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彰進入主帳后,發現帳內的人很多。
他連忙朝著嬴政行禮道:“拜見大王,大王萬年!”
眾人紛紛看向蒙彰,神色各異。
嬴政面色沉靜:“蒙彰,汝落座吧。”
蒙彰:“謝大王!”
蒙彰起身,他抬頭掃了一眼。
他發現左右兩邊,都幾乎坐滿了。
唯有左邊最末的位置,有一張案幾,挨著帳簾,空著。
沒有絲毫遲疑,蒙彰便向著案幾走去,然后在案幾旁跪坐。
剛坐下,蒙彰便用余光仔細打量著帳內其他人。
右邊為首的人,是王翦。
坐在王翦旁邊的,是一個精神矍鑠的男子,頭發發白,他的目光一直看向蒙彰。
蒙彰對上此人目光,卻是不經意間將視線移開。
他可以確定,此人,他并不認識。
接著,他繼續朝著其他人看去。
蒙彰赫然發現,帳內除了王翦、王賁、楊端和這三人外,其他人他都不認識。
就在這時。
蒙彰聽得嬴政開口道:“寡人將爾等召來,是有事與爾等商議。”
眾人紛紛沉默。
嬴政繼續說道:“寡人納蒙彰之計,以重利誘郭開與趙太后,而勸趙王遷降了寡人。今日,方有眉目。”
話音剛落,其他人都有意無意地朝著蒙彰看了一眼,目露詫異。
“趙王遷心志不堅,意欲于明年一月而降了寡人。為表誠意,趙王遷欲下旨令巨鹿守將降寡人大秦。汝等說說,寡人可要答應他?”
嬴政說罷,面色沉靜如水。
眾人仿若沉思,而蒙彰則是目露詫異。
他沒想到,自己獻給嬴政的計策真奏效了。
不得不說,這趙國要亡,不在秦,而在趙。
蒙彰剛想到這里,帳內便響起了一道聲音。
蒙彰望去,發現是王賁。
“大王,臣以為宜當答應趙王遷請求。一者,我大秦不與邯鄲守軍交戰而能得邯鄲、滅趙國,此乃不戰而勝。二者,趙王遷今日所為,必為今后大秦所滅國之國君效之,可令我大秦銳士少傷亡,此事,于我大秦有利。故,臣以為可。”
王賁方說完,嬴政當即稱贊道:“善!王賁所言,甚合寡人之心。”
王賁面露喜色。
帳內其他人,則是神態迥異。
“此事,寡人會回復趙王遷,寡人允之。”
“若滅了趙國,爾等說說,寡人而后當滅哪一國?”嬴政語氣中輕描淡寫,目光睥睨,仿若其他幾國在他手中就是任他宰殺的雞鴨。
此話一出,眾人神色微變。
這趙國將滅,秦國就又要急著滅下一國,這種做法,對于秦國國力是有消耗的。
眾人心中對此都很明白。
他們開始對嬴政的問題進行思索。
而蒙彰,則是目不斜視,神色平靜。
這一幕,被嬴政看在眼中。
嬴政心中感到詫異。
他想,莫非蒙彰心中已有定計?
他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想借機看在場眾人,有無能與尉繚相媲美之人。
至少,在戰略上,要能基本吻合。
當然,他主要的,還是期待蒙彰與王賁的回答。
念及此處,嬴政看了眼王賁,見王賁仍在思索,他便將目光投向蒙彰身上。
“蒙彰,汝來說說,寡人繼滅趙之后,當滅何國?”
嬴政的話,讓所有人都再次注意到了蒙彰。
眾人紛紛下意識地看向蒙彰。
蒙彰聽到嬴政問話,神色微怔。
未幾。
蒙彰便回道:“稟大王,據臣所思,以我大秦之國力計,滅趙之后,臣以為當滅魏國。而滅魏之后,宜滅楚,滅楚后再滅燕、齊。先近后遠,逐個擊破,則六國必亡。”
嬴政的目光驟然一亮,心中微喜。
他看向蒙彰的眼神,充滿了贊賞。
帳內其他人,紛紛面露驚意。
嬴政聞蒙彰之言,又掃帳內其余臣子,目露淺笑:“蒙彰之言,寡人以為甚善!滅趙之后,先滅魏,繼而滅楚,再滅燕,后滅齊,此略,尉繚早與寡人言之。今日,寡人能聞蒙彰言此略,與尉繚所言絲毫不差,寡人心中甚慰。蒙彰,汝今后宜當多向寡人上書言略。”
蒙彰聽到嬴政這么說,他只好起身,躬身答道:“唯!”
爾后,蒙彰繼續坐下。
嬴政忽地又說道:“滅魏主將......”
王翦忽然出聲道:“大王,滅魏一事,可否在趙國滅后趙人皆臣服大王再論?當務之急,滅趙之后,大王宜思慮何以治之?趙土新獲,若不能治,叛亂之事,恐不能止。”
王翦的話,讓嬴政沉默了。
他沉思片刻,方道:“上將軍所言極是,是寡人心急了。滅魏一事,延后再論。”
王翦目露欣慰,而后,保持沉默。
“趙土新獲,蒙毅,依汝之見,寡人如何治之?”
聽到嬴政的聲音,蒙彰對于‘蒙毅’這個人名,那真是太熟悉了。
他目中余光掃了在場眾人,試圖找出蒙毅本人。
須臾。
與蒙彰同左,而離他不遠處的一個青年男子,留著短山羊胡須,面色板正,氣質儒雅,他開口道:“回大王,臣以為治趙土,宜用趙人。但這趙人,不能有悖我大秦之心,當慎而選之。”
嬴政:“趙人治趙......此事,再議。”
蒙毅目露失望。
“如何治趙土,寡人以為蒙彰之策,倒可一用。”
嬴政的話,再次讓眾人吃了一驚。
若是他們所記沒錯,這蒙彰,不是一個在軍事上初露崢嶸的人嗎?
怎么,他還在文治一道上,竟然也有不錯的能力?
這怎么可能呢?
“蒙彰,汝可記得先前對寡人所言之計策?”
聽著嬴政這話,蒙彰當即起身回道:“回大王,臣記得......”
“那汝當著眾臣的面,再說一次。”嬴政嘴角微揚。
蒙彰面露苦笑。
隨后,蒙彰便開口道:“治馳道,緩刑罰,薄賦斂,以愛秦人之心愛趙人,得眾之心,萬民戴主,則秦國無亂而大治。”
“所謂治馳道,乃從咸陽修馳道至趙土,可使大秦能早日收趙人之心,而對大秦之風愛之,甚而甘愿臣服大王。”
“至于緩刑罰,薄賦斂,以愛秦人之心愛趙人,則得趙人之心以向大秦,且以秦人自居之,長久以往,大秦永治。”
隨著蒙彰的話落下,場中眾人若有所思。
“亡韓者,韓也。滅趙者,趙也。韓人而韓不愛,趙人而趙不愛,故有此亡。若韓人、趙人,吾大秦皆愛之,試問韓人、趙人如何不心向我大秦?如何不臣服大王腳下而甘為秦人?今后若大王相繼滅其余之國,皆愛之。大王之治,何愁不能萬年乎?”
蒙彰終究還是沒忍住,將心中之言道出。
嬴政聽后,目光有些閃爍。
其他人緘口不言。
忽然。
嬴政:“寡人大秦滅韓人之土,滅趙人之土,韓人、趙人焉能不恨秦?焉能不怨寡人乎?其余之國,若寡人大秦滅之,六國之人焉能不恨不怨?唯有嚴法以治,方能大治。”
蒙彰:“大王,臣以為......”
嬴政:“此事,寡人意已決,無需再言。”
蒙彰見嬴政面有不虞,便保持沉默,不再多言。
但他心中,則是想著還可以挽救一下。
若是大秦繼續走上老路,遲早還是避免不了滅亡之途。
唉......
愁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