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倭國那里有大量銀礦?!
- 劇透:從給朱元璋送避坑指南開始
- 翻個小白眼
- 2431字
- 2025-05-23 20:30:00
太子朱標,還有個馬皇后兩人,也同樣是驚奇無比。
這光幕居然真的有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
真的能讓寶鈔不再貶值?!
話說,他們和朱元璋其實心里面想的很像。
在聽了光幕所言的大明寶鈔,到后面是一個什么樣子,又說了宋朝的交子,以及元朝的寶鈔這些是什么情況。
就連他們,也都對于寶鈔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覺得是不是應該把寶鈔給廢掉,不該再使用寶鈔。
畢竟這寶鈔看起來,就是在飲鴆止渴。
在今后,將會給眾多百姓帶來無比的禍患和痛苦。
用這光幕上所說的、新穎卻特別形象的話來說,就是收割百姓。
可偏偏如今的大明,又離不開寶鈔。
倘若沒了寶鈔,許多事兒都沒辦法去做。
必然會對大明產生特別不好的影響。
好在這神秘光幕沒有讓人失望。
居然真的有辦法解決寶鈔貶值,這在他們看來根本沒有辦法解決的難題。
一個個也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緊盯著光幕,不肯在接下來錯過任何的只言片語。
【方才本up主也說了,所有的紙幣都是信用貨幣。
本身不存在價值,是官府通過權勢,以及信用,強行附加給它的,充當貨幣的價值。
既然叫做信用貨幣,那么最為重要的就是信用二字。
想要保持住信用,就要努力保證寶鈔能夠花得出去,保證寶鈔不怎么貶值。
保證它到哪里都認可。
百姓們拿著它可以購買任何東西。
如此才能夠讓眾多百姓,對寶鈔很有信心。
讓百姓們最大程度的接受它,認為它就是錢。
百姓們相信這東西是錢,才能夠保證它價值不怎么會掉。
大明寶鈔,想要延長其使用壽命,讓其不走上歷史的原路。
咱們站在后人的角度,可以姑妄言之。
給出一些解決的辦法來。】
重頭戲終于來了!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一把拿起了筆,沾上墨,鋪開紙,準備在接下來,將光幕所說的辦法都給記下來。
防止會有什么遺漏。
這東西對于現在的大明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
他不想錯過任何的一點。
【首先,就是朱元璋這邊,應當允許百姓使用寶鈔自由繳稅。
在古代,各個地方繳納賦稅時,會搭配一些官府所需要,且當地百姓產出的如各種糧食,布匹等實物,是不可避免的。
自然不可能,讓全部的百姓都交錢。
但是除了繳納實物外,也會讓百姓繳納一些錢。
那么在交納賦稅之時,官府不可以強行規定,百姓應當交多少銅錢,多少寶鈔。
而是應該放開禁制,讓百姓有寶鈔的交寶鈔,有銅錢的交銅錢。
不拘什么形式,只要把錢交夠就行。
既然發行了寶鈔,且寶鈔和銅錢互換,寶鈔上面規定有面額。
那么就應該一視同仁。
只有朝廷把寶鈔真的當成了錢,下面的百姓才會減少對寶鈔的偏見。
也把寶鈔當成錢來看。】
朱元璋拿起筆,刷刷刷的將之給記下來,特別的認真。
比他批改奏章時還要認真,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認真聽講的學生一樣。
朱標暗自點了點頭,覺得光幕說的很有道理。
這件事兒,自己之前的時候就曾向父皇提過。
可惜被父皇拒絕了,沒有采納自己的這個建議。
現在看父皇的反應,應當是聽進去了,今后會按照光幕所言行事。
【其二就是,老朱這里,應當盡可能多的設立相應的寶鈔機構。
免費給百姓換取破損的寶鈔。
破損的寶鈔在市面上流通,容易讓人造假。
造假的寶鈔流入市場,會嚴重的擾亂市場秩序,破壞了寶鈔本身的生態。
同時,若是能為百姓免費換新鈔,那么百姓們將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提振對寶鈔的信心。
很多人不會在拿到寶鈔之后,就想著在第一時間里將之給花出去。
有些人也會把寶鈔給存放起來,如同儲存銅錢那樣。。
寶鈔是朝廷發的,朝廷自然要進行維護。
雖然寶鈔印發之時,同樣有需要花費諸多的人力物力。
但是寶鈔和雕版印刷其實是一樣的。
最費錢的,就是一開始找原料,做配方,以及雕版什么的。
把這些前期的工作給做完,后面印刷的越多,成本就越低。
況且,寶鈔是由朝廷發行的。
本身就是朝廷先一步用寶鈔,從百姓那里換取大量的東西。
可以說,已經占了十足十的便宜了。
那為百姓免費更換新鈔,自然而然就是朝廷的義務。
和朝廷所占的大便宜相比,免費換新鈔這些,不過是九牛一毛的花費。
若連這點兒都不樂意,那老朱也別說什么愛民如子了。
朱元璋的面色紅了紅。
然后默不作聲的拿筆,將之給刷刷的記下。
若是在以往,這一條不論如何他都不會同意。
可是現在,通過光幕見識到了大明寶鈔,那悲慘的未來。
以及到了后面,給百姓們帶來了多深的災難。
他自然而然是要遵從的。
怎么著也不能讓光幕把自己給看扁了。
馬皇后不著痕跡的,看了一眼朱元璋。
忍不住暗自點點頭,臉上浮現了一抹不易覺察的笑……
【其三就是寶鈔,絕對不能濫發。
這不是一只會下金蛋的雞,不能說缺錢了就印。
需要對寶鈔的發行量加以控制。
在古代,想要對經濟體量,以及全國對錢財的需求等,得到一個明確詳細的結果,并加以判斷,顯然不現實。
想要準確的計算出,每年大明需要發行多少的寶鈔,才符合當年的經濟形勢,更不可能。
那么在這種情況之下,也只能是采用一個,相對而言不那么準確做法。
但是和濫發寶鈔相比,已經是非常好的辦法了。
那就是每年新增的寶鈔數量,不超過上一年寶鈔總量的百分之十。
各行各業都在發展,創造出來的財富肯定也會增加。
每年增加百分之十的新發行的寶鈔,雖然不能十分準確的符合大明的經濟需求。
但最起碼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證不濫發寶鈔,讓寶鈔保值。】
朱元璋執筆,將之迅速記下。
【當然,除了這些外,其實還有一個最為根本的辦法。
那就是保證金制度。
發行寶鈔,最好要有相應的保證金。
比如美元一開始時,實行的金本位。
后面又和石油掛鉤,都有個錨定點。
老朱發行寶鈔時,根本沒有保證金,更沒有什么錨定點。
完全就是缺多少發多少,用來救急的。
那么到后面,寶鈔會大幅度貶值,再正常不過。
大明發行寶鈔時,有足夠的錢財來做保證金,那么就能在極大的程度上,保證寶鈔不崩。
能穩定寶鈔的價值。】
朱元璋聽到光幕所說這話,不由的暗自嘆口氣。
這個辦法,他這邊是沒辦法學了。
大明是缺錢的,金銀銅都缺。
若是真有足夠多的錢財來用,那他又何苦印發寶鈔?
【這也就是大明時消息相對閉塞,且倭國的石見銀山還沒有被發現,被開采。
不然的話,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倭國那邊有銀礦?
還是大銀礦?
朱元璋聽到這消息后,不由得為之愣了愣。
倭國乃是化外之地,很是貧瘠。
就算是有些銀礦,又能產多少銀子?
莫非,還能比得過大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