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府衙。
自大順軍入京之后,六部中除了吏部是在當日就開始正常運轉以外,剩下恢復運轉速度最快的就屬這戶部了。
當李雙喜換好官服來到這里之后,只見這個地方的人已經不少了,看起來幾乎都是匆匆忙忙的樣子。
說來也是,如今這戶部其實也就郎中以上官員在家候旨,或者說所有四五品以上的原明朝官員都在等著,等吏部考核后在行錄用。
至于其他的底層官吏們,還是該干啥干啥,反正不管誰當家他們也還是干著一樣的活兒,雖然改朝換代對他們這些人有些影響,但影響也不大。
戶部有十三清吏司,各管一省之戶口、錢糧等事,另有兩京、直隸貢賦,及諸司、衛所俸祿,邊鎮糧餉,并各倉場鹽課、鈔關等數個司局。
不過現在嘛,最多也就北京、山西、陜西等幾個司了,而且如今也就是個雛形,至于其他的,待建。
很快,在一小吏的帶領下,李雙喜走到府邸最深處的一個房間內,見到了時任戶部尚書的楊玉休。
這楊玉休看起來高高瘦瘦的,莫約四五十歲,有一撮小胡子,顴骨凸起,一看就讓人感覺是一個十分精明的人,但這樣的人坐在戶部尚書這個位子倒也是十分合適。
昨日在大殿之中,他楊玉休的身影自然也在其中。
李雙喜還清楚的記得,昨日他在說他要去戶部當侍郎的時候,楊玉休那副驚訝的表情,也不知他現在對此是何想法。
李雙喜率先拱手說道:“下官李雙喜拜見楊尚書。”
坐在上位的楊玉休在見到李雙喜來了以后,稍顯驚訝的笑說道:“沒想到李侍郎你竟然這么早就來了,快快請坐,不必多禮。”
說著便看向那小吏令道:“你還站在這里干什么,趕緊去看茶。”
楊玉休緊接著便起身離開他的位子,移步來到李雙喜對面的位子緩緩坐下,輕聲問道:“李侍郎,關于這借錢之事,你心中可有腹稿?”
自來到這房間以后,李雙喜就有感覺楊玉休一直在打量著他,而李雙喜也一樣在打量著他。
對于楊玉休如今對他的態度,算在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雖說現在官職比楊玉休低上一級,但畢竟還有個皇帝義子的身份在,在這里倒也勉強夠用。
戶部應當有左右兩個侍郎,但眼下就這幾個司,此前甚至就連個侍郎都沒有,所以目前自然也就不說左侍郎還是右侍郎了,等日后這司局多了以后,在增添也不遲。
而且現在大順剛剛建國,也不需要多派人來分權。
李雙喜微笑著回應道:“下官大致的章程自然是有的,只是不知楊尚書對于此事可有看法?”
“我的看法?”
楊玉休雙眼一瞇,盯著眼前的李尚書看了片刻。
若是一般下官敢這樣反問的話,那他可不會給這問話的人好果子吃,是本官在問問題呢,竟然還敢來反問本官,找死不是。
但眼下楊玉休可沒有這樣的想法,畢竟眼前這李侍郎的身份不一樣,并不是一般的侍郎。
或許別的有些文武大臣可以不必太在意他的身份,但他楊玉休肯定不在這行列中。
另外還有這借錢的事情,更是目前朝廷要事的重中之重,不敢有得半分耽誤。
至于說到對這借錢的看法嘛.......
在楊玉休看來,這事兒本與戶部沒有太大關系,至少在短時間內沒有什么關系。
不管是抄大戶家還是抄什么勛貴家,反正他這戶部就盡管等著收錢就完事了。
現在好了,經過李侍郎昨日這一搞,搞錢這事兒就直接落到了戶部的頭上。
這戶部誰當家,不就是他這個戶部尚書當家嗎,此事到了最后若是搞不成,那他這個戶部尚書自然是難辭其咎。
所以要說他的看法,多多少少還是有那么些不太樂意,若非當時朝上的氛圍不太對勁,他當場就想反駁抗議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侍郎不是當群臣面兒說了嗎,以他腦袋擔保,這樣他也擔不上什么責任了,可若是搞好了的話,那么好處自然也不少。
故而如此,楊玉休便是今日這番友好態度,你李侍郎說怎么搞就怎么搞。
于是楊玉休看向李侍郎微笑著說道:“李侍郎,實不相瞞,對于借錢之事本官實在沒有頭緒,甚至都還是第一次聽說。”
“李侍郎有什么吩咐但說無妨,整個戶部上上下下都將全面配合李侍郎,絕不會有一絲怠慢。”
楊玉休述說的時候,小吏已經將茶水拿了上來。
“楊尚書言重了。”
李雙喜淺酌著茶水微微一笑說道:“其實這借錢也不是什么難事,只要給利息,難道還會怕借不到錢嗎,這京里的人又不是沒錢。”
“愿聽其詳。”
楊玉休說著也緩緩端起了茶杯,反正最近戶部主要也就是干這事兒,有的是時間慢慢商談。
李雙喜放下茶杯,看著楊玉休緩緩述說道:“楊尚書,下官以為,首先需要戶部之下新設一司,名為銀借司。”
“銀借司?”
楊玉休若有所思的點著頭嘀咕道:“銀子,借錢,銀借司,這倒是十分恰當,然后呢?”
李雙喜說道:“而后分為兩步,第一步便是這銀借司的人員,這些人需要精通算術,也就是清點銀子的人,此事我會從宮中選一些太監來勝任。”
“至于第二步嘛,便是將這借錢的消息傳出去,那么此事就要拜托楊尚書你了,務必讓要北直隸的所有富賈豪紳們都知道此事。”
“只是傳個消息而已,這自然沒問題。”
楊玉休先是點頭應道,而后又疑惑的問道:“可是這消息傳出去了,他們又會來嗎?”
“這就要看楊尚書是如何宣說此事的。”
李雙喜正聲說道:“只要有好處,就不怕他們不來,所以一定要說明這是大順朝廷給他們的好處。”
“要讓他們清楚的知道,只要將錢暫時借給朝廷,將來就會有賺不完的利息錢。”
“借得越多,賺得越多,子孫受益就越多,可堪比勛貴的世襲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