
兩天后,李青峰和朱元璋二人,費盡千辛萬苦,終于在天黑之前,到了另外一個山頭,來到興國禪寺。
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經歷代增建,規模漸大。
寺門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彌化”四個篆體字,每字約有四米見方,氣勢磅礴。
起初,興國禪寺的方丈見兩人衣衫襤縷,還以為是逃犯,嚇得不敢開門。
最后是朱元璋說自己曾經是出家人,出自皇覺寺。
與方丈辯說佛理,頭頭是道。
方丈這才允許二人進寺廟,安排僧人安排住處。
“想不到,咱有生之年,還能在這和尚廟過夜。”
朱元璋無限的感慨,上一次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朱元璋出自皇覺寺,崇信佛教。
因此明朝立國后,多次召請江南高僧到南京做法會。
且在南京設立管理佛教的機構,掌握天下名山古剎的住持任免。
兩人的住處,是一間簡單客房。
一張炕上有兩席被褥。
初來乍到,
朱元璋也沒有多問,關于朝代的事情。
只是簡單詢問了一下寺廟的方丈釋弘庵。
“您說的是上一任方丈,三年前坐化了。”
小沙彌雙手合十回答,將朱元璋安頓好后,便離去了。
兩人躺在炕上,總算松弛了下來,躺著休息。
這三天,可是將人都給累壞了。
但李青峰感覺收獲非常大。
自己的膽量在無心之中,真的有提高很多!
難怪部隊的特種部隊需要進行野外生存訓練。
經過了這一遭挑戰,人變得更加自信。
朱元璋躺在床上,推測道:“方才咱詢問那小沙彌,說上一代方丈釋弘庵三年前年前坐化,此人咱在寺廟方丈任免名冊上見過,因此咱推斷,現在還在明朝。時間隔的也不遠,很可能還在洪武。”
朱元璋記憶很好,批改過關于任免寺廟方丈的奏疏,因此還有些印象。
“爹,我覺得應該不在洪武了。”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隱瞞身份,兩人一路上就換了稱呼,以免后面不小心說漏嘴。
李青峰分析道:“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中的理論,一個時空,不可能同時出現同一個人。”
朱元璋一臉懵:“啥意思?說明白些。”
李青峰解釋道:“也就是說,咱們穿越后,咱原來的時空相對于現在的時空既是平行,又是相對。這就是相對論的理念。當然愛因斯坦只是猜測,并未驗證。但我現在能肯定他的猜測。這絕對是重大發現!在這段相對時空內,歷史也在前進。所以您還在按照原軌跡前進,相對而言,現在的你不可能影響原軌跡時空,這代表著您現在應該不在洪武年間。而根據您說認識的上一任方丈是三年前坐化,也就是說,現在很可能....是在建文年間!”
“建文年間....”
朱元璋的眼眸亮起,心中不由有些期待。
這次穿越的時間點非常不錯!
也就是說,現在在這個建文年間,他不但可以見識自己的策略造成的結果。
同時,可以親身體會到...
創立明朝,繼洪武后,第二個年號的明朝如何!!!
雖然,他早知道建文是被老四給推翻。
但自己立下的繼承人,定然不會是被輕易打敗。
這其中的過程,一定驚心動魄,蕩氣回腸!
一時間,
朱元璋眼眸瞇起,思緒萬千。
心道:老四恐怕是聯合了所有藩王才能做到這點...
好啊好啊,好你個朱棣!
你敢聯合所有兄弟,欺負自己親侄子是吧?
真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