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第二年春天。
這一日,有探子來報:“甘寧背叛黃祖,投靠孫權,引孫權軍襲擊江夏。
“江夏軍大敗,死傷無數(shù),黃祖棄夏口城,卻在逃往江陵的路上被甘寧射殺。
“孫權占據(jù)夏口后屠城,然后引兵退回對岸,在武昌地區(qū)筑城防守。”
伊籍冷笑。
他知道演義,早知道黃祖會有此難。
若當時黃祖愿意支援劉備,或是同意十分之一的利息借錢。
伊籍就會以預測的方式,告訴黃祖防備。
那時候,甘寧還在夏口,黃祖一句話就能抓住他。
但黃祖貪婪無比,連借一還二都不答應,非要借一還五。
伊籍可不是圣母,沒理由在這種情況下,還為對方支招。
自然是冷笑著,看黃祖去死。
現(xiàn)在,黃祖死了,夏口城被屠,夏口大戶們不是死了,就是被俘虜。
沒有債主,那伊籍借的高利貸,自然就不用還了。
至于肯幫忙的劉琦,伊籍早就支招讓他躲到了竟陵,那里遠離夏口,一點危險也沒有。
就在眾人商議之時,忽然來了劉表的使者,請劉備赴荊州議事。
于是,劉備留關羽守新野,讓張飛帶著五百人馬跟隨,帶著諸葛亮和伊籍,一起來到荊州。
劉表躺在病床上接見劉備,他說:
“江夏失守,曹操又在北面虎視眈眈,荊州的局勢,真是艱難。
“我現(xiàn)在年紀大了,一直在生病,沒辦法處理荊州的事務。
“還請玄德賢弟來幫我,等我死后,就由你來接管荊州吧。”
劉備不答應。
諸葛亮目視劉備,狂甩眼色,劉備當做沒看到。
回到驛館,諸葛亮問道:“劉景升想把荊州托付給主公,主公為啥不答應?”
劉備說:“景升待我,恩禮交至,我怎么忍心乘他處于危難的時候,奪取他的荊州呢?”
諸葛亮嘆道:“真是仁慈的主君啊!”
伊籍覺得劉備過于仁慈了。
劉表說的是等他死了,再讓劉備繼承荊州,又不是說現(xiàn)在就讓他奪了去。
這兒子不爭氣,讓兄弟繼承家業(yè),自古就有,順理成章的事,干嘛不做呢?
伊籍乘劉備上廁所的時候,追上去問。
劉備坦白道:“我愚笨,說不出來為什么,就是覺得不能接受。
“當年陶恭祖(陶謙)把徐州讓給我,我本來不答應的,迫于無奈接了手。
“結果守不住,最后淪落到在曹操院子里種菜的地步。
“這樣的事情,我不想再經歷一遍了。”
智力255的伊籍,思索了一會兒,明白了。
可以把劉表領導的荊州集團,看成一家債臺高筑、瀕臨破產的大型企業(yè)。
企業(yè)賬面上資產很多,員工也很多。
其實內部山頭林立,高層腐敗,中層盡想著跳槽,底層職工怨聲載道、不愿意干活。
這會兒,和競爭對手孫權公司的官司輸了,又有一家超級企業(yè)曹操集團,想要來搶奪市場。
老總劉表奄奄一息,覺得沒希望了。
他想把企業(yè)并購給一家小型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讓劉備公司蛇吞象,吃下他這家大企業(yè)。
但劉備公司不敢吃。
因為劉備公司的風格是仁德,吃下劉表公司后,若是大開殺戒裁員,仁德的大旗就倒了。
可若是徐徐裁員,蔡瑁、張允這些高層肯定會搞事,拉出屎來讓新老總劉備擦屁股。
被泡在屎里的基層員工,會把怨氣撒在新老總身上,那劉備仁德的大旗還是要倒。
更何況,競爭對手孫權和曹操,不會給劉備留下整頓職場的時間。
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劉備集團被拖垮,徹底完蛋。
所以,還不如保持現(xiàn)在的小企業(yè)。
劉備說他愚笨,說不明白,但他的直覺是對的。
想明白的伊籍,認同劉備的選擇。
這時候,劉琦求見。
伊籍奇怪道:“你不是在江夏竟陵嗎?怎么跑回來了?”
劉琦哭訴道:“黃祖死了,江夏完了,我逃回來的。”
伊籍嘆了口氣,劉表的兒子,果然像豬狗一樣。
他說:“你怕啥呀,孫權哪有膽子打到竟陵。”
劉琦奇怪道:“夏口到竟陵這一路,沒有什么能抵擋孫權的,他為什么不敢打過來?”
伊籍用手指沾水,在案幾上畫著,說:
“夏口到竟陵兩條路,一條是陸路,一條是溯流走漢江。
“隨便孫權走哪條路,都會被順著長江而下的江陵軍隊,堵死在夏口和竟陵之間。
“所以你看,孫權寧可在長江南岸的武昌地區(qū)建新城,也不要長江北岸的夏口城。
“他比你還心虛呢,你怕他個啥?”
諸葛亮搖著新羽扇過來,道:“機伯所言甚是,現(xiàn)在黃祖新亡,江夏沒人守御,公子何不上言,乞求屯兵守江夏?”
伊籍補充道:“之前有黃祖架空你,現(xiàn)在你去,整個江夏你說了算。”
劉琦心動了,只是還有一點擔憂,他說:
“江夏現(xiàn)在人心惶惶,能逃的都逃出來了,大片的土地荒蕪著沒人耕種。
“我?guī)П^去,吃的糧食都要從江陵調撥。
“但蔡夫人和蔡瑁肯定會使壞,讓我缺糧少錢,那我該怎么辦?”
伊籍拍著胸脯說:“包在我身上!”
劉琦大喜,拜別而去。
第二天,劉琦上言,欲守江夏。
劉表猶豫未決,請劉備共議。
劉備說:“江夏重地,叫別人守不放心,正需要公子劉琦去。
“以后東南方向,兄長你父子兩人抵擋;西北方向,備來抵擋。”
于是,劉備告辭回新野,劉表讓劉琦帶三千士兵,去江夏鎮(zhèn)守。
劉琦到了江夏,收攏散兵,竟然得到了兩萬人。
他向江陵要糧食。
蔡夫人阻撓,說劉琦虛報人數(shù),吃空餉,只肯按照三千人的份額發(fā)糧食。
劉琦急得要死,一天三匹快馬,向新野求救。
伊籍向劉備進言道:“江夏有大片的良田沒有人耕種,是因為荊州人都害怕孫吳,以為那里隨時會發(fā)生戰(zhàn)斗,不敢去。
“但在我們三分天下的戰(zhàn)略構想里,我們是要和孫權結盟對抗曹操的。
“所以相比直面曹操的新野,江夏一點都不危險,反而是安全的大后方。
“我建議把新野和樊城的老百姓,全部都遷到江夏去。
“這樣就算把新野和樊城都打爛,我們也沒有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