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8章 對陣夏侯惇

伊籍匯合關(guān)羽,沿著大道,趕到了漢水支流--蠻河的南岸。

而從襄陽出來的夏侯惇大軍,也沿著大道,到達了蠻河北岸。

雙方隔著蠻河對峙。

伊籍暗自感慨,費盡心機的誘敵計謀,終于成功了。

然而這不是勝利,這只是開始。

有重兵防守的襄陽城,是很難被攻下的。

因此,想要攻下襄陽,伊籍就必須在野外重創(chuàng)敵軍。

并且在敵軍逃跑的時候一路追擊,讓他們來不及進城。

要實現(xiàn)這個戰(zhàn)略目標,一味靠防守是做不到的,必須展開進攻才行。

好在曹仁的敗軍已經(jīng)被拋在了身后,此刻正不知在哪個山溝溝里轉(zhuǎn)悠,不可能給夏侯惇通風報信。

而被調(diào)令詐出來的夏侯惇,并不知道江陵已經(jīng)失陷。

他還以為河對岸的劉備軍,是為了阻止他去營救江陵,而派出來的偏軍。

他現(xiàn)在想的是如何擺脫劉備軍的阻攔,而不是直接撤退回襄陽。

這就給了伊籍機會。

但在戰(zhàn)斗開始前,需要先知己知彼。

于是,伊籍掏出望遠鏡,開始觀察敵情。

他用心看敵軍統(tǒng)帥。

姓名:夏侯惇

體力:94

智力:60

武力:89

這個從曹操起兵,就以副將身份跟隨作戰(zhàn)的敵將,實力還是可以的。

但肯定不能跟關(guān)羽相比。

更何況伊籍還有魏延、沙摩柯、兀突骨等將領(lǐng)。

斗將,伊籍穩(wěn)占上風。

伊籍再看對方兵力,估摸著有八千人,倒是和自己旗鼓相當。

不過對方騎兵很多。

而伊籍卻連一個完整的騎兵營都湊不出來。

斗兵,伊籍不占優(yōu)勢。

接著,伊籍觀察地形。

蠻河寬約七八十米,兩側(cè)地勢平坦,河堤略高于地面。

多少深伊籍看不出來,不過曾聽往來客商說過,深的地方騎馬都過不去。

大道經(jīng)過的區(qū)域是淺灘,也是蠻河最容易通過的地段。

這里河水清澈,河底礫石累累,可以趟水而過。

伊籍來回走過很多次。

但現(xiàn)在,他不敢過去。

中國人都知道“半渡而擊”,而伊籍也很肯定,對面的夏侯惇,一定沒有宋襄公的氣度。

同樣,夏侯惇也不敢當著伊籍大軍的面,貿(mào)然渡河。

這種情況下,想要進攻,就必須找到其他可以渡河的地方。

然而,伊籍并不清楚,還有哪里可以渡河。

他派出質(zhì)子營,去蠻河上下游各段測量深淺。

質(zhì)子營的蠻人,懂水性的跳進河里試深淺。

而身高2.7米的兀突骨,直接走進河里,用身高當標尺。

對面,夏侯惇也派出了斥候,勘察哪里水淺。

質(zhì)子營的蠻人,大概覺得蠻河是他們的主場,因此看對岸的曹軍斥候很是礙眼。

于是,隔著寬約七八十米的河道,沙摩柯等箭術(shù)了得的蠻人,直接把箭射了過去。

曹軍斥候倒下了好幾個。

夏侯惇怒了,他派出弓箭手,趕到河邊對射。

伊籍也派出弓箭手,趕去河邊助陣。

雙方箭羽交織,你來我往,即使身邊同伴一個個倒下,也絕不退讓。

下水的蠻人和敵軍斥候,在河心遇上了。

他們兩兩捉對廝殺,河面上,水底下,到處刀光劍影。

一團又一團血花在水中爆開。

伊籍用望遠鏡看去,基本上是熟識水性的蠻人,壓著不識水性的曹軍打。

隨后,伊籍看到兀突骨,仗著藤甲堅韌,身有鱗甲,不怕弓箭。

他居然沖到了河對岸,接連手刃了好幾個弓箭手。

弓箭手最怕近戰(zhàn),被兀突骨這么一攪和,曹軍弓箭手陣型頓時混亂起來。

劉備軍弓箭手乘機發(fā)難,一陣陣箭雨撒過去,射得對手慘叫連連。

夏侯惇暴怒。

他派出一隊鐵騎,要求務(wù)必擊殺兀突骨。

兀突骨雖然智力只有26,但戰(zhàn)斗直覺并不差。

他知道敵軍鐵騎不好對付,扭頭跑進河里,撤退了。

曹軍鐵騎沖過來時,兀突骨已經(jīng)下了水。

鐵騎們只看到水淹在兀突骨胸口,按常識覺得馬比人高,人能過馬一定能過,便頂著箭雨,沖進河里。

然后悲劇了。

人馬俱甲的重騎兵,浮都浮不起來,直接沉底。

在他們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看到,兀突骨的腳并沒有踩在河底。

兀突骨其實是靠著藤甲的浮力,漂過去的。

這里的水很深。

當然,他們已經(jīng)沒有機會向夏侯惇報告了。

又是幾輪箭雨后,曹軍弓箭手扛不住了,留下一地尸體,逃了回去。

敵軍斥候沒了掩護,紛紛從河里撤退。

哪里走得了。

沙摩柯一箭一個,其他弓箭手也各顯能耐。

只一會兒工夫,敵軍斥候就全軍覆沒了。

現(xiàn)在,伊籍知道了哪里還能渡河,而夏侯惇卻不知道。

伊籍占據(jù)了地利。

于是,伊籍召集眾將領(lǐng),部署戰(zhàn)斗任務(wù)。

他把總共八千人的部隊,按照漢制,分成二十曲,每曲400人。

伊籍自領(lǐng)二曲長槍兵共800人,防守大道淺灘。

伊籍命令鄧艾領(lǐng)紅衣大炮及其護衛(wèi)隊400人,隱藏于伊籍長槍兵之后,作為殺手锏。

伊籍命令關(guān)羽、魏延、胡車兒、邢道榮四將,各領(lǐng)400士兵,前往已經(jīng)探知的四處水淺地段,作為主攻。

伊籍命令徐庶,王平,劉封,霍峻,廖化五將,各領(lǐng)400士兵,與主攻部隊間隔列陣。

伊籍要求他們:同樣作出渡河姿態(tài),迷惑敵軍。

但在主攻部隊過河后,轉(zhuǎn)為支援部隊,從四處水淺地段跟進。

伊籍命令兀突骨,關(guān)平,周倉,陳應(yīng)四將,各領(lǐng)400擅長游水的士兵,前往四處水深地段。

伊籍要求他們:若對岸有敵軍防守,則只作渡河姿態(tài)而不進攻,疑惑敵軍。

若沒有敵軍防守,則實施泅渡。

伊籍命令沙摩柯、鮑隆、糜芳、糜竺四將,各領(lǐng)400弓箭手,沿河岸游擊。

伊籍要求他們:壓制敵軍弓箭手為主,支援我方進攻為輔。

伊籍最后道:“戰(zhàn)斗一旦開始,場面將會很混亂,又有河流阻隔,我的傳令兵肯定無法及時聯(lián)絡(luò)到各位。

“因此,請各位將軍務(wù)必發(fā)揮主動性,盡情施展才華。

“拜托了!”

眾將領(lǐng)轟然允諾,分頭行動。

于是,伊籍八千士兵,在蠻河邊分列開,擺出14個部曲同時渡河的姿態(tài)。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充市| 甘肃省| 贵溪市| 兴业县| 双辽市| 云龙县| 焦作市| 博湖县| 洪雅县| 弥勒县| 桐庐县| 江口县| 建德市| 拉萨市| 威海市| 林芝县| 南投县| 海兴县| 建湖县| 杭锦后旗| 洛阳市| 临沂市| 泌阳县| 昭通市| 曲靖市| 永仁县| 那坡县| 峡江县| 连平县| 宾阳县| 东安县| 青川县| 平南县| 西峡县| 浮梁县| 灌阳县| 休宁县| 塔河县| 吐鲁番市| 长武县|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