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長板橋伏擊戰
- 三國謀士我變身伊籍
- 春夜禾
- 2133字
- 2024-03-02 08:59:00
想了一會兒,魏延坦白道:“你說得有道理,但我這人,特煩無能的上司,以及不順眼的同僚,忍不住就要和他們爭吵。
“因為這個,我幾次升遷都黃了。
“我很擔心加入劉備軍后,也會遇到這種事情,所以想立個大功,直接成為將軍,但是,唉。”
伊籍道:“既然如此,那你看我這人,是不是讓你不順眼呢?”
魏延道:“沒有,我覺得和你挺談得來的。”
伊籍笑道:“那這樣吧,我請將軍屈尊一段時間,先做我的幕僚。
“作為私人幕僚,你不從屬于劉備軍,也就沒有無能的上司和不順眼的同僚了。
“但你卻可以通過我,經常和主公在一起,不會錯過立功的機會,你看怎么樣?”
魏延想了想,道:“這樣很好,那我就先做你的幕僚吧。”
伊籍暗笑,一個智力42的人,給一個智力255的人做幕僚,真是搞笑。
但不管怎么說,名將魏延到手了。
劉備軍本來是輕裝前行,現在帶了襄陽百姓,行軍速度一下子慢了下來,每天只能走十多里。
此時,曹操已經占據樊城,召劉琮、蔡氏來降,
事到臨頭,劉琮又膽小不敢去了,他忘了伊籍“仁至義盡”的囑咐,讓張允和蔡氏族人先去拜見曹操。
他自然是不知道,若是上下一心,老板還能把公司賣個好價錢。
若是核心骨干被人挖了,誰還要個不會做事的老板?
曹操見了張允,立刻封他為水軍大都督。
劉琮已然沒有利用價值。
張允回來后,催促劉琮投降,于是,劉琮和母親蔡夫人捧著印綬兵符,渡江拜見曹操。
曹操進軍到襄陽城,他封蒯越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為關內侯。
卻封劉琮為青州刺史,讓他立刻起程。
劉琮大驚道:“不是說好讓我永為荊州之主嗎?”
曹操冷笑道:“青州靠近帝都,教你隨朝為官,免得在荊襄被人圖害。”
這話已經說得很白了,如果劉琮接受,至少能保住性命。
可劉琮愣是不肯離開荊州,推辭道:“我不做官了,就在荊州守著土地做個富家翁。”
曹操要徹底掌控荊州,哪里肯留下隱患。
他逼著劉琮和蔡夫人離開,隨后派于禁追殺。
劉琮和蔡夫人直到臨死,才知道伊籍的策略有多重要。
劉琮怒視蔡夫人道:“都是你不好,非要把我的頭放進上吊用的繩套里!”
蔡夫人無言以對。
卻說曹操得到襄陽后,有探馬報告:“劉備帶領百姓,每天只走十多里,離這兒總共只有三百余里。”
曹操命令各部下精選五千鐵騎,日夜前進,限一天一夜趕上劉備。
他的大軍隨后陸續跟進。
這個時候,伊籍跟著劉備,又一次來到了當陽長坂坡。
知道演義的伊籍,用預測的名義,向劉備建議道:
“曹操知道我們行軍緩慢,必定先派騎兵追擊,然后大軍跟著殺來。
“我們必須給敵軍騎兵一個迎頭痛擊,否則是沒辦法甩掉身后追兵的。”
劉備聽從了。
于是,劉備軍幫助百姓連夜走過長板橋,隨后在長板橋設下埋伏。
卻說降將文聘熟悉道路,帶著騎兵先追到長坂橋。
只見張飛一個人,倒豎虎須,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
文聘勒住馬,不敢靠近。
不一會兒,曹軍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將領,都帶著騎兵趕到了,一字兒擺在橋西。
張飛厲聲大喝道:“俺是燕人張翼德!誰敢與俺決一死戰?!”
聲如巨雷。
曹操不在,曹軍諸將沒有統領,誰也不能命令誰。
又是一天一夜急行軍三百里,個個疲憊不堪,所以沒人愿意強出頭。
張飛睜目又喝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
曹軍各將見張飛如此氣概,更加不敢出頭,都把目光看向正對橋頭的文聘。
文聘雖然離張飛最近,但他剛剛投降,忠心度還不高。
他看曹軍諸將都不出頭,他一個“偽軍”,哪肯出頭,所以也不上前。
一時間,就像三個和尚沒水喝,這五千鐵騎,居然沒一個人上前打張飛。
張飛挺矛又喝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
喊聲未絕,曹軍里夏侯杰突發心臟病,掉下馬死了。
曹軍大駭,一齊往西邊撤退。
伊籍在張飛身后的小樹林里急得跳腳,他壓低聲音喊:
“三哥,三哥,說好的詐敗誘敵啊!”
張飛一拍腦門,道:“哎呀,喊得太爽,俺忘了。”
于是,張飛回轉馬匹,沿著安排好的路線,小心地進了小樹林。
伊籍又派人去假裝拆橋。
幾個士兵“哼哧哼哧”,只把欄桿拆了,橋面一點沒動。
曹軍大將張遼,膽大又有計謀,他回頭看到劉備軍在拆橋,喊道:
“諸位不要跑了,張飛使詐,其實心虛得很。
“你們看,他們在拆橋,顯然是怕我們追擊。”
于是,曹軍5000鐵騎振奮精神,一起回頭,又朝長板橋殺來。
拆橋的士兵立刻逃進小樹林。
曹軍鐵騎緊跟著沖過橋,一頭撞進小樹林。
沒想到小樹林里全是陷馬坑、拒馬樁,上面蓋著樹枝雜草。
沖在前頭的騎兵紛紛倒地。
伊籍一聲令下。
埋伏在樹林里的一千長槍兵,對著倒地的敵軍一通亂扎。
跟在后面的騎兵立刻調轉馬頭,分左右想要包抄小樹林。
沒想到,左邊張飛、右邊劉備,各帶著一千長槍兵,包夾上來。
與小樹林里的伊籍一起,把過橋的敵軍三面包圍起來。
又有糜竺、糜芳,各帶一千弓箭手,分左右趕到河邊,一起射箭。
同時,隨著一陣吶喊,橋西面南北兩側的樹林里、山坡后,也跑出來兩支伏兵。
南邊是魏延、胡車兒,北邊是劉封、廖化。
四將各領一千刀盾兵。
乘著敵軍擁擠在橋頭,南北夾逼過去。
一時間,敵軍5000鐵騎,被壓迫在橋頭兩側和橋面上,就像一個巨大的杠鈴。
沒有回轉空間,騎兵進退兩難,有力也使不出來。
他們前有長槍,后有刀劍,頭頂箭雨,死傷慘重。
也不知道誰先喊出了“撤退”,曹軍將領的親兵們紛紛把刀劍砍向自己人,為將領清出一條逃生的路。
于是,曹軍崩潰,自相踐踏,血流成河。
逃出去的曹軍還沒喘口氣,又聽得一陣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