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齊國公府一事之后汴京城中就再無大事發生,喬葉照例每日里像個木頭樁子一樣在朝會上站定,默默得看著一眾朝臣們為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看韓大相公和官家默契的通過附和和分歧來壓制朝臣,而這倆人時常也會因為立嗣一事而意見相左。
莊嚴肅穆的朝堂倒像是南曲院子里唱戲的一樣,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倒也不失為一種樂子。
下午的時候時不時的去軍營看著‘狼騎’操練,偶爾興致來了也會上演武臺和將士們比試兩場。當然了喬葉從未有過敗績,只有讓他們知道將勇,將威,才會堅定不移的在沖鋒的時候緊緊跟著自己勇往直前!
剩下的時間里則是去盛府閑逛,聽明蘭說盛纮和王大娘子已經開始著手給如蘭和墨蘭尋找夫家了,畢竟三個女兒都已經及笄,靖南侯府也已經等了這么久,有些事情是該加急一下了。
是以王大娘子頻頻帶著如蘭和墨蘭參加汴京官眷的聚會,為的就是給女兒找個好夫家。當然了,墨蘭是林噙霜使盡了渾身的解數軟磨硬泡的讓盛大人硬塞進來的。王大娘子不知道私下里罵了多少回呢。
明蘭則是跟著盛老太太繼續學習管家之術,順便跟著李大娘子和王大娘子出去見見世面也是宣揚一下名聲,露露臉。在靖南侯府的名頭和一些想要巴結的人家的刻意吹捧下,現在整個汴京城里都在傳明蘭賢良淑德,知書達理。
連帶著盛家的女眷們名聲也是水漲船高,王大娘子的相看之路都順利了不少,甚至就連已經嫁人且生活過得不錯的華蘭的名聲也漸漸顯露了出來。王大娘子和華蘭沒少往明蘭這里送禮,就連看不上眼的林棲閣哥都送來了兩件禮物。不過明蘭借口無功不受祿給退還了回去。給母女倆人鬧得好大個沒臉。
這日盛老太太和李大娘子相約前去玉清觀上香,兩家的女眷都去了。喬葉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在自家中自我博弈。
就在這時莫槐神色凝重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向喬葉說出了讓他都有些吃驚的話:
“公子,白衣消息,遼國南下,兵鋒直指雁門關!”
汴京城北門外官道之上,一個面容烏黑,頭發雜亂,頭盔丟失甲胄殘破的騎兵正在不停的抽打著馬匹,絲毫不顧及座下已經有些口吐白沫的良友。一路狂奔進城,一手高舉著一封奏報,一邊嘶聲高喊:
“邊疆急報,八百里加急,速速讓路,速速讓路!”
“邊疆急報,八百里加急,速速讓路,速速讓路!”
“邊疆急報,八百里加急,速速讓路,速速讓路!”
一路上行人退散兩邊,皆是憂心忡忡的看著直奔皇城而去的騎兵,互相看看,心下都是有些慌亂。沒有一個百姓會不喜歡過太平日子,也沒有一個子民會喜好戰爭。戰爭可是要死人的!
喬葉這邊站起身來還未曾細細的詢問莫槐的匯報,就聽到一陣急促而又沉重的鐘聲響起
當!
當!
當!
一聲接著一聲,連續不斷的鐘聲像一柄大錘一樣,砸在每一個聽到聲音的心頭。讓人凝重!
那是皇城里的大鐘,除了皇帝皇后去世以外,只有這十萬火急的事情才有資格讓它響起,聽到鐘聲后所有在京的大營武官必須即刻趕往大營鎮守軍營,各個府衙的官員也須得就位。而有資格參加朝會的大臣們也必須立刻趕往皇城面見官家。
喬葉也是不再有時間去細聽莫槐匯報,反正到了皇宮都會知道的,讓莫槐去備好馬車,匆匆換上朝服就趕往皇城。
一路上能夠看到各府馬車都在匆忙趕路,到了地方后甚至有些官員的衣服都沒有完全的穿戴整齊,可現在沒有人去在意這些,那些官員也只是加快了衣冠的整理。上至大相公,下至芝麻官,全部都是面色凝重。喬葉甚至還看到了已經稱病常年在家的魏術大相公被魏承文扶著也趕來了。
等到百官進了殿內,官家早早的就坐在龍椅上等侯了,官員甚至都來不及行禮就直接被官家打斷:
“好了,事態緊急,就不必再行禮了?!?
看上去越發蒼老的官家滿臉凝重的揚了揚手中還沾染著血跡,有些污濁的信封:
“信也沒有時間給你們傳閱和誦讀,朕就直接說了。雁門關守將林守忠八百里急報,他說麾下斥候發現了遼國遣兵南下,方向正是雁門關。皇城司也同時有奏報,遼國此次十萬兵馬南下,按照行程,不出七日就會兵臨城下?!?
“都說是吧,現今我們應該怎么辦!”
每一個大臣此時都是驚駭震撼,雖然說一些官員已經預料到了這一天,可沒想到事發會如此突然。就連幾位和官家一直在提前做準備的大人們也是驚詫不已,這次的突然爆發,打亂了他們的許多計劃。不過此時他們也顧不上什么計劃不計劃的了,災禍已經到臉上了。
許多未曾經歷過戰事的官員甚至有些兩股戰戰,心神不寧。
“回官家,臣以為我們應當從長計議,比如先派出使團出使遼國....”
某個不配擁有名字的保守派官員還未曾說完就被官家冷視一眼:
“閉嘴,現在朕要知道的是怎么打,而不是怎么求饒!誰再敢多言直接拖出去!”
看著突然霸氣側漏的趙禎,許多朝臣眼中有些恍惚,面前的老人脊背好像突然就挺立了起來,像是蒼老昂起了碩大的頭顱,俯瞰著人間。
有些看不清局勢的大臣還想要繼續再說些什么,就被站在最前方的韓章堵死了路:
“官家威武,老臣認為當戰則戰,敵人鐵蹄在即,一切求和者,阻撓者,皆當驅逐!”
英國公也是出聲:
“官家,老臣認為,賊人有兵戈,吾亦有刀槍!打便是了。!”
文官三巨頭,武官雙國公。
三個大相公里韓章開口應戰,武將兩個國公府里,英國公和越國公向來都是強硬的主戰派!反倒是一旁低頭漠然不語的楊景文楊大相公好似睡著了一般。是以大家都將目光移向了魏術大相公,這個開國就是文臣封國公的魏家最有名之人!
魏術的年齡實際上比韓章和楊景文都要大一些,早年間巡視天下稅務之事過于勞累,是以烙下了病根,年齡大了就多病,常常告假在家。可從未有人敢小瞧于他。
一個文官中唯一的國公!一個臥病在家都將韓章和楊景文都壓制的人誰敢小瞧。
這位老的已經有些不像樣子的老人緩緩睜開渾濁的眼睛,語氣輕柔而又無比堅定的說:
“我這老頭子尚能上戰場!”而后便不再言語。
這些子多數大佬們都發話了,一些保守派官員就是再不滿也得捏著鼻子認了!
喬葉看著君臣幾人的決心心頭也是有些痛快,總算愿意去試試不跪的模樣了!
“好,好,好。幾位愛卿的話深得真心,威風不減當年啊。那我們又該如何去打!”趙禎也是有些憂愁,仗是一定要打的,但打仗不是說干就干的小事,怎么去打還是要有個章程的。
“官家,戶部和工部三日之內必定能拿出足夠的糧草,兵部也會在三日之內配齊馬匹甲胄等軍備,這些后勤上的事情都不是問題。關鍵是要誰帶領去打,帶領著多少兵馬去打?!表n章不愧是老臣持重,直接就把后勤問題給包辦了。
聽到韓章問題的官家也是有些頭疼,后勤問題算是解決了,可由誰來領兵呢,誰來做這個主心骨呢?他目光掃視了全場的勛貴武將,和他對視后大多數勛貴們都低下了頭,趙禎深深的嘆了口氣,這些勛貴們早就喪失了他們祖上的血勇,一個個已經迷失在了權財富貴中了。
趙禎的心中不斷的盤算衡量:喬家那個小子倒是有點才能,可資歷經驗差的太遠,又從未有過大規模作戰的經歷,當個沖鋒陷陣的偏將還行。靖忠侯程升倒是沉穩,可威望不足啊??上Я藢庍h侯顧偃開那家伙了,如果他在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想來想去也就兩位老國公可以,可越國公身體已經不支持他長途跋涉了,而英老國公前不久剛剛出去巡兵一場,他實在是不知道怎么去開口。
文官清流倒是層出不窮,武將勛貴青黃不接啊!老祖宗,您說這到底是對還是錯??!
喬葉看著久久沉默無人發言的大殿,無奈搖頭苦笑。他倒是敢開口,可他也知道是不可能將這個重任給他的,他太過于年輕了,又沒有參與過跟遼軍大規模作戰的經驗,平日里的事情可能會有人信服,可現如今沒有證明過自己的他是絕望無可能統領大軍出征的。不過先鋒軍的位置倒是可以去搶一下子。
對于喬葉而言,雖然此次戰爭的來襲讓他措手不及,可他卻并未有所害怕,反而是心中升起來了無限的豪情。
就讓這次成為我揚名的第一戰!
此戰,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