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淺談東林
- 崇禎,這大明不救也罷!
- 冬日里的暖陽喲
- 2776字
- 2023-11-30 00:20:17
成國公府被查抄一空之后,朱純臣還有他的直系,都被押到了菜市口處斬,作為主謀之一的朱純臣,更是被處以凌遲。
遠在洛陽的福王及其世子,見其與朱純臣謀逆的罪行敗露,在錦衣衛到達問罪之前,父子倆就在福王府,帶著家人舉火自焚,以逃避其犯下的滔天罪惡。
至于真相如何,無論是官僚集團,還是勛貴宗室都老老實實的做了鵪鶉。
反正在錦衣衛和東廠把福王的產業,搜刮一空后,新皇登基以來的第一大案,就此宣告結束。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在那里盼星星,盼月亮的東林黨人徹底失望了。
朱由檢即使是在穩固了權利之后,也并沒有按照他們東林黨預料中的那樣,鏟除魏忠賢及其黨羽。
甚至這一個多月,他只是在登基大典上,又和群臣碰了一次面。
其余的時間都是借口自己德行淺薄,以至于未能讓宗族和睦,要在宮中先帝的靈堂前懺悔。
你懺悔,你懺悔個嘚兒啊!
自己的親叔叔,連個圈禁的機會都不給,直接讓人家飛灰湮滅,你還有臉說懺悔。
小皇帝這種不要臉的直接擺爛姿態,真的是比他那個玩物喪志的哥哥還不如。
他這模樣就像是他爺爺萬歷皇帝的翻版,每日躲在宮中不上朝,讓他們這些噴子,都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特長。
即使他們想要聯系宮里的線人,看看小皇帝在宮里干什么,也因為之前魏忠賢的清洗,沒有了機會。
如今能夠接觸到皇帝的太監宮女,都換成了王承恩從信王府里帶出來的親信。
在前一段那血淋淋的殺戮震懾下,這些宮女太監,即使有人想收買,他們也不敢為了錢把一家老小搭進去。
以至于那些東林君子們,完全沒機會,知道朱由檢宅在宮里是在干嘛!
不過讓他們松了口氣的是,他們期待已久的王牌——孫承宗孫閣老,終于是在皇帝手書以及故交的勸說下,答應再次出山。
如今的孫承宗,已是年過花甲,本來他是不準備再入朝堂,畢竟接連不斷的打擊,讓這位一心為了大明的老人也是心灰意冷。
最主要的是,他現在也很迷茫,對于大明如今的時局,他自問也是無從下手。
不過最終他還是拖著滿身的疲憊,來到了大明的京師。
“要敢于發動群眾,勇于發動群眾,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最不起眼的百姓,才是最為強大的,只要整合起他們的力量,那我們就是戰無不勝的。”
紫禁城中的一處宮殿內,年輕稚嫩的小皇帝,此刻卻做起了老師。
只不過聽到他的講課內容,魏忠賢只覺得渾身惡寒。
雖然魏忠賢沒有進過內書房,可好歹也替木匠皇帝掌管過幾年朝政,這種危險言論,他老魏如何聽不出來。
若是其他人說這話,魏忠賢肯定是會在第一時間將其誅殺,包括聽到他這話的人,也都會斬草除根,免得這大明朝反賊四起。
不過散布這種危險言論的是皇帝,那就沒事了。
只要不殺他老魏,還有他那個寶貝侄子,這位爺干什么,大明第一忠良的魏忠賢,都是舉雙手雙腳支持。
不過這位皇爺,想要造自己的反可還行?
大明雖然如今內憂外患,可也不至于如此吧?
甩甩腦子里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魏忠賢靜靜的等著,在朱由檢講課結束后,他才走上前稟報。
“皇爺,孫承宗孫閣老已經到了,在等著皇爺您召見。”
聽到魏忠賢說孫承宗到了,朱由檢給這人數有三十余人的學生們,安排了今天的作業,然后就和魏忠賢一起去見見這位明末風云人物。
“臣孫承宗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到朱由檢和魏忠賢過來,孫承宗連忙從椅子上起來,對朱由檢行禮。
“孫師快快請起,幾年不見,孫師又蒼老了幾分,只是如今國事艱難,不得不讓孫師你坐鎮朝堂。”
看著眼前須發皆白的老人,朱由檢在他起身后,行了一個弟子禮后說道。
對于朱由檢的動作,孫承宗并沒有謙遜退避,畢竟他也知道了,小皇帝自登基以后,基本就不上朝。
如今看樣子,朱由檢還認他這個老師,那他正好就用這個身份,對朱由檢勸導一二。
“老臣有幾句話,想要單獨和陛下私談,不知陛下可否讓魏公公暫且退避一二。”
“這有何不可,魏伴伴,你先退下吧!”
朱由檢聽到后,對著魏忠賢揮揮手道。
“老奴遵旨。”
有些哀怨的看了孫承宗一眼后,魏忠賢退了出去。
這老頭,難怪人憎狗厭的,用屁股想,魏忠賢也知道這是準備說自己壞話了。
也就是現在,要是在先帝時,咱老魏怎么說也要讓你自己上奏請辭。
“孫師,先坐,有什么話慢慢說。”
朱由檢坐在龍椅上,接過王承恩遞過來的一杯茶,抿了一口后說道。
“陛下,臣聽聞陛下自登基大典后,就未再上朝處理朝政,如今我大明江山動蕩不安。
北有建奴犯邊,南有奢崇明之叛亂,陛下切勿因私情而費國事,如今應當勵精圖治,才能還我大明安寧啊!”
孫承宗也不客氣,直接就把心里的話說了出來。
不過看朱由檢那氣定神閑的模樣,倒是讓他有些詫異。
在孫承宗的印象中,朱由檢雖然聰明果敢,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才會一直想要表現自己,如今想想他登基后的表現,完全像是換了一個人。
或許這就是成長吧!
治大國如烹小鮮,一個國家的掌控者,需要的就是沉穩。
這樣的變化對于一個皇帝來說,并不是壞事。
如今大明風雨飄搖,要是按照新帝以前的性格,恐怕對于已經垂危的大明來說,反而是一種災難。
不過自己既然已經決定要入朝為官,那就要知道當今陛下的打算,要不然他孫承宗也不知自己到底還能為大明做什么。
“哈哈,孫師果然是一心為國,本來朕還以為孫師會讓朕誅殺魏忠賢,再現皇兄登基后眾正盈朝的局面。”
聽到孫承宗的話后,朱由檢不但沒有氣惱,反而笑的很是開心。
“眾正盈朝,唉!”
聽到朱由檢的話,孫承宗有些頹廢的嘆了一口氣。
“師傅如何看東林群賢?”
看到孫承宗的反應,朱由檢知道,自己這位老師,對東林黨也是失望透頂了,哪怕他也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
“空談誤國,黨同伐異。”
對于自己所屬的派別,孫承宗并沒有試圖為其美言,反而一針見血的道明東林黨的無能與虛偽。
“師傅如何看我大明。”
對于孫承宗的回答,朱由檢并沒有做出評價,而是接著問出了下一個問題。
“危若累卵!”
聽到朱由檢這個問題,孫承宗眼睛都紅了,半響后,才沉聲說道。
“是啊!危若累卵,可以說,我煌煌大明,是隨時都有可能崩塌,師傅的看法,與朕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如此局面,朕即使是猶如太祖皇帝那般勤政,恐怕也無濟于事。
當今的大明,朝堂姑且不論,中低層的官員,大部分都是東林門徒。
而無論是施政還是稅賦,依靠的,恰恰都是這些人,如果不做出改變,我大明恐怕真的距離亡國不遠了。”
雖說孫承宗這話,像是詛咒大明,可朱由檢卻只覺得欣慰。
孫承宗本人是東林黨人,甚至是東林黨的主要領袖,不過他和大多數東林黨人并不相同。
準確點說,東林黨算不得一個合格的黨派,其內部也是矛盾重重疊疊。
所以哪怕它擁有了影響大明走向的實際權利,也沒有發展出多么強大的勢力。
到最后,山河破碎,這些東林黨人在流寇和滿清面前,卻是完全的不堪一擊。
這些人也就是在自己窩里橫,名副其實的紙老虎,只要不遵守它的規則,不被它道德綁架,那它只能在暴力面前卑躬屈膝。
好在,這一次,朱由檢不再是從前那個少年,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
而道德,不好意思,東林黨尊崇的道德,在他朱由檢眼里,并不道德。
這兩樣大殺器失去了作用后,那些清高自大的東林黨人,也就是沒有了爪牙的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