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三兄弟
- 闖主
- 問煙不是天
- 2647字
- 2023-11-25 22:05:06
自金鑾殿朝會散去之后,天都已經黑了有段時間了。
李自成先行從側門離開,而李雙喜則緊隨其后從側面離開。
其他文武大臣便各自退去,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的行云流水,片刻后殿中只留下一些小宦官在這里清掃了大殿。
待李自成回到乾清宮暖閣之后,便立刻坐至桌案之前,而李雙喜則是習慣性的守在門口。
“雙喜!”
沒一會兒,李自成突然出聲喊道。
李雙喜連忙跑到李自成面前,拱手應道:“兒臣在。”
“坐!”
“是,父皇?!?
李雙喜端坐在李自成面前,他低著腦袋,只感覺李自成正在用目光不停的打量著他。
這父皇不先問話,他這做兒臣的自然不可先開口。
他有想到今日這般出奇的表現,會讓李自成感到十分驚訝,也會讓李自成對他另有想法、甚至是多想。
但李雙喜心里很明白,此時他必須得這樣做,不然眼下一步錯,后面則會步步錯,到時候可就什么晚了。
至于會引起的一些后果和影響,大致心里也有數,只能說有好有壞,日后還可以有操作空間,所以這也是以后的事情了。
“雙喜,你今日為何突然對此事如此上心呢?”
片刻后李自成問道,語氣顯得極為平淡,就猶如日常打招呼一般。
李雙喜抬起頭來,應聲答道:“回稟父皇,兒臣只是想多為朝廷出一份力?!?
“如今我大順剛剛入主北京,正是處于最關鍵的時候,而關于錢財銀兩之事更是重中之重由不得一點兒馬虎。”
李雙喜繼續說道:“另外,如今各個地方還有著大量的降將,雖說他們已經投降我大順,但是他們手中依舊還有著不少的軍隊,一時之間也難以處理,更何況他們很多將領的家人們,此時就住在京城之中?!?
“父皇,若是在這特殊時期不能保證他們家人的安全,不能在最快的速度使京城完全穩定下來,那么這些降將也是一個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李自成聞言,若有所思的說道:“所以雙喜你的意思是說,那些投降的明將還會造反?”
“是的,父皇。”
啪!
“他們敢!”
李自成當即大拍桌案,厲聲喝道:“就算他們敢造反,大不了鎮壓便是,何慮之有。”
“可若是他們還暗中聯合關外的建奴呢?”
“嗯?”
李自成當即眉頭一皺,“你說什么?暗中聯合關外的建奴?”
李雙喜點頭應道:“是的,父皇,如今我大順軍想要鎮壓這些叛軍自然是易如反掌,但若是再加上關外的建奴,他們里應外合我們就恐怕難以阻擋了。”
“哈哈哈........”
李自成立刻大笑著說道:“我們與那建奴素來毫無恩怨,他們又怎么會平白無故的來攻伐于我呢?”
李雙喜:“.......”
一時之間,李雙喜竟有些無言以對了。
合著往日沒有恩怨,就代表著來日也不會有恩怨嗎。
更何況這打天下的事情,跟恩怨不恩怨的有個毛的關系,這可是爭天下爭得你死我活的事情啊。
李雙喜不禁暗嘆一口氣,原來李自成的失敗其實并不是偶然,而是早已注定。
就這眼力見還能走到如今這個位子,也著實是不容易,只能說他的敵人也是昏招不斷,八十步贏了五十步。
但細細一想也能發現,就算是李自成退出北京以后,主力也還在,只要及時穩住陣腳未必就不能在打回去。
可后面的那一番騷操作也依舊迷離,甚至是亂搞一通,所采用的依舊還是流寇打仗的方式,這才是真正的蓋上棺材板子了。
在停頓片刻后,李雙喜還是勸告著說道:“父皇,雖然目前看來此事發生的可能性比較小,但也不得不防,防了總比不防的好?!?
李自成聽后也沒太在意,不過倒也有意無意的記在了心里。
等什么時候有空了又想起來了以后,再將此事拿出來與牛金星、宋獻策等人來議一議就是,左右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李自成另外問道:“雙喜,這借錢之事你可確定想好怎么做了嗎,若是現在反悔還來得及。”
李雙喜拱手應道:“回稟父皇,兒臣想好了,并且有著足夠的信心做好這一切,還請父皇等著兒臣的好消息?!?
“好啊好??!”
李自成聞言又不禁大笑道:“雙喜真的長大了啊,可以給為父分憂解難了?!?
李雙喜也跟著笑道:“兒臣雖本領有限,但也當勉勵去做,只是兒臣在這段時間內可能不能常伴在父皇身旁了。”
“這是什么話?!?
李自成微笑著說道:“你這親衛軍統領之職就先暫且放下吧,你就安安心心去做你的事情便是,至于這親衛軍統領的事情你也不用操心了,就讓馬拐腳頂上來就是?!?
馬拐腳也就是親衛軍的副統領,也是最早跟在李自成身邊的老人之一,能夠成為親衛軍的副統領,自然是心腹中的心腹。
而李雙喜卻是微微搖頭道:“父皇,馬大叔他雖作戰勇猛心思縝密,但常伴父皇身邊這樣的事情,馬大叔他可能會做不好?!?
李自成一聽雙喜這是話里有話,當即問道:“怎么,難道這事兒你還有推薦人選嗎?”
“是的,父皇?!?
李雙喜點點頭平聲說道:“父皇,不如將三弟調來接替兒臣的這個親衛軍統領之位如何?”
“老三呀.........”
李自成低聲嘀咕著,這雙喜的三弟,不就是他的另一個義子張鼐嗎。
在少軍營里的那么多義子中,其實真正能入得他眼的也就三個人。
一為羅虎,二為雙喜,三為張鼐,至于其他義子的距離就差得有些遠了。
故而李自成也知道,此三人平時就以兄弟相稱。
如今羅虎二十有幾是為老大,雙喜二十出頭是為老二,張鼐十八九歲自然也就是老三了。
此時除雙喜外,另外這兩義子也封了侯,羅虎為潼關侯,張鼐為義侯。
這二人封了侯,也就代表著將來他們與大位無緣了,但唯獨這雙喜沒有沒有爵位,其意義不言而喻,眾文武大臣也是眾所皆知。
對于這個事情,為什么會在這三人中偏偏選了雙喜出來,而不選另外二人呢,李自成自然也是在深夜里細細想過的。
羅虎驍武善戰,材武騎射絕人,且通兵法將略,可謂是軍中青年第一人,如若不然的話也不可能入他李自成的眼。
但李自成逐漸發現,這羅虎除了會帶兵打仗以外,在其他事情上可就不行了。
就這么說吧,在戰場他有多猛,做其他事情他就能有多糊涂,也不知他那腦子是怎么長的。
如此這般焉能勝任大位,所以李自成自然也就在第一時間將他排除在外了,日后他就安安心心的當一個將軍即可,其他的事情能不能也就不要干了。
另外還有張鼐,這小子倒是為人聰慧,做起事情來也是心細如發,年紀輕輕就展現出了他為人謹慎的一面。
而不好的是,張鼐這小子就是太謹慎了些,謹慎到一點兒脾氣也沒有,謹慎太過就顯得猶豫,這樣的人自然也是不能勝任大位的。
于是就只剩下雙喜最為合適了,既能打仗也能做些其他保境安民的事情,日后將大位交給他,李自成也十分放心。
特別是雙喜今日之表現,更是出乎他的意料。
與此同時,李自成也想明白了,此事又何嘗不是對雙喜他的歷練呢。
李自成登基稱帝也有段時間了,待坐上這個位子以后,他就愈發認為。
當皇帝會不會打仗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會搞錢,得會收攏人心才行,不然打仗再厲害也是白打。
所以這段時間以來,李自成對付這樣的事情可是頭疼得不行。
好在有牛金星宋獻策等人為他分憂解難,不然可是難搞得很。
也因此李自成有感崇禎的不易,還是那句話,國運大限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