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灘上,都是粗沙。雖然有風,但是也見不到沙塵暴。海風有時吹動帳篷的布,發出一陣一陣的聲音。時間久了,幾人也就習慣了這樣的情況。不過,時間到了這個時刻,海灘上倒是沒有風。b把沙子裝進圓柱形容器,帶到了帳篷中。她拿出顯微鏡開始觀察沙子,這時c突然從外面進來了。c看著容器,不禁思考起來。容器與被放置物體有什么關系呢?他看了看沙子,然后講到,沙子的尺度明顯比容器小,自然可以裝入容器之中。那么,是不是一個尺度相對較大的物體就不能放入容器之中呢?眼前這個容器的底面面積比一個拳頭大,而一個竹竿的底面面積比這略顯微小。理論上,可以放進去,只不過容器會傾倒。這里,我們有必要做出一個規定。那就是被放置物體不能有部分在容器之外。當然前提是這個容器是有蓋子的。到了這里,有些概念可以引入。我們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在實際的生活中,有些物體可以看成是線狀的。而在材料力學中,它被稱為桿件。當然,我在這里并非想要討論桿件。我們知道在三個維度中,桿件的長度最長。而我的概念就與之相關。或許你以為在桿件上,長度所代表的那條線就是它的最長線。其實不是。以竹竿為例,我們把竹竿想象成圓柱。當然,如果竹竿足夠長,其實它的形狀應該是圓錐的。但是,我們為了簡化情況,姑且為之。圓柱的正視圖是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可以高線也可以是底面半徑。總之長與寬是隨著二者的比例而發生變化的。而圓柱的最長線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對角線。與之相伴的是,最短線。就是物體各個面上的最長線中最短的一個。比如細長的圓柱的最短線就是底面直徑,而正方體的最短線就是邊長。如果一個物體的最短線超過容器的最長線,那么這個物體就不能被放入容器之中。按照前面所說,最長線可以分為體最長線與面最長線。無論是面還是體,只要最長線的個數只有一個,那么它就不是對稱的。
b望了望天空,又在畫板上畫出了幾何圖形。最大的是正方形,里面是半圓與直角三角形還有一個圓。半圓是以正方形的一條邊為直徑,它的中點為圓心的。直角三角形與半圓外切,并且最長的直角邊是剛才那條邊的對邊。圓與直角三角形相交,并且與半圓外切。若設正方形邊長為2,則直角三角形的短的一邊為3/2。圓的半徑為(√2-1)。
c見到b在畫最長線,突然就想起了中文屋實驗。說是有個不會說漢語的人,也有一個中國人。兩個人坐在一起。中國人每說一句漢語,都有人把該說的說遞給這個人。中國人不知道這個過程,但覺得這個人對答如流。他相信眼前這個人很會說漢語,實際上這個人根本不會說漢語。如果把每句話比作一條線,就有最短的與最長的之分。雖然理論上人們可以使用無限多個修飾詞來修飾主語,然而事實上只有很少的人可以說出超級長的話語。因此,最長線就是存在的。在數學中方差一詞,表示一組數據距離平均值的多少。也就是方差越小,就越穩定。同樣地,當一個人說的話的長度總是趨近于平均說話長度,那么可以認為它的狀態最穩定。
然后,b又在畫板上畫了一個雙曲四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