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很高興,舉辦了盛大的慶功宴,表彰參加南征的將士們。
所有的將領(lǐng)都加了官。
劉備還牽著黃忠的手,夸他作戰(zhàn)勇猛。
連邢道榮都因為敢于和大象戰(zhàn)斗,受到了表彰。
只有魏延出了點小意外。
劉備想要征辟魏延為牙門將,讓他統(tǒng)領(lǐng)一個營。
相比上次讓魏延做軍司馬,統(tǒng)領(lǐng)400人,這個賞賜已經(jīng)高了好多了。
可魏延覺得官還不夠高,依舊沒答應(yīng)。
諸葛亮覺得魏延腦后有反骨,建議把他拉出去斬了。
伊籍上前打圓場,于是劉備答應(yīng),等魏延積累更多的功勞再說。
這個小插曲,沒有影響慶功宴歡快的氣氛。
大家一直嗨到盡興。
第二天伊籍找諸葛亮聊天,詢問南郡戰(zhàn)事。
諸葛亮道:“就在幾天前,曹仁使了個計謀,讓軍士帶著包裹出戰(zhàn)。
“交手后,曹軍敗退,卻不入城,往西北方向逃走,一副想要棄城逃跑的樣子。
“周瑜看見江陵城門大開,城上又無人,就命令眾軍搶城。
“他自己領(lǐng)著數(shù)十騎當先而入,進了甕城。
“其實翁城里早就挖了陷阱,兩邊城墻上又埋伏著弩兵。
“結(jié)果周瑜被弩箭射中左肋,翻身落馬。
“牛金從城中殺出來捉周瑜,徐盛、丁奉二人舍命把周瑜救了回去,這一仗吳軍大敗。
“最要命的是箭頭上有毒,傷口無法愈合。
“現(xiàn)在也不知道周瑜是死是活,只知道程普代替周瑜指揮吳軍。
“牛金天天來叫戰(zhàn),程普只管緊守營寨,按兵不動。
“機伯賢弟,你猜猜,周瑜死了沒有?”
伊籍知道演義,他詢問戰(zhàn)況,只是想知道進展到了什么地步。
聽到諸葛亮提問,伊籍下意識就回答道:“沒死。”
諸葛亮又問道:“機伯南征剛剛回來,怎么聽了我敘述,就知道周瑜沒死呢?”
伊籍不能說自己熟知演義,他隨口答道:“東吳營中沒有掛孝。”
諸葛亮搖頭道:“打仗的時候,主將死了,為了避免全軍崩潰,常常會秘不發(fā)喪。
“機伯你這么說,肯定是在敷衍我。”
伊籍沒辦法,只能全力發(fā)動智力255的大腦思索。
他想明白了,回答道:“程普接手指揮,進又不進,退又不退,只是堅守,難道是在等周瑜尸體發(fā)臭嗎?
“卻不知道最近東吳營地里,有沒有大量采購臭咸魚?”
伊籍說的是秦始皇死后與臭咸魚同車的典故。
諸葛亮當然聽得懂,他哈哈大笑道:
“確實是這個理,主帥身死秘不發(fā)喪,是瞞不了多久的。
“要么鼓舞哀兵發(fā)動進攻,要么立即撤退,哪有堅守在原地的。
“由此可見,周瑜確實沒死,不過,估計也傷得不輕。”
這時,劉備找了過來,他發(fā)愁道:“四弟,那個質(zhì)子營,你最好去管管。”
伊籍道:“大哥,質(zhì)子營里都是蠻族人質(zhì)。
“蠻人不懂禮儀,沒有君臣的概念,就像剛出生的小狗小貓,只認直接管理他們的人。
“大哥,你必須親自管理他們,這樣,他們才會敬重你。
“等他們回去繼承家業(yè)后,也會繼續(xù)聽從你。
“讓我管他們,他們以后就會聽從我而不是聽從你,這真的不合適啊。”
劉備發(fā)愁道:“我是真的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
“雖然沙摩柯會漢語,可交州蠻說什么,他這個武陵蠻也聽不懂。
“再找個翻譯,又聽不懂兀突骨的話。
“一點小事,翻譯來翻譯去,浪費了我一個上午。
“麻煩,真麻煩,要不放他們回去算了。”
伊籍連忙阻止道:“大哥不可,蠻族不懂規(guī)矩,沒有人質(zhì)在手,他們說反就反,到時候派兵征討,更加麻煩。”
劉備道:“所以四弟啊,還是你來幫我管吧,你我兄弟,我信得過你。”
諸葛亮也勸道:“機伯回來后就交了兵權(quán),連親衛(wèi)營也沒有保留。
“聽說南征時,機伯讓質(zhì)子營擔任親衛(wèi),不如就讓這個質(zhì)子營,繼續(xù)作為機伯的親衛(wèi)營吧。”
伊籍不是武官,和諸葛亮、徐庶一樣,沒必要自己養(yǎng)親衛(wèi)營。
只有打仗時沖鋒陷陣的武官,像關(guān)羽、張飛、趙云之輩,需要配合默契的親衛(wèi)。
因此,他們有必要在平日里保留親衛(wèi)營,經(jīng)常一起訓練,養(yǎng)成默契。
劉備很滿意諸葛亮的建議,當場拍板:“就這么辦。”
于是,伊籍和其他武將一樣,有了常設(shè)的親衛(wèi)營。
伊籍智力255的大腦,過目不忘,聽過了也能立刻就記住,很快就學會了各個蠻族的語言。
而且伊籍不像這時代的漢人,下意識就會歧視蠻人。
他來自后世的思維里,56個民族是一家人。
所以伊籍對待蠻人時,不管嚴厲呵斥還是溫和勸慰,心里都是把對方當成平等的人看待。
蠻人不夠開化,但直覺比漢人更靈敏。
他們能感覺到伊籍和其他漢人的不同。
再加上他們原來就是被伊籍降服的,知道伊籍的厲害。
所以很快,質(zhì)子營就對伊籍言聽計從了。
然而看著其他親衛(wèi)營,整日跟著本部武將訓練,伊籍卻不知道該如何訓練質(zhì)子營。
他武藝不行,沒想過沖鋒陷陣,也就不需要訓練默契。
他倒是想過成立炮兵營,可放炮是需要技術(shù)的。
蠻人智力普遍不高,也沒有文化底子,還很迷信。
伊籍讓他們放炮,他們卻一個個對著大炮膜拜祈禱,沒人敢動手,也不知道發(fā)展出了什么奇怪的信仰。
伊籍只能放棄高科技的教育。
但很快,伊籍就發(fā)現(xiàn),蠻人也是有優(yōu)點的。
他們大多保持著原始的狩獵本能。
于是,伊籍就訓練蠻人打獵。
他讓蠻人三人一組、六人一隊。
訓練他們在森林、草地、沼澤等各種地形下的隱蔽、潛行、偵查、偷襲的能力。
伊籍還結(jié)合各蠻族的手語,整合出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標準手語,教給蠻人使用。
因為改動幅度不大,很快,各族蠻人就學會了。
于是,語言不通的蠻族,也可以通過手語簡單溝通。
這下子,質(zhì)子營里熱鬧了。
原來各族都是自顧自的,現(xiàn)在卻紛紛跑去和別人手語交流。
伊籍發(fā)現(xiàn),這些人就沒一個社恐的,全是社牛,他們甚至能在訓練時,泡在沼澤里手語半天。
伊籍不得不嚴令,訓練時不許“聊天”。
伊籍的話,蠻族人當然是乖乖聽從的。
就在伊籍以為一切都搞定時,親衛(wèi)隊長胡車兒報告道:
“大人,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