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這蛇泡酒不太好,只能吃肉,殺個雞一起煲。”
聽到堂弟楊海波的遺憾聲,楊楓相當無語。
家里的雞真的會說謝謝。
不管好事、壞事,都要殺一個它們助助興嗎?
又過了一會,茵茵小跑過來,叫大家回家吃飯。看她跑得,楊楓等人都心驚肉跳,生怕一塊小石頭就能把她絆倒。
“行,那就先回去吃飯。”二叔說道。
按照這速度,他家這些稻谷,估計也就一天多就能搞定,不用兩天時間。果然多一個人就是多一份力量。
而且現在是秋季,秋高氣爽,不像六七月的農忙,那真是熱死個人。
回到二叔家,飯菜都端上桌了。就等著楊楓他們洗手吃飯,今天還有湯。
南方人對湯的執著還是蠻大的,不管是肉,還是蔬菜,都可以弄一鍋湯。
阿嬌笑道:“這菜還是大伯娘家的。”
她親自去摘的,不由感嘆,大伯娘是真會種菜。那片菜地的瓜菜都長得非常好,尤其是葉菜,綠油油的,看著就賞心悅目,想吃。
楊楓的老媽也看了,她也懵圈。
真是奇了,前兩天看還不是那樣的,忽然打了激素一樣。
不僅是菜,地里的雜草也長得特好。剛才,她還進去拔了一些,省得它們跟菜爭肥。
“還在弄你那些蛇鼠?趕緊洗手吃飯,那么大的人,還……”二嬸喊道。
楊海波:“知道了,知道了。”
他連忙打斷自己老媽的嘮嘮叨叨。
吃飯時,兩個小的竟然愛吃青菜了。這非常難得。二叔、二嬸也清楚,肯定是大嫂家的青菜種得好,味道就是不一樣,讓人胃口大開。
于是,二嬸表示下次也要跟大嫂種一樣的,請楊楓的老媽多留點菜種子。
下午的時候,楊楓還在稻田捉到一窩小鳥。
“谷咪仔,很難養活的,拉屎還多。”楊海波跟楊楓說道。
這種鳥,在他們這里很常見,小時候還經常捉到過,很多小孩子都想養,但基本上養不活幾天。
對農村人來說,并不喜歡這種鳥,它們總是吃大家的糧食。
其實,它們就是麻雀。
麻雀泛濫的時候,鋪天蓋地,所過之處,不說寸草不生,糧食收獲絕對是要少好幾成的。楊楓以前就見識過,全村人出來趕麻雀。
“讓它們自生自滅好了。”楊楓將那鳥窩放在田邊的一棵番石榴樹上。
也不知道鳥媽媽還會不會認。
有些鳥,鳥巢占了人的氣味,鳥媽媽很可能就不要那窩鳥了。這種情況,楊楓小時候也是見過的。
“現在這些鳥,能不碰還是不要碰,一不小心就要坐牢。”楊楓說道。
這不是開玩笑、嚇人。
之前就看到過新聞,有人因為捉麻雀判了九個月。
據說,麻雀現在是三有動物,捉夠20只,就犯法,有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這就挺扯的,麻雀很多,繁殖能力極強,幾乎不會滅絕。以前,麻雀可是四害之一呀!這玩意也要保護?
當時楊楓看到新聞,都驚呆了。
他還特意去查了什么是三有動物,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就是所謂的是三有動物。
而三有動物的名錄,竟然有多達一千五百多種動物。
很多很常見的動物,也在名單上。別說不懂法的人,就算是學法律的人,看到那些名單,都直接傻眼了吧?
記不完,根本記不完。
一不小心,你可能就捉到了三有動物。
也就是說,一不小心你就要坐牢了。
楊海波點頭:“知道,我們鎮去年就有人捉田雞被判刑的。”
以前,他們沒少捉田雞煲粥,味道真是一絕。除了田雞,還有黃鱔什么的。誰能想到,如今捉田雞是犯法的?
當然,也還是有人冒著坐牢的風險去捉。
畢竟現在田雞的價格高,少人捉之后,田雞的數量也上來了。
有人一晚上捉到三五十斤那么多,上千塊收入。
“二叔,咱家現在不養牛,禾桿怎么搞?”楊楓問道。
以前,這些禾桿可是牛的儲備糧,冬天的時候要吃。另外,牛糞也可以用禾桿漚肥。總之,禾桿在農民心中有大用。
“燒呀!”
燒成草木灰,草木灰可是不錯的農家肥之一。
“不怕嗎?”
二叔愣了愣,不解:“怕什么?”
“有些地方不準燒秸稈,會罰錢的。”楊楓解釋。
“還有這種事?”
二叔他是真沒聽說過。
楊海波:“外省是有的,尤其是北方,聽說什么污染環境。”
二叔頓時罵道:“污染環境?狗屁。”
他們這里暫時沒有這種說法,想燒就燒,只要不是放火燒山,那就行。放火燒山,那真是要賠得傾家蕩產呀!
二叔見自己兒子捉田鼠捉到別人家的田里,忍不住罵道:“你是閑得沒事干?幫忙呀!捉什么田鼠?還不夠吃?”
楊海波心里想說:有本事你今晚別吃。
但這種話,他到底是不敢說出口,會被錘的。
別管他現在多大,他老子想打他,那是不挑時候,不挑地點的。
二嬸也埋怨,干活不積極,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就很有精神。兒子都打醬油了,還不穩重、成熟。
學學你堂哥呀!
人家阿楓就多懂事?
那么好的榜樣不學,學的都是什么東西?
三天時間,楊楓兩家終于將稻谷都收割完畢。接下來就是將稻谷曬干,吹掉那些癟的,然后放入谷倉。
現在,他們村家家戶戶都還有谷倉。
種的這些稻谷,通常是不賣的,留著自己家吃。實在是現在稻谷也賣不到什么錢,便宜得很。
兒子在家,老媽感覺今年秋收是最輕松的一次,好多活都讓兒子搶著干了。
欣慰的同時,也有些心疼,僅僅三天時間,明顯變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