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的問題,在工匠們的交流中,主要還是一百貫的懸賞下,到底還是給研究出來,前后不過二十天。
專門用幾種雕版都試過,都沒問題,至少作為第一版油墨,已經可以了。
劉磐兌現承諾,給了幾個工匠一百貫的賞賜,同時雇傭他們到印刷作坊,專門調配油墨。
并且表示,后續在產量,質量和成本上改進一次,還有獎賞。
雕版和油墨既然沒有問題,那么后續的雕刻自然也要陸續開始。
到四月底的時候,第一本帶著墨香的《論語》成書。
唯一可惜的是,沒有專門劃出句讀。
說到底劉磐既要加快改革,同時也不能太刺激那些世家豪族。
“如果不我來提供這些紙張的話,這本書怕要一百文才能買到……”劉磐看著手里的線裝書。
就這年頭紙張的價格,根本不支持兩面印刷。
劉磐提供的這些紙張,在這個時代價格可不低。
這樣算下來,一百文都還只是成本價,還沒有把利潤算進去。
讓世家豪族,甚至寒門買一本這樣的書,別說二百文,三百文大概也能賣出去。
從這點來看,比單純賣紙要劃算得多。
“每天能印刷多少本這樣的書?”劉磐詢問。
“油墨紙張只要跟得上,那么安排兩批人輪番印刷,日印五百本問題不大。”管事回道。
少是真的少,可考慮到雕版只有一套,全力開工大概也就這個級別。
劉磐想過增加幾套,奈何油墨跟不上。油墨跟得上,可能紙張最后也會跟不上。
顧氏原本有造紙作坊,不過原材料不同,需要重新開始制漿,周期就長了。
只有從第二批開始,造紙周期才會降下來。
若進一步擴大規模,幾乎每天都能有一批紙產出。
“把紙張都給我用光,能印多少是多少。”劉磐下令。
就物品欄里面的存貨,印刷個幾萬本問題不大。
當然也不能都是論語,也要考慮其他經典。
很巧的是,司馬徽一直在致力于收集各家經典,可以向他借閱。
到了第二天,就有小吏敲鑼打鼓,沿街叫喚:“使君助學,府衙目前有一批《論語》,有需要的百姓,只需要到府衙登記姓名籍貫,確認無誤后可以免費領取,每家每戶限一本,先到先得!”
聽說免費,那百姓就不淡定了,自然是立刻蜂擁而至。
有當場核實身份的,立刻就拿到一本《論語》。
也有人抱怨,畢竟江北籍貫的,不再領取范圍,實在是沒辦法過去核實。
百姓拿到手里,發現就薄薄一本,放著倒也方便,就高興的回去了。
不出所料的話,大概會有七成的百姓,最后會把領到的書籍賣出去。
甚至會有世家豪族,高價從他們手里購買。
就算這樣,劉磐分發出去的三千本《論語》,依然能惠及三百戶人家左右。
賣出去的那些,高低有點錢補貼家用。
出錢買的,那至少是真心需要這本書的。
人性這玩意不經賭,賭壞不賭好,賭惡不賭善,賭生不賭死。
最后剩下的三成百姓,甚至可能一成,他們會把書籍保存起來,留給孩子啟蒙用。
甚至都不需要知道是什么字,先用木棍在地上照著描。
一成,那就是三百戶人家,哪怕最后就一百個百姓能接觸到學問,都是劉磐的勝利。
庫存還有上百本,劉磐卻不打算發放出去,而是為夜校和圖書館做準備。
為此司馬徽向他推薦一個助手,名字叫做韓嵩。
韓嵩表字德高,南陽人,與魏延是同鄉。
黃巾之亂避難荊州,被劉表逼為別駕從事,后轉從事中郎。
劉表‘臥病’之后掛印而去,人目前在江夏劉琦那邊。
劉磐在四月最后兩天,親自過去江夏一趟。
一方面查看劉琦的身體情況,噓寒問暖一番。
一方面親自找到韓嵩,希望他幫助自己建立夜校和圖書館。
“意思是,每天在戌時開課一個時辰,為學生啟蒙。而圖書館對所有人開放,大家可以免費看書?”韓嵩真沒想到,劉磐居然有如此‘奇思異想’。
“是的,白天培養可以授課的教師,晚上進行授課。等到第一批教師出師,先生是繼續授課,還是轉到官府任職都可以。”劉磐回道。
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印刷好的《論語》和《春秋經》遞了過去。
《春秋經》的雕版已經完成,第一本印刷出來的《春秋經》,被劉磐帶了過來。
春秋經一萬八千字,與論語也差不多。
按照劉磐的意思,章節名加粗,每面就是一百五到二百字左右。
《論語》一萬六千字左右,一百二十面,即六十頁紙已經足夠,也不算太厚。
“不是注釋版的?”韓嵩翻開一看。
注釋實際就是在字與字之間點上句讀(逗),必要的時候還能用小楷在旁邊進一步注釋,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治經的過程。
“沒有能讓大家信服的版本,更別說官府如果出注釋版本,情況就不一樣了。”劉磐回道。
官府制定的版本,那就意味著以后官方認可這個版本的注釋,其他的都不再認可。
對于許多家族來說,家學被否定會受不了,可核心的因素,還是對學問的解釋權壟斷被打破。
更多的百姓開始接觸學問,開始自學成才,然后和他們搶奪出仕的名額。
靠著‘牝雞司晨’,好不容易把女性出仕的可能性滅掉,官位就那么點,自己和姻親的子弟都還沒有夠分,更別說還要和普通百姓分享。
觸碰到這個世家豪族的核心利益,那自然會被他們瘋狂的反擊。
有些東西的確是要趁早,不過勢單力孤的時候,就得悠著點。
就如同靈帝辦鴻都門學,打算培養寒門,甚至百姓出仕。
世家豪族出面,門學的名聲就被搞臭了,入學的直接劃入閹黨陣營,如今更是無人提起,畢竟已經毀于洛陽大火。
只要察舉制沒有改變,那么‘孝廉’這玩意,就能擋住九成九的普通百姓。
而書院只是啟蒙,用的還是不注釋的版本,那大家反而不會阻止,權當劉磐在養名。
畢竟類似的事情,劉表也曾經那么做過。
“使君的想法,若只是啟蒙,怕并不完善……”韓嵩看向劉磐。
他很清楚,劉磐和劉表不同,這啟蒙的背后,必然有更大的驚喜。
“人手不夠,這不只能過來請先生出山了。”劉磐懇請。
韓嵩目前還是在野的狀態,與幾個好友一起治學飲酒,過著半隱居的生活。
不過能跑到江夏這邊,大概也是等著誰上門征辟,或者在觀望。
“挺有意思的,嵩愿附驥尾!”韓嵩拱手。
大漢的制度已經腐朽,若不改變,不管誰一統天下,也會迅速衰落。
如今這大漢,基本分為守舊派和革新派,韓嵩便是革新派的。
他很好奇,劉磐到底會怎么改革,同時也希望能監管好,別走王莽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