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于投資》:最好的兩本投資書
- 一位投資人的閱讀、思考與見聞:63本有用有趣好書的讀書筆記
- 張化橋
- 1894字
- 2023-12-12 18:33:26
Investing for Growth:How to Make Money by Only Buying the Best Companies in the World-An Anthology of Investment Writing,2010-20
中文版書名:《成長股的投資之道:如何通過只買入最好的公司持續獲利》
作者:特里·史密斯(Terry Smith)
Where the Money Is:Value Investing in the Digital Age
中文版書名:《科技股的價值投資法》
作者:亞當·席塞爾(Adam Seessel)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兩本投資書。可惜都是今年(2022年)才讀到。我把讀書筆記匯集在一起,供自己復習所用。聲明:不一定對別人有用。
1.持續的高回報率。
特里·史密斯說,股票貴,不可怕。只要有高增長就行。可是怎樣判斷增長呢?增長一定要體現在很高的凈資產回報率ROE上。如果沒有高的ROE,那么增長就只能來自加杠桿,也就是加風險。
他還說,賭馬的訣竅不在于預測哪匹馬將會贏,而在于哪匹馬以前已經贏過。押注它就行了。
2.留存利潤的再投資至關重要。
如果你1917年用5.3倍市盈率投資了標準普爾500,一直持有到1999年,整個板塊的市盈率達到了頂峰34倍,那你的年化回報率將高達11.6%。當然每年的分紅是進行再投資的。
可是在這11.6%里面,只有20%的回報是由于市盈率的提高,而80%來自留存利潤的再投資所產生的回報。
結論:公司的派息率越低,也就是說,留存利潤的比例越高,或者它的凈資產回報率越高,留存利潤的重要性也就越大。
這與債券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是完全不同的。
3.什么叫真正高質量的公司?
他投資的要求非常高。比如:
(1)過去十年他投資的公司的平均已動用資本回報率為29%。相比之下,標準普爾500的已動用資本回報率為17%(也很高)。
(2)公司的平均毛利率都在60%左右。
(3)公司的運營利潤率在26%左右。
(4)這些公司的利潤都是實在的現金利潤,而不是會計上的花里胡哨的利潤。
(5)他投資的公司的杠桿率平均都在40%以下。注意:這是凈負債權益比(net debt to equity ratio),而不是我們通常說的總資產負債率。
(6)由于他投資的企業負債率很低,因此利息覆蓋的倍數很高,高達17倍。也就是說公司的利潤相當于財務費用的17倍。對于中國企業來講,這個要求非常高。
他說,這樣的高質量的公司,當然都比較貴,但是從長期來看,它們的股票回報率一定好過普通公司。
4.投資者的紀律。
(1)一定要強調公司已經存活和成功了很多年。
(2)一定要公司的ROE很高,越高越好。起碼20%。毛利率越高越好。
(3)避免周期性公司、金融和普通工業企業。
(4)一定要強調現金流。
(5)公司的負債率越低越好。
(6)護城河。
符合這樣條件的公司當然非常少,但是你為什么要投資很多家企業呢?
5.投資最好的公司,特別是最好的科技公司。
◆◇◆◇
《科技股的價值投資法》的作者與特里·史密斯(《成長股的投資之道》的作者)一樣,都強調優中選優,而且是在全世界范圍優中選優。如果本國股市找不到太好的公司,誰說只能投資本國股市?
此書作者認為現在是數字時代,巴菲特所代表的價值投資2.0版已經過時。原因在于他所說的護城河(比如消費品的品牌)正在被科技沖破,而且它們的城往往不值得捍衛。平臺科技公司在增長潛力方面,遠遠勝過傳統的消費品品牌,比如可口可樂、金寶湯等。
作者認為,最好的、前沿的科技公司看起來都很貴,但是,這是一個假象。如果你把它們的研發支出資本化,把它們所做的營銷支出資本化,再考慮到它們的高增長率(它們正處于一個長周期的前期),那在你做了如上調整之后,就會發現它們并不貴。
他的投資可以歸納成三部曲。(1)這家公司現在必須在一個巨大的市場中占有較小的市場份額,而且正在高速成長,或者將高速成長。(2)把它的營銷支出、研發支出進行調整,再進行未來三年的預測。(3)再研究它的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股價是最后一項考慮的因素。最好不要超過三年后的20倍市盈率。
如果一定要投資非科技公司的話,那就要強調護城河,以及它們不會被科技公司所摧毀、替代、搬遷的可能性。
相比較而言,特里·史密斯和巴菲特一樣還是屬于價值投資2.0版本的。他強調精華中挑精華,每一項指標都必須達到盡善盡美。比如較高的毛利率、凈利潤率、現金流,以及杰出的管理者水平、公司的悠久歷史,以及反復在長周期中勝出。這樣的公司當然都有很寬的護城河以及很好的品牌。但是亞當·席塞爾認為,品牌不值得一提,他對傳統悠久的公司有偏見。他特別強調科技水平、平臺性質、護城河。他屬于價值投資3.0版本的代表。而且,他認為,投資就應該集中投資。好公司本身就是少之又少的。找不到的話,寧可什么都不投。要投就集中火力。
他說,不能光看企業的利潤,必須看潛在的利潤,也就是說賺取利潤的能力、潛能。
他們倆都強調,好公司必須有高利潤、高現金流。不同的是,特里·史密斯強調公司被反復、長期證明是精華中之精華。亞當·席塞爾強調必須是高增長、平臺科技公司。特里·史密斯投資的公司往往是老牌公司,可能沒有高增長率,而亞當投資的公司一般是新型企業、高增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