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守仁格竹
- 心靈俠探王陽明
- 奈文貓
- 4088字
- 2023-11-23 11:45:15
自從居庸關歸來后的幾個月里,京城王守仁家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王守仁醉心于對兵法和戰策的研究,他的剩余時間也都投入到擊劍和騎射的訓練中。這種刻苦努力讓他的身體顯得更加精瘦,令他的父親王華深感擔憂。
一日,王守仁在家中庭院里練習射箭,他的箭法已大有長進,射箭的準確度令家中下人暗暗稱奇。正在此時,王華步入庭院,再次勸他要注意休息,擔心他的身體會吃不消。
王守仁放下弓箭,反駁道:“爹,我這是在用射箭來實踐朱熹的理論,用行動來認識這個世界的真理。”
王華不以為然地反唇相譏:“朱子的理論博大精深,怎可用射箭這種粗鄙手段來實踐?”他隨手指向院子里的一小片竹林,挑戰道:“若要格物致知,有本事就先從這竹子開始。如果能把竹子格明白了,為父就再也不管你了。”
王守仁賭氣地扔下弓箭,走進竹林,開始對著茂盛的竹林打坐,試圖格竹子。他一坐就是幾個時辰,但他沒有絲毫停止的意思。王華和下人們苦勸無效,王守仁最終在深夜才回屋睡覺。翌日一早,他又回到竹林中打坐。
在這漫長的打坐過程中,王守仁的心逐漸平靜下來。初時的義氣和憤憤不平漸漸淡去,他開始進入一種寧靜的思緒之中。竹林中的清風徐來,竹葉沙沙作響,他能清晰感覺到每一片竹葉的搖曳,聞到新鮮竹筍的清香。
當王守仁睜開雙眼的那一刻,他感覺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周圍的光線變得柔和而明亮,竹林中彌漫著淡淡的薄霧,使得整個環境顯得如夢似幻。他感到一股溫暖的氣息環繞在自己周圍,仿佛是春日暖陽下的輕柔擁抱。
他站起身來,環顧四周,只見無邊無際的竹林,每一株竹子都顯得異常茂盛,青翠欲滴。竹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伴隨著竹林中隱隱傳來的鳥鳴聲,構成了一曲自然的交響樂。
王守仁小心翼翼地踏上一條覆蓋著青苔的小徑,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腳下土地的溫暖和濕潤。小徑蜿蜒曲折,兩旁的竹林仿佛在指引他前行。隨著他的腳步深入,光線逐漸變得明朗,竹林也顯得更加神秘莫測。
沿著小徑行進了一段時間后,王守仁來到了一片開闊地。在這里,一張由原始巨石雕刻而成的石桌靜靜地矗立著,周圍圍繞著幾個形狀各異的石墩。石桌上覆蓋著薄薄的青苔,顯得古樸而莊重。
石桌的不遠處,是一片陡峭的山崖。王守仁緩緩走向石桌,坐在了其中一塊較大的石墩上。從這里望去,山崖下是滾滾的云海,望不到邊際,像是一幅壯麗的畫卷。云海之上,偶爾有幾只鷹隼翱翔,展現出一種自由而威武的姿態。
這一切都顯得如此真實而神奇,讓王守仁感到既震撼又困惑。他的心中涌起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仿佛在這片神秘的竹林和懸崖前,他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然的奧妙和生命的真諦。這一刻,他仿佛與這個世界達成了某種奇妙的連接。
當王守仁轉過身來,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位神秘老者的身上。老者的形象似乎介于虛幻與現實之間,給人一種朦朧而不可捉摸的感覺。他頭戴六角冠,冠上鑲嵌著閃爍的寶石,顯得莊重而又神秘。身穿的紅袍上繡著復雜的圖案,仿佛蘊含著古老的符文,流動著不可言說的力量。
在王守仁的眼前,老者的面容似乎是一幅流動的畫卷,每一次他眨眼,老者的容貌都會發生微妙的變化,讓人無法捕捉其真實的面目。
有時,老者呈現為一位長髯的儒家老者形象,他的胡須潔白而濃密,垂至胸前,如瀑布般垂落。其眉毛也是銀白色,眉毛之間透露出一種歷經滄桑的智慧。他的眼睛深邃而明亮,如同深潭,仿佛能夠洞察王守仁內心的每一個角落。
又有時,他變成了長著虬髯的西域人物,面部特征較為粗獷,膚色稍微黝黑。他的胡須呈現出黑褐色,扭曲蜿蜒,就像是一條條活生生的小蛇。他的眼睛則是深邃而有神,仿佛能夠透視王守仁的靈魂。
在某些瞬間,老者又變成了王守仁從父親那里聽說過的泰西老者的樣貌,膚色較為蒼白,頭發稀疏且呈現出淡金色。他的面部輪廓更為立體,眼睛呈深藍色,猶如深海,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再有時,老者又變為膚色黝黑、毛發卷曲的昆侖人,他的頭發呈深黑色,卷曲而緊密,宛若黑色的波浪在頭頂翻滾。他的眼睛充滿了熱情與活力,仿佛蘊含著無盡的生命力。
這些變化頻繁而神秘,每一種形象都顯得那么真實,卻又似乎遙不可及,如同是來自不同時間和空間的旅者,每一次變化都給王守仁帶來一種全新的震撼和體驗。而老者的眼神始終保持著一種深邃與智慧,無論其外表如何變化,那雙眼睛始終是王守仁最為信賴與依靠的存在。
老者并未開口,但王守仁腦海中卻自然響起了他的話語:“汝可曾參悟格物致知之道?”這聲音似乎直接與他的心靈對話,沒有聲音的傳播,卻清晰可辨。
王守仁震驚地問道:“您是誰?我以前是不是在夢里見過您?”他的話語比較直白,與老者的文言文形成鮮明對比。
老者微微一笑,聲音再次在王守仁腦海中回響:“吾輩乃觀天地之變,洞悟萬物之理者。爾之夢境,實乃吾輩所施以引導之法。今日之相遇,非偶然也。”
王守仁聽后更加困惑,他追問:“那您現在為何會出現在這里?我真的能通過格物致知來理解這個世界嗎?”
老者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神秘的光芒:“萬物各有其理,格之以心,心正則物明。爾之追求,非徒步于形式之上,當深思其背后之真義。萬物之理,源于天地之靈,體現于物質之中,惟有通達其靈,方能洞察其物。”
王守仁望著老者,眼中充滿了困惑與渴望:“老先生,我一直試圖理解格物致知,但總感覺隔著一層迷霧。我如何才能洞察事物的真理?為何我總是覺得有所欠缺?”
老者微微點頭,用那種直接傳入心靈的聲音回應:“格物,需先正心。汝心中存有雜念,如何能看清物之真面目?”
王守仁苦笑:“我嘗試著去除雜念,但每每沉浸在學問中,心頭總會升起一種焦躁之感,似乎總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老者舉起金杖指向高空:“觀天之廣闊,汝心是否能與之相匹配?天地之大,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汝若心胸狹窄,又如何能容納萬物?”
王守仁點頭,沉思著:“您的意思是,我應當先拓寬自己的心胸,才能理解萬物?”
“正是。”老者繼續說道,“萬物各有其道,汝須先明白,同一竹子,在不同心境下,其所顯現之面貌亦不同。汝若心懷偏見,所見即為偏見之物;心若平和,所見方顯本真。”
王守仁深深吸了一口氣,仿佛試圖將這番話深深印在心中:“我明白了,正心修身,方能格物致知。我應當放下心中的執念,以平和之心去感悟世間萬物。”
老者微微一笑,仿佛對王守仁的領悟表示滿意:“記住,真理不在于外求,而在于內觀。汝心若能如鏡,自能映照萬物之真。”
王守仁恍然大悟,心中的迷茫似乎被一縷晨光照亮。他深深鞠了一躬:“感謝老先生的教誨,我會記住這次教訓的。”
王守仁的心中充滿了對老者身份的好奇和渴望,他迫切地想要知道這位神秘人物究竟是誰。然而,當他試圖詢問老者的身份時,老者卻似乎并不愿意透露太多,只是微笑著搖了搖頭,仿佛在說這并不是王守仁現在應該知道的事情。
當老者的手觸及王守仁時,一股強大而深邃的力量瞬間貫穿他的全身。王守仁的意識仿佛被卷入了一個旋渦之中,一系列混亂且斷斷續續的影像在他的腦海中迅速閃現。
首先出現的是紫禁城的一幕:一位高傲的大太監正在壓迫群臣,他用冷酷的眼神審視著每一個人。在他的命令下,一位勇敢反對的朝臣被當眾杖責,那聲音沉重而凄慘,似乎在訴說著不公與屈辱。
接著,畫面轉換到了一片深山荒野。王守仁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在這荒涼而遼闊的大地上顛沛流離,四處尋找出路,但眼前只有無盡的山川和森林,充滿了孤獨與絕望。
然后是一群官員被押解至法場的場景,其中一名官員在被推上刑臺前厲聲呵斥著士兵,聲音中滿載著憤怒和不甘。但最終,他無力抵抗命運的安排,被無情地砍下頭顱。
緊接著是一場藩王的密謀造反,他們帶領著士兵進軍京城,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那血腥與殘暴的場景仿佛預示著一個黑暗的時代即將來臨。
戰爭的殘酷繼續展現:兩軍在寬闊的湖面上對壘,戰艦之間的炮火交鋒,硝煙迷漫,士兵們在慘烈的戰斗中倒下,湖水被染成了血紅色。
最后的畫面是紫禁城被一片黑暗的霧氣所籠罩,里面傳來鬼魅般的低語聲,仿佛是無數受難靈魂的吶喊,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這些影像如電影般在王守仁腦海中快速播放,每一個畫面都讓他感到窒息般的壓力。當老者最終松開他的手時,王守仁感到整個人都被這些景象的重壓所壓垮,他的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感覺自己仿佛剛從死亡邊緣回來。
就在王守仁幾乎無法承受的時候,老者的手松開了,一切景象瞬間消散,王守仁覺得自己仿佛從深淵中被拉回。他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感覺整個人都在顫抖。
當王守仁抬起頭時,老者的身形已經開始變得模糊,他的聲音再次在王守仁的腦海中響起:“待汝南渡求學之際,吾輩當再次相會。切記,入仕后,不可忘卻光明之心。”說完這話,老者用手中的金杖指向夜空中的南斗星,似乎在暗示自己的身份與這片星空有著某種深不可測的聯系。
王守仁凝視著老者漸漸消失的身影,心中充滿了迷茫和不解。他望向天空中的南斗星,心中涌起一種莫名的感覺,似乎老者與這片星空有著某種深刻的聯系,但他無法完全理解。
王守仁剛想追問老者接下來自己該何去何從,卻在慌亂中一個不穩,失足跌落了進眼前的無盡深淵。這一剎那,他感覺到自己被無盡的黑暗吞噬,意識逐漸模糊,直至一片虛無。
當他再次睜開眼時,發現自己躺在自家的床上。床邊,王華正焦急地守候著,他的臉上寫滿了關切和疲憊。王守仁驚訝地看著自己的雙手,還有被汗水浸濕的被單。他的頭發凌亂,臉色蒼白,一副大病初愈的模樣。
“爹,我……”王守仁的聲音微弱,帶著不解和驚異。
王華立刻湊近,眼中含著淚水:“守仁,你終于醒了!你知不知道,你昏迷了整整七天七夜,為父都快急死了!”
王守仁看到父親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以及蓬亂的發髻和不整的衣衫,顯然是連日來操勞過度的結果。他的心中涌上一股暖流,感到無比的愧疚和感激。
“對不起,爹,是兒子讓您擔心了。”王守仁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
王華急忙擺手:“不要說話,你先好好休息。你的身體最重要。”說著,他輕輕地撫摸著王守仁的頭發,眼中充滿了深深的父愛。
王守仁看著父親那張因擔憂和疲憊而顯得更加滄桑的臉龐,心中涌起一種強烈的情感。他緩緩地伸出手,緊緊抓住王華的手,兩人的眼中都盈滿了淚水。
這一刻,所有的誤解和隔閡似乎都隨著眼淚流逝,只剩下父子間深厚的情感。王守仁和王華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水濕透了彼此的衣衫,但他們的心靈卻因此而變得更加親近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