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您看!”
李雙喜當即用右手指著,崇禎皇帝尸體的袖口處,沉聲述說道:“這里面似乎還有什么東西?”
“還有什么東西?”
李自成聞言也順著目光看去,只見那衣襟之下有些高鼓著,好似確實有什么東西在里面放著。
他當即便看向正跪在尸體旁邊的吳祥喝道:“你愣在這里干什么,還不趕緊去取出來看看是什么東西。”
“是,圣上。”
吳祥連忙跪走著來到崇禎尸體上半身處,小心翼翼的翻開袍子前襟,只見衣襟之下果然是有一塊黃布。
待將此黃布輕輕取出來后發現,上面還有著大量的筆墨之色,看樣子是寫了不少字在上面。
吳祥連忙拿著此塊黃布,來到圣上面前雙手遞上。
李自成一把抓過當即攤開,與身旁大臣們一并觀看。
而李雙喜也不禁跟著瞟了一眼,看看這上面都寫了些啥,雖然他這心里面大概也已經都猜到了些什么。
只可惜這上面字跡潦草,一般人實在是難以認清,想必是崇禎皇帝在寫這些字的時候,定然是心慌手顫的。
于是李自成就命吳祥來念,這吳祥怎么說應該是較為熟悉這字的。
在吳祥緊皺著眉頭端詳片刻后,便開始正聲念讀出來,
“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待吳祥每個字都清清楚楚念完之后,場中頓時便沉默了下來。
一陣詭異的安靜,讓人不禁都豎起了汗毛。
......
待過了良久后,李自成才顯得悶悶不樂的說道:“自古以來,天下無不亡之國。”
“亡國之君,歷代都有,崇禎雖失江山,但也是遭逢此國運所致,人們常說‘蓋棺論定’,不過據孤看來,崇禎實非一般的亡國之君。”
李自成說完,身后的牛金星、宋獻策以及其他隨行文武們皆未說話。
這崇禎皇帝的衣襟遺言讓人看了,著實讓人有一些感動,不過這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他們這些人也就沒有對此發表什么意見。
除了李雙喜以外。
“啟稟父皇,兒臣有話要說。”
正當眾人沉寂之時,一道宏亮而陽剛的聲音突然響起。
眾人應聲望去,說話的不是陛下之義子李雙喜又是何人呢。
李自成自然也是一臉疑惑的朝著,這個自己最為喜愛的義子看去,繼而一臉微笑的說道:“雙喜有何話但說無妨。”
李雙喜看向父皇拱手說道:“父皇,兒臣以為應當以最高規格安葬崇禎皇帝,不但應該冠冕龍袍入殮,還要為其設幾筵、做梓宮、安神帛、立銘旌、上尊謚,甚至還需專門為其修建皇陵。”
說完,整個場面頓時便陷入一片寂靜。
什么意思這是,剛剛陛下與二位重臣才確定好的事情,怎么還有人冒出來提意見。
就這么沒有眼力見嗎,就這么看不清形勢嗎。
一時間,眾人都不禁為此人捏了一把冷汗,真是太不知死活了,哪怕你是陛下義子也不行啊。
也罷,這崇禎皇帝死后如何安排,又與我等有何關系呢,還是保持沉默為上。
李自成剛才還帶著滿臉笑意的面容,立刻就變得暗沉下來。
肅聲說道:“雙喜,你可是在說要用最高規格來安葬崇禎?”
李雙喜臉色不變,點頭應道:“是的父皇。”
“哦?”
李自成轉過身來,用著審視的目光重新打量了一番,這個向來十分聽話的義子李雙喜。
什么時候,李雙喜竟然也會對他的決定提出質疑了呢。
這樣的感覺,讓李自成感到有那么一絲不快。
不過在這樣的場合上,面對的又是自己最給予厚望的義子,他并沒多說什么。
只是再次問道:“雙喜,說說你的理由,為什么要用最高規格來安葬崇禎?”
一旁的牛金星也緊跟著說道:“雙喜統領,你可知如此安排下去需要耗費多少錢糧嗎?”
“雙喜統領你或許有所不知,如今正值我軍錢糧緊張短缺之際,又如何有多余的錢糧,來為一亡國之君做這等身后之事?”
李雙喜不禁聞言暗嘆,缺錢嘛,這事兒他當然知道。
他不僅知道現在缺錢缺糧,而且還知道接下來你們會準備如何來籌措錢糧。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李雙喜才不得不硬著頭皮,在這個時候提出此建議來。
不然這大順軍入京的第一個決定,就給走偏了,一步錯則步步錯。
李雙喜正色道:“回稟父皇,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安穩并籠絡民心。”
“即便如今我大順朝廷一直執行著均田免賦之政策,使得百姓們能夠極快的接受我們這新的大順朝廷,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所以此舉也當是順應天意,也就是所謂的天命所歸。”
“更重要的是,這是給大明朝一個完整的結局,也好讓天下人盡快接受大明已亡這個事實,如此今后也能更好的統一天下。”
當然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李雙喜并沒有說。
因為這個因素多多少少有些違背大順朝廷當下的基本政策,現在說出來意義不大,日后再說也不遲。
“給大明朝一個完整的結局么........”
李自成聞言,不禁若有所思的點著頭嘀咕著,結局這個說辭他很喜歡,也非常符合當下的實情。
另外還有什么順應天意、以及天命所歸之言,他雖然也曾聽到過不少類似的話。
畢竟之前那牛金星就天天在他旁邊兒說著這些話,說過去說過來的,他這耳朵都快聽起繭子來了。
但如今突然聽見李雙喜如此說道后,這就又是另一番感受了。
于是李自成又看向牛金星、宋獻策二人,看看這二人對此又是什么看法。
至少李自成認為李雙喜此言說得不錯,但還得聽聽他人想法。
正當牛金星、宋獻策二人沉思之際,李自成又不禁瞟了一眼身旁的李雙喜。
話說這李雙喜的腦子里,什么時候開始裝著這些東西了呢。
平時叫他多讀書多學習的時候,他都只能是學得一般般,還說什么上得戰場浴血殺敵,才是他真正應該做的事情。
就李雙喜這般情況,當年在少軍營的時候都還算是表現好的了,更多的人還是那種一說起讀書寫字就感到頭疼的人。
現在好了,李雙喜在戰場之上的表現他是清楚的,勇猛過人領兵有方。
而如今就連這種關于政治與民心的事情,也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了,而且這話說出來也確實是像那么一回事兒,未來可期。
不錯,非常的不錯,看來此次入京對李雙喜他的影響十分巨大啊。
只是待下一刻后........就連他李自成自己也說不上來,對于雙喜如今的成長。
他是應該感到高興呢,還是應該感到擔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