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讓廚師試做加糖的美食,成功后,就邀請蘇飛來吃飯。
這頓飯吃得蘇飛眉開眼笑。
他說:“從來沒吃過這么甜的菜,是加了蜂蜜還是飴糖?”
伊籍讓廚師拿出砂糖。
蘇飛嘗了一口道:“蜂蜜和飴糖我都吃過,沒有這個甜,這是什么?”
伊籍道:“是砂糖,用甘蔗汁熬制的。”
蘇飛道:“原來是甘蔗汁熬的,難怪甜呢。
“甘蔗我吃過,好吃,但是很貴,我也舍不得多吃。
“這砂糖用甘蔗汁熬制而成,想必更貴了吧。”
伊籍道:“豈止貴,根本就是無價。
“整個大漢,也就你、我和廚師三人吃過,其他人都沒吃過呢。”
蘇飛盯著砂糖看,如同看一堆黃金。
他興奮地說:“那我們做砂糖賣錢吧,肯定能發大財的。”
伊籍搖頭道:“賺錢是肯定的,但發大財不可能。”
蘇飛奇怪道:“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既然砂糖的制作方法只有我們知道,那我們就能隨意定價,為什么發不了大財呢?”
伊籍道:“砂糖不是鹽這樣的必需品,貴到別人吃不起,別人就不吃了。
“就像甘蔗,你覺得好吃,但因為貴,就不會一直買來吃。
“所以定高價來賣砂糖,最后肯定會變成有價無市的局面。”
蘇飛道:“那我們不定高價,靠產量賺錢。”
伊籍贊同道:“我也是這么想的,真正賺錢的生意,都是靠量取勝。
“一瓶水賣得好,也能造就一個首富。
“不過,砂糖的原材料是甘蔗,甘蔗貴,砂糖的成本就降不下來,也就無法做到靠量取勝。”
蘇飛道:“那我們就種甘蔗,我見過有人在園子里種甘蔗,知道怎么種。
“等我們種出大量的甘蔗,就能降低砂糖的成本了。”
伊籍淡淡地說:“那人是種著玩的吧。”
蘇飛點頭道:“沒錯,他就是覺得好玩,像種竹子一樣種著看的。
“咦,我又沒說誰,你怎么知道的?”
伊籍道:“甭管是誰,在吳郡種甘蔗,肯定就是玩。
“這里的氣候不適合甘蔗生長,根本做不到大規模種植,只能種幾棵玩玩。
“要不然,市面上的甘蔗,會賣到這么貴嗎?”
蘇飛求教道:“那什么地方的氣候,適合種甘蔗呢?”
伊籍循循善誘道:“當然是南方啦,甘蔗就喜歡南面炎熱多雨的地方。”
蘇飛想了想,道:“你聽說過夷洲嗎?
“前幾天,吳侯突然派衛溫和諸葛直,往南去找夷洲。
“軍隊里消息靈通的人說,找到了夷洲,就能得到很多土地。
“但大家都不感興趣,覺得荒蕪之地,又要開荒,又要整地。
“種出糧食,海運回來按市價賣,可能連抵消運費都不夠。
“但是,如果能種甘蔗熬糖,那抵消掉海運的開銷,也能控制住成本,靠產量賺大錢!”
伊籍鼓掌道:“不愧是江夏大戶里的首席,懂得經營。
“沒錯,夷洲的氣候非常適合種甘蔗,按照你的想法,肯定能夠賺大錢。”
蘇飛興奮道:“那你出技術,我出錢,我們合伙干吧!”
伊籍哪有空去夷洲種地,他笑道:“好是好,就是來錢太慢。”
蘇飛板著手指道:“不慢不慢,我估摸著開荒一年,種甘蔗一年,第三年就能掙錢,第四年就能回本,過兩年就能翻倍,比種莊稼賺錢快多了!”
伊籍微笑著看蘇飛,就像看一只啄著谷物,落入陷阱而不自知的麻雀。
他笑著說:“我還有個來錢更快的辦法。”
蘇飛洗耳恭聽。
伊籍道:“你之所以要開一年荒,種一年甘蔗,是因為初始資金太少,只能循序漸進,對吧?”
蘇飛點頭道:“對,我最多能拿出1000萬錢。
“一開始需要雇船、買地、雇人、開荒、種地,投入會很大,所以頭兩年掙不到錢。
“但做順了,以后每兩年,本金就可以翻番。”
伊籍道:“初期投入越多,發展就越快。
“如果上來就用2000萬錢雇船、買地;
“再用9000萬錢雇人開荒種地,1000萬錢維持。
“完全可以做到在第一年年初就把甘蔗種下去,到年底就賺錢,第二年就回本。”
蘇飛道:“行是行,但我沒那么多錢啊。”
伊籍道:“你可以找人一起干。”
蘇飛道:“我可以叫上甘寧,他是我過命的兄弟,他也能拿出1000萬錢。
“但再叫別人就沒意思了,憑什么把掙錢的機會白白讓出去?”
伊籍道:“掙錢的機會當然不能白白讓出去,但我們可以賣出去。
“我打算起個風險投資社,用來控股砂糖生意。
“首先,我們進行A輪募資,你和甘寧合計出2000萬錢,得2000股;我技術入股,得2000股。
“等這2000萬錢買地雇船燒完了,就進行B輪募資。
“我們合計拿出1000股,以每股十萬錢出售,得到的一億錢,用來雇人開荒種地,以及維持。
“這樣,砂糖產業可以做到一年掙錢,兩年回本,四年翻番。
“所有參與B輪募資的人,都能在兩年后回本,四年后翻倍。
“而你我以及甘寧,就能掙得更多更快。”
愛輪、逼輪,蘇飛腦子已經轉不過來了。
他手指頭都要掰斷了,也沒算出來自己能掙多少錢。
但他知道,那肯定是一大筆錢,而且以后年年有得掙。
這么想著,蘇飛的腦子就熱了。
他同意了伊籍的計劃,轉身就去找甘寧。
甘寧好游俠,對錢財并不看重。
蘇飛是他過命的兄弟,蘇飛說干,他就干。
兩天后,蘇飛拿來了兩千萬錢。
伊籍正式宣布,成立“人來風投社”。
蘇飛奇怪道:“為啥取名叫‘人來’,不該是‘錢來’嗎?”
伊籍道:“談錢太俗,再說了,人來了,錢不就來了嘛。”
蘇飛覺得很有道理。
就在“人來風投社”成立的時候,衛溫和諸葛直派回來的快船,帶來了找到夷洲的消息。
孫權大喜,準備開發夷洲。
然而張昭卻潑冷水道:“我之前聽伊籍的藍海戰略,再看他獻上的地圖,也很激動。
“但詢問過民眾后,卻發現沒人愿意去夷洲開荒。
“大家都知道,在夷洲種出來的糧食,要通過海船運回來。
“但是海運的費用比糧食的售價還要高,根本無利可圖。
“所以,伊籍所謂的藍海戰略,只不過是不切實際的紙上談兵罷了。
“我建議,把伊籍發配夷洲,讓他一個人去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