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事后諸葛亮
- 相父諸葛亮:開局坦白現代留學
- 樹上七個喵
- 2171字
- 2023-12-15 11:33:00
曹魏,洛陽,皇宮。
正殿高聳入云,氣勢輝煌。屋頂巍峨,青瓦翹起如鳥翼,懸掛于上的銅鈴飄擺,伴隨著微風發出悅耳清脆之音。
比蜀中劉備、劉禪的皇宮,要奢侈得多,排場得多。
司馬懿緩步走進大殿之中,向大殿之上端坐的皇帝曹丕,行君臣大禮。
曹丕看著司馬懿,臉上似笑非笑:
“仲達,你的計謀,用五路大軍,逼迫益州。
“其中四路,都是‘借’的兵將。
“又聯合諸位愛卿,寫下勸降書數封,送到益州。
“想必不出幾日,這益州小兒劉禪,便會舉手投降了??!”
司馬懿聽著曹丕雖是夸獎,但話語中輕描淡寫,心中有些不快:
“陛下,這益州之地,小兒劉禪無能,不足為慮。
“可這諸葛村夫,卻有著‘臥龍’的稱號,一定不能輕視!”
曹丕聽著司馬懿的解釋,卻是搖了搖頭:
“大家都說這諸葛亮,是一個既具有智慧的人,朕卻并不這樣認為。
“朕認為,仲達和他相比,要厲害太多。
“難道說,這個諸葛亮,真的如同傳說中所說的一樣,能夠知道五百年后發生的事情嗎?”
……
炎漢,益州,御書房。
劉禪看著眼前的相父諸葛亮,輕聲道:
“昨日我做了一個有關大漢未來的夢,可請相父解惑?”
大漢、未來、夢境……
諸葛亮聽聞劉禪所說,雙眉微動。歷史書中常常記載,圣主明君會被前輩圣賢托夢??蛇@些事情,都是愚弄外人的笑話罷了,今日陛下為何問到這件事情?
而且,今日陛下變化非常,難道這變化的原因嗎?
劉禪看著諸葛亮今天臉上第二次疑惑不解的神情,心中暗笑。
今天看到諸葛孔明臉上的不解,已經超過了去未來留學之前的全部。
“我清楚地夢到了兩千年后的情景。
“甚至,那就不是夢境,而是兩千年后的現實世界!”
諸葛亮聽著劉禪所說,神情從疑惑,慢慢轉向嚴肅??磩⒍U的樣子,并不像是在說笑。
“我夢到后世兩千年后,將咱們這段歷史,稱呼為后漢三國……”
劉禪一口氣,就將去往未來留學,從歷史中看到三國后半段的歷史,簡要和諸葛亮講述了許多。
不僅僅有三國時代的歷史,還有一些有關諸葛亮的傳聞軼事。
“微臣察人不明,愧對陛下?。 ?
聽到一出祁山,馬謖失街亭;四出祁山,李嚴丟糧草。諸葛亮扼腕長嘆。
“微臣,愧對陛下重托啊!”
聽到秋風五丈原,七星燈續命失敗,相父諸葛亮突然朝向東方行禮,感情真摯動人。
“微臣,怎么和陛下爭輝!”
聽到兩千年之后,成都武侯祠正門原來是“昭烈帝廟”,諸葛亮連聲嘆息。
劉禪并非只是敘述諸葛亮的憾事,相反,更多的敘述了許多諸葛亮在史書上燦燦生輝的時刻。
但諸葛亮似乎是渾然不覺,只是在意幾個美中不足之處,眉頭緊鎖,似乎是在思索應對之法。
有關未來的事情,劉禪若是一個說給一個普通人來聽,不過是一個故事罷了。
這個普通人可能還會仰天長笑,嘲諷劉禪幾句。
有關未來的事情,劉禪若是講給一個普通謀士聽。
他可能聽到未來的事情,有所收獲。但會陷入擔心和彷徨之中,反而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才好。
可是諸葛亮學富五車,才智過人,在聽到劉禪復述的史料記載之后。
他立刻就能夠聽得出來,劉禪所說,就是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在聽到有關未來的事情后,諸葛亮不會輕視、更不會猶豫。
而是在聽到的第一時間,去分析和判斷,未來到底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大漢第三次復興!
這就是千古丞相諸葛孔明嗎?
劉禪看著面前的相父諸葛亮,眼眶有些濕潤。精益求精,鞠躬盡瘁。形容的就是這類人吧!
“相父……”
劉禪看著面前的諸葛亮,沉浸在對未來的感慨和思索中,不敢打擾。
直到諸葛亮似乎是想通了什么關鍵,激動的向劉禪拜倒。
劉禪忙將諸葛亮一把拉起來,順手遞過去一杯熱水,杯中漂浮著幾粒枸杞:
“先潤潤喉,保重身體?!?
諸葛亮看著面前劉禪遞過來的枸杞水,連忙接過飲用:
“殿下,此乃天佑大漢??!”
劉禪笑了笑,知道諸葛亮是想通了什么關鍵,也不著急,只是再次扶諸葛亮坐下:
“內憂外患,季興大漢,劉禪無能,還需要相父幫助我啊!”
諸葛亮點了點頭,沒有謙虛:
“此事尤大,若讓宵小知曉,恐不利于我大漢季興!”
劉禪點了點頭:
“相父所言極是,方才之事,我定不會與他人相談?!?
劉禪承諾完,站起身,對諸葛亮恭謹地說道:
“相父。劉禪,是中山靖王之后,漢景帝來孫。
“曹賊篡漢,父皇于益州,立漢旗,重整河山,壯業未成,中道崩殂。
“禪年幼德薄,忝為漢帝,興漢還國,日夜所思,還望相父鼎力相助!”
諸葛亮聽到劉禪誠摯的聞訊,眼睛中閃出了一絲淚光。這個場面,似曾相識,恍然間如當年草廬,劉備三次前往拜訪。
那一次,諸葛亮拿出了舉世聞名的《隆中對》,奠定了季漢前期的大戰略方面。
這一次……
諸葛亮深吸了一口氣:
“依照臣的見解,雖然未來所見,數出祁山,終未建功。
“在戰略上是可以延續的。”
諸葛亮所說,數出祁山,在戰略上是可以延續的,并非是戰于和。
戰與和的選擇,季漢從來沒有選擇過和。即使成功的希望渺茫,也從來沒有像東吳小兒一樣,只想著偏安一隅,這便是季漢的魅力。
諸葛亮所說,而是更側重講述在北伐和東征之間的選擇。
劉禪明白諸葛亮的心意,在東征和北伐之間,劉禪也更側重于北伐。
因為東吳之地,雖然名義上是孫權的江山,但其中派系龐雜,并不是一心,可以使用利益進行交換。
而北方的曹魏,在司馬家族篡權之前,對全國的控制都是相當強勢的,是一個必須先殲滅的對手。
劉禪點了點頭:
“自然要首誅曹賊。”
諸葛亮繼續道:
“南方的孫權,我們應當與他們聯合。
“然后臣再向南渡過瀘水,平定南蠻的叛亂?!?
劉禪點了點頭,看著諸葛亮,滿眼期待。
諸葛亮繼續道:
“等到周邊安定,國內士卒訓練有素,倉庫中的錢糧和武器充足,便可以北伐進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