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不懂馬,請龐德幫忙。
龐德牽出一匹看起來瘦弱、毛色有些灰暗的馬。
張飛道:“這馬病殃殃的,不行,換一匹。”
龐德道:“這馬可以的,就是前線飼料緊缺,只有豆子,沒有新鮮的苜蓿,也沒有充足的胡蘿卜和雞蛋,把它餓了。
“回頭頓頓給它吃豆子、苜蓿、胡蘿卜和雞蛋,它會壯實起來的。”
張飛咋舌道:“俺知道博望侯(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苜蓿,是上好的牧草,喂馬最好。
“但沒聽說過,馬還要吃胡蘿卜和雞蛋的,這不比人都吃得好?”
伊籍相信龐德,收下了馬。
回程帶了500匹馬,不能走來時的秦嶺小道了。
伊籍帶著張飛、徐晃、胡車兒,扮作馬商,往南向漢中進發。
跑起來后,伊籍的馬跑得最快,連張飛的名馬“白鵠”都追不上。
胡車兒贊道:“龐令明果然識馬。”
徐晃贊道:“龐令明識馬,機伯識人,還是機伯厲害。”
張飛來了興致,道:“四弟,換俺騎一會兒。”
張飛重,那馬就跑不快了。
張飛道:“這馬負重不行啊,俺還沒披甲呢,披了甲,騎它怎么打仗?
“還是俺的白鵠好,這馬,也就四弟這樣瘦小的人能騎。”
一行人穿過子午谷,來到了漢中。
沿路,伊籍看到有義舍,舍內放著柴、米和肉,過往的人想吃多少自己拿,沒人管。
但來往行人都很自覺,只取所需,沒有人多拿多占。
進入漢中后,伊籍看到民眾的生活平靜而又富足。
路上有人掉落了財物,其他人看到了,也不會去撿。
感覺這里就像一個世外桃源,和外面的紛紛亂亂完全不一樣。
最奇特的是,這里沒有朝廷官員,也沒有模仿漢朝制度設立的各級官僚機構。
所有人都屬于“五斗米道”教徒,士兵稱為“鬼卒”。
管理他們的不是朝廷官員,而是“祭酒”,首領是“天師”張魯。
完全是政教合一的模式。
伊籍只是路過,沒想過拜見張魯。
但張飛的坐騎“白鵠”,實在是太過顯眼。
經過市集時,引起了張魯手下楊松、楊柏兩兄弟的貪欲。
這兩人帶著一群“鬼卒”,攔下伊籍一行,道:
“你們沒有按照教規,繳納五斗米!來人,給我拿下!”
“鬼卒”們涌上前。
張飛、徐晃、胡車兒分三面護住伊籍。
伊籍不愿意惹事,不代表他怕事。
他智力255的大腦全力發動,將五斗米道以及張魯等人的信息,瞬息間過了一遍。
然后,伊籍大聲道:“五斗米道教規,境內有犯法者,必恕三次;不改者,然后施刑。
“大家都是學道的,難道可以違背教規,不寬恕別人而直接施刑嗎?”
“鬼卒”們被“祭酒”日夜灌輸教規,當然清楚伊籍說得對,于是都停下了腳步。
張飛、徐晃乘勢上前,揪住楊松、楊柏兩兄弟。
楊松、楊柏兩人的武力值,遠遠比不上張飛、徐晃。
他們掙脫不開,只能乖乖就擒。
伊籍訓斥道:“五斗米道教規說:‘大家要誠實守信,不允許欺騙和不法行為’。
“現在你們兩個老實交代,是不是心中起了貪意,想要謀奪他人的財產?”
楊松、楊柏原想仗著人多勢眾,占點便宜,沒想到形勢陡然逆轉。
關鍵是伊籍開口閉口都是“教規”,聽得邊上的“鬼卒”們頻頻點頭,沒人愿意幫助他倆。
楊柏怕了,點頭承認,請求寬恕。
伊籍讓徐晃放了楊柏,道:“根據教規:犯法必恕三次,我現在寬恕你一次。”
楊松卻不愿意承認,他聽得伊籍說辭,道:
“你是外人,不是我們五斗米道教徒,犯不犯法、寬不寬恕,不是你可以定的!
“大家聽我一句,不要讓這外人,欺負了我們自己人啊!”
這時候,周圍已經里三層外三層,擠滿了人。
有人贊同道:“楊祭酒說得對,我們不要外人來管!”
眼看著民眾們就要被煽動起來,伊籍大聲道:
“我不是外人,我是大家的道友!
“我幼年時,在海邊遇到神仙--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傳我《道德經》,收我為弟子。
“大家都是尊太上老君修道的,所以我們是同門師兄弟。”
伊籍搬出太上老君的名頭,嚇得周圍民眾都跪了下來。
早有人報于張魯知曉。
張魯嚇了一跳。
他爺爺張陵,又名張道陵,開創五斗米道,寫了《老子想爾注》。
書里,張道陵把老子神化為太上老君,尊為五斗米道的最高神。
現在跑來一個人,自稱為太上老君的弟子。
那就是跟他爺爺張道陵一個輩分了。
整個五斗米道,還不得跪下來拜他呀。
以后漢中聽誰的?
張魯不能忍。
于是,張魯叫上侍衛,急匆匆趕到市集。
那里已經人山人海。
所有人都跪坐著,聽伊籍背誦《道德經》。
張魯是熟知道家典籍的,聽伊籍背誦,一字不差,他心里一個咯噔。
來者不善啊。
張魯不禁想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
當時,他還在益州牧劉焉手下擔任督義司馬。
劉焉派遣他與別部司馬張脩,率兵襲殺漢中郡的太守蘇固。
同時斷絕斜谷道,殺掉朝廷派來的使者。
占據漢中地區后,張魯又殺死了同僚張脩,將其部眾據為己有,獨霸漢中。
這樣的做法,跟反抗朝廷的山賊沒啥區別。
心中有朝廷的漢中民眾,表示不服。
于是,張魯利用起他張道陵嫡孫、五斗米道第三代頭目的身份。
他修改了張道陵定下的,治完病后自愿交五斗米的規矩;
改為每個人都要交五斗米,強迫所有人入教。
接著,他自命為天師,通過講解老子《道德經》的注釋本--《老子想爾注》,大規模傳播教規。
同時,他廢除朝廷法度,以教規為基礎,制定了一系列寬松而又方便民眾的政策。
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漢中民眾忘了朝廷法度,只知道遵循教規。
而張魯,作為五斗米道首領,也得到了漢中民眾的支持。
在這個基礎上,張魯可以要求漢中民眾,反對一切不遵守教規的人。
但他沒辦法讓漢中民眾反對一個遵守教規的人。
除非他掀桌子,把二十年的努力全部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