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歷史必然結果,兩次政策的失敗!(求推薦)
- 歷史直播:老祖宗們幫我寫論文
- 吃西瓜的芒果
- 2399字
- 2023-12-04 06:55:07
宋朝前期的幾個皇帝,但與其說前期,倒不如就說到宋神宗打止,基本都是神色各異,有趙匡胤的驕傲,趙光義臉色微紅,以及目前還在爆發邊緣的宋真宗等,千人千面。
可后面南宋開始趙構以后的皇帝,都是羞愧,甚至還有流淚的。
他們的神態各異的樣子,秦明基本上每一個人都能看到,除了選擇性忽略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完顏構三人之外,秦明心里對宋朝的皇帝多少心里還是有想法的,畢竟有些人還是可以有救的。
“其實宋朝繁華的背后,同樣的也導致了很多社會問題。其實大家看到了宋朝社會一片欣欣向榮,但是它背后卻有許多土地兼并問題,外患問題等。
根據數據統計,這樣一個看似繁華的朝代,居然有共計434次大小各異的農民起義。
而我們的南北宋兩朝,開國共計313年,幾乎平均每年1.4次,這在華夏歷代封建王朝中是極其罕見的,其中四次規模比較大的農民起義中有三次都發生于南方經濟繁榮的地區,且口號普遍與土地兼并引發的社會問題有關。”
秦始皇聽的非常認真,并且很多時候也是時不時的與旁邊的眾臣交流想法,比如朱元璋時期的藩王,或者是剛才宋朝的解除兵權,亦或者是對于文化經濟方面的政策構建等。
學習永遠都是這些優秀皇帝的第一想法,然后再合理提出與當下社會背景的制度政策才是有用的。
但聽到宋朝這么優秀的社會形態,居然會有這么多起義,秦始皇聽了都是頭皮發麻,同時也感慨,你們不是釋兵權了嗎,居然還能存活下來,真的厲害。
贏某佩服,你們才是大哥,你們配享太廟!
李世民比秦始皇更加不好過,起義的問題,嬴政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他的困擾都是國與國之間的,但是他這邊也是具有很多社會問題的。
“老杜,老房。”
“臣在!”杜如晦和房玄齡聽到召喚都是第一時間回應,其實心里也知道如今天子想問什么,所以大腦已經開始轉動起來了。
“你們說,宋朝這邊的土地兼并問題和明朝的土地兼并問題性質是一樣的嗎?
但為什么宋朝有這個問題,明朝是宋朝的后朝,為什么不能總結歷史,然后避免呢?我不相信明朝的皇帝或者文臣很愚蠢,如果這樣也不值得仙人來這番說明。”
李世民那略帶悲傷的聲音,毫不避諱的傳入到了旁邊眾人的耳里,雖然他問的是杜,房二人,可實際上也是問他們這些人。
不久杜如晦輕聲說:“陛下,臣覺得宋朝那邊應該是與社會背景有關,開國后土地都是無主的,農民也可以自行耕種,不說宋,我們唐也是,這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因為地主階級擁有大量的財富,或者是土地,所以他們可以安穩度過冬休,可百姓呢?
每年產量只有這么多,所以到了冬季只能去找地主借糧,然后過冬,可地主階級因為利息太高,很多農民壓根還不起,只能賣地,那么土地兼并也通過日積月累就出現了。”
杜如晦說完抬頭看了一眼李世民,發現他在認真聽,并沒有打斷自己,而一旁的房玄齡也是微笑的點頭看著他,表示他支持自己的觀點,于是繼續說。
“其實根本原因就是生產力沒有上去,以及時常出現的天災,比如我朝在二年出現的蝗災,也是一樣的。
所以當生產力上不去,那么土地兼并就是歷史必然的結果。我覺得。。。”
杜如晦說到這里就不準再說了,只是就這么盯著李世民。
而李世民也是沒有回頭,但過了一會發現聲音沒有了后,就詫異的看著他,然后開口說:
“繼續,沒事。畢竟這個問題很重要,仙人也說了,這是一個能夠亡國的問題,我能不重視嗎?難道我要阻攔你?”
杜如晦聽到保證后,心里松了口氣道:
“臣斗膽認為,我朝后期應該也是這個問題導致的!”
杜如晦說完立馬拱手低頭,畢竟剛開國,自己知道這個話多少有點大逆不道,但自己必須要說,也必須引起李世民的注意。
群臣嘩然,一時間原本還是安靜的大殿,此時沸沸揚揚,嘰嘰喳喳,都是討論的聲音,甚至還有一些嘲諷杜如晦的聲音。
可杜如晦并沒有管,就這么站在那里,只不過他身后的魏征立馬接過話說:
“陛下,臣認為克明說的非常有道理!我覺得您必須引起重視,這不是戲言!仙人已經再三表明百姓很重要,很重要!”
李世民就這么站在那里做著思考狀,并沒有因為杜如晦和魏征的進言而生氣,因為他也覺得很有道理,如今蝗災已過,很多地方還是大量的缺少糧食,百姓們的動蕩不安,已經在給李世明敲響警鐘了。
“等今日天幕結束后,到時候我點名的幾位愛卿留下,我們一起討論相關問題,目前還是繼續聽仙人怎么說。”
眾臣齊說:“諾!”
。。。。。。。。。
“但對于這些問題,宋朝有過一些自救的舉措,比如宋仁宗時期范仲淹的萬歷新政,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變法。這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宋朝社會問題的一些舉措。
當然我是后世之人,各位都是當時最厲害的政治家,能人,所以很多時候還是歷史局限性的問題。
我很希望宋朝很多朝臣能夠善終,并且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脫下后人評價慫宋的帽子,所以我接下來的話會很嚴厲,也請各位優秀的人可以認真聽!
首先兩個變法我這邊不多說,有時間我會具體鋪開專門來講,兩個舉措的結局就是都失敗了。
首先萬歷新政最大的弊端就是朋黨問題,以及范仲淹,歐陽修等人死腦筋。
這是政治,這是變革,要流血的好嗎!以為過家家啊!
你們皇帝最怕出現什么知道嗎?有想嗎?就是朋黨啊!還一個勁地寫奏折,尤其歐陽修還寫一個論朋黨,你到底要干嘛,想干嘛?
當然最大地問題就是你宋仁宗優柔寡斷,識人不準,聽風就是雨,你倒是去調查再下結論啊,跟豬一樣!你呢是個好皇帝,但也僅僅只是宋朝矮個里拔高個罷了。
而王安石變法,最主要就是太超前了,并且太著急了,以及王安石本人不懂變通,蘇軾兩兄弟的話,你到底有認真聽嗎?
變法是好的,可你也要善于聽別人的意見,還有就是青苗法的出發點錯了,如果只是單純給朝廷創造收入就有問題!
一句話你王安石為了抑制地主階級的土地兼并中高額借款問題,出臺青苗法,你有考慮過生產總量是否改變的問題,以及政策鋪開后,到底有沒有良性的實施,我估計你自己都沒有出過開封吧,有時間自己下去看看,青苗法在遠離朝堂的地方,還是不是你想的那樣子!”
秦明一口氣說了很多,因為他知道宋朝如果能夠安穩的完成這兩個變法,那么宋朝在一定程度上會非常強,能人太多,太多了,不論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