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任務開啟
- 諸天,從武當三代弟子開始
- 九月琉火
- 3261字
- 2023-12-08 14:03:41
【宿主接受前往光明頂前置任務,倚天屠龍主線任務開啟。】
【主線任務一:習得武功,乾坤大挪移,并擊退圍攻光明頂之六大門派,保護明教火種。】
【主線任務二于任務一完成后開啟。】
張薪銘腦海中的機械音發布了張薪銘進入到此方世界后第一個任務。
完整的任務要求也化作一塊顯示在他眼角膜上的小型任務欄掛在那里。
隨著任務的發布,張薪銘反倒陷入了沉思,眉頭微皺,看上去有些糾結。
怎么會是這個任務?
這個任務原本應是張無忌的主角戲份,不過張薪銘并不是因為任務要他搶了張無忌風頭而感到發愁。
而是這個任務張薪銘心里沒啥底,原因有二。
首先第一點,任務要求他學會乾坤大挪移。
乾坤大挪移是明教壓箱底的絕學,威力極強,但與此同時,學習乾坤大挪移的要求也很高。
需要練習之人有極強的內力作為支撐,張無忌能在短時間內學會,是因為他有九陽神功做底子,
張薪銘卻只會武當純陽功,這是張三豐當初根據部分九陽神功心法推演而來,內力精純程度不知道夠不夠學習乾坤大挪移。
這是張薪銘擔心的第一個點。
如果從張三豐的武學修為來看的話,或許勉強夠用,需要張薪銘實地去試一下。
然后是第二點,任務還要求他獨拒六大門派于光明頂之外,保護明教火種。
這個任務難度還是其次,主要是他現在的身份是武當三代弟子。
干這種事,以這個世界的價值觀來說,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天理難容。
到時候他一站出來,說不定就會遭到六大門派圍攻,以張薪銘現在的武功來說,想不死都難!
必須得想個辦法,讓自己的行為變得合理,光明正大的以武當弟子的身份出面阻攔六大門派。
而想要辦成此事,就得把目光放在太師父張三豐身上,只有讓這位武林的泰山北斗點頭,任務一的第二個要求才能滿足。
張薪銘大腦瘋狂運轉,該怎么讓自己的行為變得合理呢。
張三豐話說完后,看到弟子無言,只是站在原地深思,張三豐還以為張薪銘是害怕了。
張三豐心中升起一絲不滿,魔教名頭雖大,但武當弟子哪有未戰先怯的道理?
于是張三豐繼續道:“銘兒,魔教惡人雖多,但你身為武當弟子,當不墮我武當之威名,若是你害怕了,那便不要去了吧。”
聞言,張薪銘從沉思中立即醒悟,他知道是剛才自己的表現讓太師父誤會了,趕緊隨機應變道:
“太師父,剛才弟子并非害怕,而是在思考。太師父,您說,明教真的是魔教嗎?”
“據徒兒所知,如今元廷暴虐,百姓民不聊生,天下各地義軍四起,徒兒聽聞,這其中明教所屬,實有不少。”
“太師父,徒兒是擔心咱們名門正派在這件事上站錯了位置,枉殺好漢,豈非親者痛,仇者快?”
張薪銘此番話是在為自己后續即將要做的事情埋下伏筆,張薪銘已經想好了該怎么說服張三豐。
既然尊師重道是政治正確,那張薪銘就找個更政治正確的理由為自己辯護。
張三豐久居深山,經常閉關,對外界事情了解其實不多。
六大門派門人許多都是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雖說他們懷有光復漢人國家的偉大愿望,但實事基本不做。
天天盯著那點武林恩怨糾纏不清,就算門下弟子中有幾個眼光放得開,也不敢違拗門派眾人之口。
所以,六大門派共識如此,張三豐這種太上長老級別的人物對現實情況的了解也不會深到哪去。
果然,當張三豐聽到張薪銘說的這些話,一時無言。
在張三豐眼里,張薪銘自然不會騙他,可要說這是真的,張三豐情感上不太能接受。
雙方鬧騰了這么多年,魔教的名頭深刻掛在明教腦袋上,成為武林共識,難不成還真是個誤會?
張三豐雖然覺得張薪銘此時說這些太過離奇,但張三豐格局很高,萬一這事真是個誤會,化解恩怨,共同抗元才是正確選擇。
于是,張三豐交給張薪銘一個任務,此番前往光明頂務必要查清楚事情真相。
若雙方打鬧了這么多年,真是個誤會的話,便讓此行武當話事人,宋遠橋,勸說六大門派與明教和解。
張薪銘領了張三豐的命令,十分開心,不管怎么樣,有了這道命令,他在光明頂插手的話,也算師出有名了。
張薪銘轉身離開張三豐的院子,到自己房間去做前去光明頂的準備。
從武當山到昆侖山,這一路相隔萬里,不做點準備就一頭栽過去,說不定就成當初的張無忌了,一路要著飯過去。
張薪銘剛走到自己住的院子外面,便看到了一個熟人,同為三代弟子的宋青書。
宋青書是武當大俠宋遠橋的兒子,長得儀表堂堂,武學天賦很高,在張薪銘出現之前,他穩穩占在三代弟子第一人的位置上。
但張薪銘出現后,一切都變了,宋青書不再是武當獨寵,張三豐也有意將張薪銘往三代掌門人方向培養。
宋青書此人心胸狹隘,見色忘義,連師叔都敢殺,不是個好東西,張薪銘本不想搭理他。
但張薪銘三代弟子第一人的身份坐實后,宋青書更是嫉恨的牙癢癢。
這人初看上去給人印象不錯,不過德行問題太多,高高在上久了,受不得一點委屈。
宋青書看到張薪銘,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武當一行,正是他爹帶隊。
宋青書看張薪銘不順眼很久了,如果張薪銘也要一起去,宋青書非要在路上好好整整張薪銘不可。
宋青書此時是來試探口風的。
“薪銘師弟。”宋青書攔住張薪銘開口說道:“武當即將有大的外出行動,二代,三代弟子齊出動,不知薪銘師弟有沒有接到出動的消息?”
熟知宋青書為人的張薪銘,在他一開口,就能猜出他想要干什么,可惜,張薪銘注定要讓他失望了。
張薪銘想要獲得乾坤大挪移,就不能和武當大部隊走一起。
張薪銘只知道前往光明頂明教密道的位置在楊不悔床底下,至于怎么登上光明頂,是個大問題。
在張無忌的干擾下,六大門派從始至終都沒摸到過明教教眾住的房子的邊,跟著大部隊肯定上不去。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從只有明教中人知道的小道上去。
明教徒十分剛烈,若知道張薪銘是敵人,寧愿死也不會帶他上去。
但如果張薪銘取得了他們的信任,讓他們明白張薪銘是朋友,明教之人會自愿帶他上去。
張薪銘已經做好了計劃,以師公秘密任務的名義脫離武當大部隊。
化裝成受過明教恩惠的普通武林人士,聽說光明頂遭圍,于是義不容辭趕去救援。
這樣一來,張薪銘必然能得到信任。
金庸江湖的人最看重的就是義氣,張薪銘只要這樣做,十有八九會成功。
張無忌當初也是為明教五行旗被俘之人挺身而出,而被布袋和尚認為是朋友,帶上了光明頂。
張薪銘有信心能得到明教之人的信任。
于是,面對宋青書的問詢,張薪銘擠出一個微笑說道:
“有勞宋師兄費心了,師弟已經得到了消息,此行確要下山往光明頂。只不過,師弟另有任務,所以不和武當大部隊一起行動。祝師兄一路順風。”
張薪銘說完就走,給宋青書留下一個帥氣的背影。
宋青書完全沒想到這一層,太師父除了讓父親帶隊之外,竟然還安排了張薪銘做別的事?
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交給父親安排,非要派張薪銘去做?
宋青書本來想探張薪銘的口風,一旦確定張薪銘在父親的隊伍里,他一路上就好好招呼張薪銘。
但沒想到得到的,卻是如此答案,這不是更印證了太師父信任張薪銘嗎?
宋青書看著張薪銘離去的背影,牙都要咬碎了,這小子怎么就這么好運,我才是武當三代弟子的翹楚!
宋青書對張薪銘更添憎恨。
張薪銘根本不在乎宋青書如何怨恨他,因為在張薪銘的計劃里,根本就沒有宋青書的位置。
張薪銘是要在光明頂頂替張無忌裝逼的人,面對的都是各個門派的大佬,哪有空跟不入流的宋青書糾纏。
武當上上下下都為此次遠行忙碌著,此去昆侖光明頂,萬里之遙,自然要做好萬全準備。
期間,張薪銘又和張三豐交流幾次,最終確定獲得張三豐授權,于某不起眼的一天,張薪銘悄悄離開了武當。
張薪銘目的地也是光明頂,不過他得到了張三豐的授權,此行一路搜集證據,搞清楚明教是否抗元。
張薪銘知道明教是抗元的,根本用不著搜集什么證據,隨便找個明教人問一問就知道他們做了哪些事,就可以當作口供。
除了張三豐,張薪銘沒驚動任何人,溜出來后,一口氣下了武當山,并且一點也不覺得累。
他身上有武當純陽功精純內力傍身,體力充沛,這就是內力。
如果張薪銘能懷著這身內力返回現代就好了,張薪銘有自信跟那些重生的成功人士比一比,誰更吊。
可惜,回不得。
張薪銘得先在這完成任務。
至于完成任務后能不能回去,這事張薪銘也不知道,反正先完成系統任務,這是一切的前提。
張薪銘行在前往西北之路上。
此時明教四分五裂,各地都有明教教眾,他們聽說光明頂有難,從各地支援而去。
張薪銘懷著偶遇其中某路的想法,先取得他們信任,然后就跟著他們一路登上光明頂。
找到楊不悔的床,然后就嘿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