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傍晚,那只龜居然還跟著楊楓回家,村民們見了,無不稱奇。
誰說烏龜跑得慢?完全跟得上楊楓的腳步。志鵬還把這一幕直播下來,連那些觀眾都紛紛表示,這只石金錢龜有靈性,建議楊楓收養。
“養龜,很吉利的呀!”有觀眾發言道。
這年頭,什么寵物都有,其中各種龜就是熱門寵物之一。
“吉利是吉利,但一龜傳好幾代,人死了龜還在。”也有人調侃。
“要是有烏龜跟我回家,再窮我也養。”
“貓來財,狗來富!烏龜呢?有懂的嗎?”
“錯了,那句話原本是‘貓來窮,狗來富’,別以訛傳訛。”
“貓來窮,狗來富”是一句流傳于民間的老話,意思是如果家里來了貓,那家中可能會變得貧窮;而如果有狗自告奮勇地來到家里,則表示這家人的財運將會好運。
之所以有這句話,其實跟貓狗的習性有關。
在以前,人們發現了一個現象,流浪狗喜歡出現在有錢人家附近,而貓喜歡出現了窮苦人家。
主要的食物是老鼠,而窮人家通常是老鼠的聚集地,辛苦一年的糧食,稍有不慎就會被老鼠光顧。于是,貓就出現了。
有人可能會說,以前窮人家,老鼠進去都得餓著肚子出來,老鼠都懶得進去。
富人家的糧食更多,為什么老鼠不去?
沒錯!富人家的糧食多,但富人的家里防老鼠的手段更多,老鼠哪有那么容易得逞?相反,窮人家雖然糧食少,但沒什么防護措施,更容易得手。
而狗的嗅覺很靈敏,一聞就知道這家是吃粥還是吃肉。流浪狗沒有主人,肯定是哪家吃肉就往哪家靠近。
于是,古人就發現,流浪狗去的地方都是有錢人家。而野貓出現的地方,通常都是窮人家庭。
古話就這么傳下來。
……
二叔家的白狗,看到那只石金錢龜,狂吠不止,攔著不讓進門。
茵茵和金水則是圍著那只龜,好奇地打量著,還拿他們奶奶剛摘回來的菜葉去喂。石金錢龜來者不拒,倒是很討好小孩子的歡心。
“叫什么?滾回你狗窩去。”二嬸拍了一下狗頭。
家里的貍花貓僅僅是瞄了眼,然后繼續睡覺,晚上還要捉老鼠呢!白天得盡快補覺。
狗子明顯是感覺到“家庭地位”的下降威脅,所以對那只龜不歡迎。而貍花貓無所謂,這個家對它來說,只不過是個睡覺的地方。
家里的兩個小孩,想要跟它玩,都得好好巴結它,地位穩得很。
它最看不起就是那條白狗,整天對著鏟屎官搖尾巴,沒有一點尊嚴。
大白狗夾著尾巴,灰溜溜回到屋角,趴在角落,委屈地嗚嗚起來。
二叔等人也感覺,龜代表福氣,所以對這只龜不請自來非但沒有惡感,反而心里高興。
全村那么多人家,烏龜不去,反而來他們家,這說明他們家更好。
次日,楊楓看了眼桶里的黃鱔,昨晚也放了靈液進去。
今天一看,張大了不少,原本他做了記號的那條黃鱔,昨天只有手尾指大小,今天就差不多有中指大。
所有黃鱔生龍活虎。
看來,計劃可行。
挖掘機來了。
村里的孩子們都跑來看熱鬧,不止男孩子,很多中年男人都抵擋不住挖掘機的魅力。男人似乎天生對機械就有一種熱愛,不管年紀大小。
“陳師傅,抽個煙。”楊楓給挖機司機遞了一包煙。
陳師傅一看,喲嚯!是華子?
“老板,怎么挖?保證幫你干妥當。”
沒有那包華子,他肯定也會按照雇主的意思去辦事,畢竟他是收錢做事的,要對得住人家出的錢。
但有了這包煙的人情世故,他更加用心了。
“從這里開始……”楊楓說了下自己的要求,順便還將那片荒廢的池塘也清一清。
陳志明等人則是將石頭、水泥、沙子運過來。
今天終于不用挖泥,但得砌邊。砌石頭談不上什么技術活,對農村人來說,基本上是有手就行。
那些挖出來的泥,都是肥沃的泥土,楊楓沒有浪費,讓人用斗車運到比較低的田地回填。
對此,那些田地的原主人也沒意見。以后,真要拿回來自己耕種,也是他們占便宜了。畢竟那些塘泥肥沃,求都求不來呀!
磊叔他們終于派上了用場。
雖然已經四五十歲,但干起活來,絲毫不遜色于那些青壯年。更難得是,他們的耐力更好,干活基本上不怎么停下來休息,很有節奏。
楊楓今天沒有監工,他開始育苗。
村支書不知何時來到了旁邊。
“這次準備種什么?”
他聽說,楊楓還指揮了一隊人去砍竹子,用來搭架。
“青瓜,但沒那么快,育苗估計要十天八天。”楊楓說了一個保守的天數。
他也不敢將靈液用得太猛,今天才開始育苗,明天就手指那么高,怎么解釋?不得把人家嚇壞?
“種子也是你那朋友提供的?”
楊楓點頭:“嗯!”
他無中生有,一切的鍋都甩給“朋友”就對了。
“這個時間種,要不要蓋膜呀?”村支書又問。
他們這里的冬天也不太冷,即便是過年,也有十多度的樣子,上一次冷到結冰,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盡管如此,但想要莊稼長得快,還是蓋膜會比較好。
“后面種草莓會蓋膜,青瓜就不用啦!”
草莓蓋地膜,一方面是為了防長草,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不讓草莓跟泥土接觸,防止草莓腐爛。
“啊!還種草莓?”村支書吃驚。
他們村沒有人種過那玩意,甚至說他們鎮都沒有。但之前村支書在鎮街道看到有人賣,十幾塊錢一斤。
“總得試一試。”
草莓是生長期最短的水果了,它從種植到收獲,三個月左右就行。
比如現在種,大概過年的時候就能成熟。
此外,草莓的價格也不錯,楊楓深思熟慮后才選定草莓的。應該也是種二三十畝左右,太少沒意思,太多又怕影響價格和銷路。
村支書再次感嘆,年輕人就是有闖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