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巧辯
- 都穿越了,必須養(yǎng)成女帝!
- 山江往左
- 2071字
- 2024-01-09 18:00:00
你一介草民,還插手立儲?
要是在趙浮年輕的時候,早把劉賢滿門抄斬了。
劉賢并沒有解釋什么。
這確實是一個臭棋,但這也是他故意這么做的。
一個人太完美,反而顯得不太真實。
劉賢本身就是韓王趙致的門下,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根本無需懷疑。
要是劉賢真的一點兒都不帶私心,反而會被皇帝忌憚,難道劉賢這個人所圖甚大?
現(xiàn)在提一嘴立儲的事,反而向天下表明,劉賢也就是想幫韓王趙致上位。
這種小心思,反而是皇帝允許的。
果然,老皇帝趙浮也并沒有見怪。
“你倒是說說,為什么要這么說,又為什么要建議立趙致為皇太女?”
“陛下明鑒!自古都有立長不立幼之說,誠然長子長女,未必就是最為賢良的那個,但,憑賢良取之,真的可以公道自在人心嗎?”
“還不是各說各話,到最后反而是兄弟反目。”
“倒不如立長,下面的兄弟姐妹,也不用爭了,即使不可能做到像普通百姓的家庭一樣,兄弟和睦相處,充滿了溫馨和親情,但至少不用以死相拼,互相算計。”
“否則,就算兄弟姐妹之間感情非常的融洽,但想借他們上位的人,卻仍然要讓他們相互拼到你死我活……”
咝……
聽到劉賢這么說,老皇帝不由也是倒吸一口冷氣,劉賢已經(jīng)剖析的非常的到位了。
把立長,還是立賢的好處,和壞處,說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人道是最是無情帝王家。
但是帝王也是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互相殘殺。
“大秦,次子嬌詔殺長子,秦二世而亡,大齊皇帝立三子為太子,長子和次子起兵謀反,最后為我大趙太祖所乘,這才創(chuàng)立的大趙。”
“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明興衰啊。”
“好!”
老皇帝趙浮忍不住也是拍案而起。
“好一個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明興衰,說的好!”
劉賢說的頭頭是道,讓那35位進士,想插嘴都插不上話,這些道理是他們考試用的那些書里邊根本沒有的道理。
想要反駁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閣下好像就是韓王府的人,這么說豈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這也談不上公正。”
劉賢笑笑。
“最終處理的方法是最好的,國家也不會因此而動亂,兄弟姐妹之間也不會因此而反目成仇。”
“我有詩一首:土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詩一出,三十五個進士,算是徹底啞火了。
本來覺得十拿九穩(wěn),劉賢一個韓王府的人屁股都是歪的,說什么立長女,老皇帝百分之百是不會同意的。
卻沒想到劉賢居然能說出這種道理,最后還來了一首詩,但是讓所有家里有兄弟姐妹的人,都深有感觸。有些感情比較豐富的,甚至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是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詩,也不光光是說兄弟姐妹的,我們同為大趙子民,不也是同根而生嗎?又何必相煎太急呢?”
劉賢最后總結(jié)了一句話,更是把這首詩的境界再一次拔高。
老皇帝趙浮此時看劉賢的眼神,也有些變了。
本來以為是什么小白臉,迷惑了趙致和趙樂。
結(jié)果沒想到真的是有兩把刷子呀。
“還有人有異議嗎?”
“劉兄果然是大才,不過現(xiàn)在我大趙最為要緊的卻并非是立儲,也不是稅收,而是吏治。”
“試問,如果全部都是貪官,即使劉兄變法,弄什么試點,恐怕最后也很難為愿。”
還是有人不服,希望在最后時刻給劉賢上上眼藥。
自古以來,吏治就很難清明。
誰敢說哪個朝代沒有貪官污吏?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貪官污吏怎么殺都殺不干凈。
這應該是有識之士的共識。
此人拿出這個問題來問劉賢,其實也帶著幾分胡攪蠻纏,蠻不講理,耍無賴的屬于。
幾百上千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難道指望劉賢現(xiàn)在就解決嗎?這怎么可能?
因為這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人性。
人性就是貪婪的。
但是老皇帝趙浮卻并沒有阻止,事實上老皇帝他也想聽聽,劉賢會怎么說。
整頓貪官污吏,確實是一個大難。
在開國的時候,大趙的開國皇帝殺了很多的貪官,殺的是人頭滾滾,但是該貪的還是貪。
完全制止不了。
現(xiàn)在老皇帝趙浮已經(jīng)不考慮貪不貪官的問題了,考慮的是能不能干的問題,你要是能干,是一個能干的官吏,那么你稍微貪一點,也在皇帝的容忍范圍之內(nèi)。
這種事情能解決嗎?
劉賢卻微微一笑。
雖然他心里也知道,這確實很難解決。
就連那啥也是一堆大老虎。
但是并不妨礙劉賢推出理想的構(gòu)建。
“我有一策,分三步,其一,高薪養(yǎng)廉。”
“讓官員們拿更多俸祿,讓他們完全不需要去貪。”
“第二,加大懲罰力度,一旦出了一個貪官,那其子孫以及族人都永不敘用,讓他們不敢去貪。”
“第三,宣傳圣人之言,教化萬民,使他們不想去貪,三管齊下,朝野清明。”
咝……
三十五個進士,直嘬牙花子。
這個劉賢到底是何方神圣?
居然這種問題都能回答上來。
雖然大家都知道,想要同時做到這3點很難,因為執(zhí)行的人也是人吶。
但是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體系,無法在理論上駁倒劉賢.
尤其劉賢說的第二條。實在是太狠了。
只要被查出來此人是貪官,不光光他自己受到懲罰,連他的家人他的族人全要受了牽連。
這可比開國太祖把貪官殺了,把首級掛在城門口示眾要強多了。
雖然沒有殺人,這可比殺人嚴重多了,典型的殺人誅心啊!
沒錯,朝廷沒殺你,但是你家人和你的族人光口水就能把你淹死。
太毒了!
這些個中了進士的,難道就沒有一個想要撈錢的嗎?
年輕的,在政治上還有追求。
有一些年紀已經(jīng)大了的,還不就是想要謀求一官半職,撈兩年,掙點錢可以回家養(yǎng)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