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決戰(六)
- 崇禎,這大明不救也罷!
- 冬日里的暖陽喲
- 3816字
- 2024-01-04 23:13:28
一直以來,在國人印象中,西方的各個列強國家,都是靠著火力優勢,才能欺負欺負其他落后的民族,他們的士兵作戰不夠勇敢,戰斗意志也非常的薄弱。
而實際上,無論是美英法德俄,都曾經歷過線列步兵時代,排隊槍斃這一戰術,如果西方列強的士兵,真沒有直面死亡的勇氣,根本不可能出現在歷史上。
和排隊槍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騎兵墻式沖鋒,也是靠著勇氣與嚴苛的軍規,才能得以實現。
明軍如果不是待遇有提升,還是以前那個熊樣,朱由檢把再好的裝備和戰術給那幫子文臣玩,也擋不住明軍的潰敗。
好在朱由檢不像上輩子,被那群道貌岸然的傻逼忽悠,只靠著自己慢慢猥瑣發育。
雖然為了這次已己之變,朱由檢來個大出血,把自己好不容易搜刮來的家底,基本上都掏空了,可一切都是物超所值的。
再說了,江南那幫子傻逼,大概是怕他太窮了,已經幫他找到了足夠的理由,在這一戰后,怎么也要狠狠地搜刮他們一波回回血。
回到明軍與建奴對持的戰場上,在前軍和左翼的友軍,與建奴激烈廝殺之時,右翼明軍的騎兵,也開始集結應戰。
在數量上,雖然是抽調了京城附近軍中大部騎兵,可明軍的騎兵依舊不過是只有九千多人。
而他們的對手,阿濟格帶著的右翼,光是鑲紅旗就有萬余人馬,再加上蒙古仆從軍的一萬多人,從數量上完全做到了碾壓。
可戰爭,從來都不是靠著雙方人數的多寡而決定,要不然就建奴那點微薄家底,早就被大明靠著雄厚的人口數量給抹平了。
雙方部隊的訓練情況,部隊的士氣,還有士兵的裝備,以及一部分的運氣,種種因素加起來,才是一場戰爭勝敗的關鍵。
“殺……”
看到明軍要與自己拼騎兵,阿濟格沒有半分猶豫,迫不及待的想要收取明軍送過來的人頭。
對于多爾袞說的明軍新式火銃,阿濟格多少還有些顧忌,可這些明軍居然玩騎兵,這不是看不起他阿濟格嘛?
“殺啊!”
聽到阿濟格的命令后,鑲紅旗和蒙古仆從軍,紛紛催馬向著明軍沖去。
特別是蒙古人,此刻更為激動,那個曹字大旗,在他們眼中是那么的刺眼。
在不久前的京師之戰中,曹文詔趁著他們不備,對蒙古軍營進行了無恥的偷襲,讓他們成為了建奴軍中的笑話。
在南下劫掠的時候,很多好處都沒撈到,就連那些低賤的漢軍,都敢給他們臉子看,如今,蒙古軍終于有機會,一雪前恥了。
看到建奴沖來,明軍沒有絲立即提高馬速,而是把戰馬的眼罩戴上,檢查了一下手中的馬槍后,才開始催動戰馬,正面迎擊建奴的騎兵。
在距離雙方距離靠近后,建奴騎兵開始向明軍騎兵射出根根羽箭,試圖殺傷或者擾亂明軍的陣型。
“砰砰砰……”
而前排的明軍騎兵,在做好防護的同時,也把他們攜帶的那幾把馬槍,統統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里面的子彈全部清空。
明軍這些騎兵,不光是士兵都配備胸甲頭盔,就連戰馬也得到了防護,建奴的騎射,給他們帶來的損失并不大。
而彈丸的威力,可是比弓箭大了許多,無論是蒙古人身上多年未洗,又加了一層防護的皮甲,還是建奴精銳的三層重甲,在翻滾的彈丸面前,都是起不到絲毫的作用。
不少的建奴騎兵或者戰馬,被明軍的子彈擊中,瞬間哀嚎嘶鳴著倒在地上,讓建奴本就散亂的陣型,更是嘈雜不堪。
在彼此距離只有二三十步時,這些前排的明軍,取下馬背上的長槍,排著密集的陣型,向著被打亂節奏的建奴沖去。
這時候墻式沖鋒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因為陣型比較密集,雖然人數沒有建奴多,可建奴因為陣型分散,沖鋒的速度又快慢不一,反而是成了以少對多。
“嘭!”
“噗!”
明軍密集的騎兵陣型,讓建奴的騎兵,根本沒有機會玩什么錯馬交鋒。
要么被明軍捅死,要么被明軍的戰馬撞翻在地,雖然也帶走了不少明軍騎兵,不過劣勢已經開始顯現出來。
特別是他們的蒙古仆從軍,坐騎是矮小的蒙古馬,雖然耐力持久,可體格上還不如建奴的遼東馬,與明軍的河套馬比著更是快要矮了一頭。
這樣的殘酷交鋒,讓本就是無數個部落組成,可以說是一盤散沙的蒙古仆從軍瞬間崩潰。
他們這一刻再也不想著報仇雪恥,紛紛想要調轉馬頭,往大軍交鋒的兩側逃亡。
只是戰場上想要往邊上跑,哪有那么容易,這些蒙古仆從軍不是被抓住他們空門的明軍砍殺,就是和后邊的戰友擠作一團。
后方督戰的阿濟格,看到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蒙古仆從軍,也是氣的牙癢癢,命令手下的親軍,將那些好不容易逃回來的蒙古人全部斬殺。
為了鼓舞士氣,挽回已經出現頹勢的戰局,阿濟格在賞了那幾個蒙古臺吉幾馬鞭后,帶著他們一起沖鋒。
只是建奴就算開始拼命,面對明軍的墻式沖鋒,也是被打的節節敗退,很快他們的陣型就被明軍的騎兵鑿穿。
建奴騎兵還沒來得及調轉馬頭再戰,就被等在他們前面的明軍線列步兵一陣收割。
阿濟格雖然有些氣急敗壞,可也不敢在明軍騎兵在身后的情況下,去攻擊那些步兵。
頂著明軍步兵射來的槍林彈雨,在損失了幾百人后,阿濟格終于帶著鑲紅旗和蒙古仆從軍,脫離了明軍射擊范圍,回過頭,與明軍騎兵再次進行了對沖。
在剛開始士氣最旺的時候,他們就不是明軍騎兵的對手,如今更是被明軍打的落花流水。
哪怕是阿濟格再威脅,那些蒙古仆從軍也開始摸魚,不肯再為建奴賣命。
無奈之下,阿濟格只能帶著鑲紅旗,挾裹著幾個蒙古臺吉的親軍,向明軍再一次的沖鋒。
人數不占太大的優勢后,建奴的鐵騎更是表現的不堪,被明軍打的幾乎崩潰。
看取勝無望,再打下去,自己都有可能交代在這里的阿濟格,帶領損失了近三四千人的建奴右翼,開始邊打邊退。
而那些明軍,并沒有見好就收,騎兵雖然說退到了后方,去蓄養馬力,準備著再次沖鋒。
可那些明軍右翼的步兵,開始排著整齊的隊伍,在鼓點的指揮下,不斷向著他們的位置逼近。
中軍中,黃太吉放下從晉商那里搞來的望遠鏡,站在瞭望塔里面色猙獰。
他身邊的那些親信以及建奴貴族,此刻也和他的面色一樣難看,讓這巨大的瞭望塔里死寂一片。
雖然后世所有人,都以為望遠鏡是歐洲人發明的,可實際上無論是望遠鏡,還是眼鏡都是中國人在很早前就發明出來了。
很多清朝之前的古畫上,都有帶著眼鏡的人物出現,像是單片眼鏡,更是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出現。
只不過在后世,因為華夏文明在大明滅亡后,被狗韃子搞得斷代。
他們不光禁止漢人研制新式火器,在文化和民生上的創新也被遏制,臭名昭著的文字獄,讓華夏文明倒退了幾百年。
這才讓西方有了機會,在打敗腐朽的滿清政府后,不斷的通過各種手段,去磨滅華夏文明對于世界的貢獻。
像是黃太吉使用的這款望遠鏡,雖然先進些,可也就是朱由檢改進后,讓那些民間制作眼鏡的工匠打造出來的。
對于這種創新,朱由檢并沒有在制作完成后,為了保密去囚禁,或者殺掉那些工匠,甚至是沒有限制他們的自由。
反而同意他們的商行也能生產,畢竟這時候的大明,禁海的只是朝廷,民間的海貿十分的發達。
要不然也養不出來那么多的大海盜,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晉商也在黃太吉的要求下,給建奴高價提供了不少。
不過對于這種情況,朱由檢并不是很擔心,望遠鏡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兒,就算沒有自己的改進版,黃太吉也能弄到簡陋版的,與戰爭進程并無大礙。
像是高爐煉鋼,燧發槍和拿破侖炮,還有火藥的改良,炸藥的研制,這些可以改變國運的利器,朱由檢是一點都不會往外放。
可以說,在明朝時期,華夏文明的發展程度,還是和西方旗鼓相當的。
只有后來華夏,被這些不肖子孫建立起來的滿清統治后,不光是阻礙了其自身文明的發展,也讓世界文明的進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那極致黑暗兩三百年,是無數國人心中的痛,從此以后偉大的華夏,再也不是世界中心,而是開始了西方中心論。
而作為這一慘劇的主要制造人,華夏民族的大罪人——黃太吉,此刻心情萬分的糟糕,自己壓上族運的驚天豪賭,似乎要輸了。
不光是黃太吉,就是其他的建奴高層,也是萬萬沒有想到,戰局會發展成這樣。
他們這一次,可都是快要拿出了八旗軍所有的家底,結果在野戰的情況下,各路居然沒有取得任何優勢。
特別是阿濟格那個廢物,在兵力占優的情況下,居然被明軍騎兵殺穿了好幾回,如今更是在明軍步兵的威脅下節節敗退。
“大汗,讓我帶人去支援一下阿濟格吧!要不然右翼的敗局會影響到整個戰場。”
阿巴泰看著快要被明軍打崩的右翼,憂心忡忡的說道。
他雖然不是建奴的四大貝勒,可也是老野豬皮努爾哈赤留下的兒子,自然不甘心自己的部族沉淪。
“七哥,你帶上兩個甲喇,不要去與明軍交戰,只要策應阿濟格所部,讓他能順利撤回來即可。
譚泰,你去傳令各部,與明軍脫離接觸后,回來堅守大營。
圖賴,你去告訴濟爾哈朗與索尼,收拾一些容易攜帶的金銀細軟,糧食除了能帶走的,統統一把火燒了,不能便宜那些明狗。
至于那些抓來的漢人,除了漢軍家屬,青壯和孔家人帶上以外,其余的老弱婦孺盡量殺光。
然后提前撤離,繞道前往龍井關,我會帶著大軍為他們爭取時間。”
聽到阿巴泰的話,黃太吉揉了揉自己發漲的太陽穴后,最后做出了這個艱難的決定。
哪怕是再心有不甘,黃太吉也知道,他們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拼光了這些八旗精銳,大金什么也不是。
而明軍,稍加訓練又會整合出一支強軍,到那個時候,就連遼東的老家都很難守住。
其他的建奴高層雖然同樣不甘,可思來想去也只有如此,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
快被打哭了的阿濟格,在阿巴泰帶來的援軍掩護下,且戰且退,和明軍脫離戰斗。
右翼的明軍雖然占據了優勢,可只要建奴不和他們正面打,而是圍著他們放風箏,明軍也只能原地防御。
被建奴的援軍逼停后,右翼明軍的步兵,沒有選擇再繼續追擊,而是開始挪動火炮,為接下來進攻建奴大營做準備。
右翼的建奴在撤軍,左翼和前軍也接到了撤軍的命令后,無論是莽古爾泰與阿敏,還是一直陪著正紅旗磨洋工的多爾袞,在這一刻都是松了一口氣。
隨著各部建奴退守到大營,大明與后金的這場規模空前也是絕后的大戰,以明軍勝利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