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全城搜捕兇犯
- 人在錦衣衛,我的破案天下無敵
- 黑咖啡少糖
- 2225字
- 2023-12-13 11:38:19
陳義伏案畫了一夜,到微亮時,已臨摹出一百多份兇犯畫像。
駱養性翻看了一遍,發現上百幅畫幾近完全一致,連連點頭表示滿意。又從中抽出一沓,讓幾個校尉各手持五份,分赴通州、良鄉、宛平等地。
這些城鎮都是京畿一帶的水陸要沖,錦衣校尉就地征調官差設卡盤查,或許有所收獲。
趙勇本就打算前往通州調查走私犯去向,便自告奮勇領了一份。
眾人一起從張家灣西門出城,又于三岔口分道揚鑣。
凌晨人少馬快,駱養性、王奎、陳義等人沿官道原路折返,不到正午便回到京城。
見到錦衣衛已在朝陽門設卡,用新的素描肖像仔細盤查進出城百姓,陳義不禁感慨,有后臺就是好辦事。
十幾份素描星夜返京,比他們一行早不了幾個時辰抵達,竟這么快就分派至各個城門,真可謂神速。
十六座城門這么一堵,若兇徒沒有提前離京,以后再想出城就很困難了。
陳義以為,這是駱養性關系夠硬的緣故,卻不知道,這兩天的風起云涌已超出所有人想象。
近兩年,錦衣衛不持駕帖,或駕帖不經刑部僉簽便抓捕朝廷命官,引起大量非議。
隨著殺官劫銀案在朝野傳開,所有不滿便以這個案子為由頭,一下子爆發出來。
言官紛紛上書彈劾駱思恭御下不嚴,縱容麾下校尉矯旨辦案。僅一天時間,彈劾奏本就多達十幾份。
言官們宣稱,這次若不給錦衣衛一個教訓,往后百官便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任由廠衛想抓便抓,想殺便殺。
一些官員悄悄前往葉向高、劉一燝及韓爌等閣臣的府上拜會,至于說了什么,旁人不得而知。
還有部分人私下猜測,殺官劫銀乃東廠緹騎所為,亦或東廠提督魏忠賢假傳圣旨也未可知。否則,一個小小的巡捕校尉,哪敢做出此等獸行。
君不聞,高拱故事乎?
總而言之,經過兩天發酵,錦衣衛首先成為眾矢之的,東廠也即將進入受討伐之列。
就在陳義等人趕往張家灣的時候,奏章擺滿了天啟皇帝朱由校的御桌。
魏忠賢唯恐百官怒火燒到自己身上,連忙在御前將責任撇得一干二凈。為了證明東廠與此案絕無關系,他還力勸朱由校下旨嚴查,把兇徒找出來碎尸萬段,以儆效尤。
一年前,駱思恭因在大內盜寶案中處置不當,已被皇帝訓斥過一次。
這次殺官劫銀案剛剛事發,他便隱隱察覺會有大麻煩。
陳義是西城的巡捕校尉,駱養性是辦完蔭封手續的西城統帶百戶,兩者是無可辯駁的上下級關系。如果事情不鬧大還好,一旦鬧大了,遲早牽扯到駱養性身上。
當說客上門,提出陳義多半并非真兇,駱思恭便讓駱養性趕緊上任,親自處理此案。
他還提醒駱養性,如果能找到真憑實據,最好幫陳義脫罪。
畢竟麾下校尉矯旨辦案,百戶和指揮使都有御下不嚴之罪;反之,如果是其他人冒充緹騎搶劫,錦衣衛就成了受累方,責任輕很多。
哪知一天下來,動靜越來越大,駱思恭的腦袋一個比兩個大。
此案已漸漸失去控制,朝野上下不知道多少只眼睛盯著。把陳義推出去頂罪,只能緩解一時之急,日后若有人翻案,后果更加嚴重。
所以,在御前奏對時,他便拿出駱養性所掌握的證據,向皇帝力陳真兇并非錦衣校尉,而是盜匪假冒。
天啟皇帝聞之震怒,嚴令錦衣衛在十天內徹查此案。算起來,竟比陳義承諾的十五天還要短一些。
于是,偵破殺官劫銀案便成了京城官差的頭等大事。
錦衣衛不用說了,急于洗清干系;五城兵馬司歷來受錦衣衛節制,當然傾盡全力辦案;至于巡捕營,也不敢在這個節骨眼上犯渾,派出一些兵馬相助。
在這種形勢下,校尉們動作快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駱養性回到京城聽到這樣大的變故,也十分震驚。
幸好提前一天拿到證據,將責任撇出去大半,否則他這個百戶也差不多做到頭了。
一行回到西城,他命令陳義什么都不用管,就在司署專門臨摹畫像,盡快再拿出五百份。
陳義有苦說不出,只能聽命行事。
很快,仁善堂的跌打大夫姚春也被“請”進司署,由校尉們保護起來。
現在姚春的命特別金貴,因為他能證明,殺官劫銀案和錦衣衛沒有太大關系。
姚春閑來無事,正好給陳義換藥療傷。當他說起朝野內外的各種傳聞,陳義知道,自己這條命暫時算是穩了。
現在駱思恭比誰都希望案子與陳義無關,比誰都希望早日抓獲真兇。
姚春道:“義哥兒,這次你所畫的通緝令,可算露大臉了。”
“這……從何說起?”
姚春笑稱,現在外面的老百姓交口稱贊,都說新的通緝令好。
以前每次抓通緝犯,都鬧得滿城風雨。這次全城大搜捕,居然沒搞得天怨人怨,就是畫像足夠真切,盤查官差沒法隨意敲詐百姓的緣故。
陳義苦笑道:“那也是百戶大人露臉,與我何干?誰也不會去細問是誰畫的畫像。再說,這種虛名我真不想要。你不知道,我這兩日都快畫瘋了。現在一閉上眼睛,眼前便是那三個兇徒。就算他們燒成了灰,我也認得。”
姚春見到陳義滿頭滿臉都被炭粉抹成了黑色,也有點哭笑不得。
想起以后這種新畫像能恩澤百姓,他又在傷藥里多放了幾味貴重藥材,好讓陳義能好得快些。
兩千多官差連續盤查搜捕了三四天,內外兩城共計三十六坊,幾乎被翻了個遍。
陳義臨摹的肖像畫越來越多,官差手里的通緝令越來越寬裕。從每個總旗一份,到每個小旗一份,最后,新的通緝令恨不得貼滿大街小巷。
隨著越來越多百姓見到兇徒畫像,不少線索逐漸浮現出來。
有幾個百姓供述,他們見過某個兇徒。
兇徒的足跡遍布全城,曾在馬市、鐵匠鋪、糧店、食肆等地點出現過。時間大多在十天之內。
這個情況和陳義所料大差不差。
兇徒不會料到世上竟有這么逼真的畫像,所以在犯案前,不會刻意隱藏行蹤。
而普通人大多只能記住不久前見過的陌生人,時間集中在十天內就不奇怪了。
駱養性對這些線索一籌莫展,所有證人都只能說出兇犯做過什么事,不知道兇犯叫什么名,更說不出兇犯住在何處。
這樣的線索只能振奮軍心,對抓捕幾乎沒有幫助。
陳義聽說后,馬上停止繪畫,獻出一個新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