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土地兼并
- 大明:老朱,求你把我貶為庶民吧
- 十一月森
- 2168字
- 2023-12-11 21:59:00
“哦?說來聽聽?”
“在我看來,或許可以建設一所軍事學校。”
“軍事學校?”朱標疑惑地看向朱昱,等待著朱昱后續的解釋。
“顧名思義,便是建立一所專門傳授軍事才能的學校,只要中高層武官都需要進入這軍事學校進行學習后,根據最終考核成績進行職位的授予。”
“一來,不但可以讓老去的將領可以將平生掌握的軍事技能傳承下去,使得國家軍隊不容易出現人才斷代的問題。
二來,則是可以通過讓軍事學校加強武將們的思想建設。”
聽著朱昱的解釋,朱標也是想到了朱昱剛才說文臣之所以能壓制武將,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國家每三年都有一次科舉,而現在朱昱提出這軍事學校顯然就是為了平衡這一點。
想明白其中關節的朱標,對于建立軍事學校來了興趣,想到朱昱剛才還提到一個詞‘思想建設’。
于是朱標問道:“這‘思想建設’是何意?”
朱昱沒有回答朱標的問題,而是反問道:“兄長認為宋太祖為何要杯酒釋兵權?”
朱標一愣,隨即便明白過來,看向朱昱道:“賢弟你是說...”
“沒錯,這思想建設便是為了防止武將興兵作亂。”朱昱接話道。
“其實一般而言,建國之后武將之所以能興兵作亂是由兩個因素構成。”
“其一便是有將領心生反意,且恰好執掌兵事,加之中下層兵士多是出身低微,未受教育,容易受到蠱惑。”
“其二便是朝廷在監管上的疏漏。”
“而思想建設便是在對于中上層武官進行軍事技能教授的同時,派專門的人加強軍士們忠君愛國的認知,甚至說若是有條件,應該對每一個士兵都進行思想建設。
這樣一來,一旦有將領要作亂,首先就得讓底下的每一個深受忠君愛國思想教育的士兵都被他蠱惑,這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這樣將領想要作亂的難度就會極大提高,只要朝廷的監察到位,當是能最大限度上防止有武將興兵作亂。”
朱標聽著朱昱的講解,目光一亮,拊掌道:“不錯,賢弟此法當可行!”
朱昱淡然一笑:“兄長,愚弟也只是提出一個建議,給出了一個大致思路,其中是否能施行,或者說若要施行又該具體如何去做,還需要細細思考完善才行。”
朱標眉目間都流露著欣賞之意道:“賢弟,你不必過謙,為兄認為此法非常不錯,這次回去我就向父皇呈稟此事。”
說完,朱標突然想起,關于導致歷朝歷代滅亡的另一個因素還沒有說。
于是朱標問道:“賢弟,那導致歷朝歷代滅亡的第二因素又作何解?”
見朱標詢問,朱昱喝了口茶開口道:“我們還是以史為例來講述這個問題。”
“漢朝的黃巾之亂、唐朝的黃巢之亂,乃至元末的紅巾軍起義其實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大規模的百姓活不下去了。”
“兄長,你可知曾經那些世家豪門、現在的士紳豪族擁有成百上千畝的土地是從何而來?”朱昱突然問道。
朱標不假思索道:“自是來自百姓。”
“不錯。”
“不管是曾經的世家豪門,還是現在的士紳豪族,他們都是不斷利用各種手段兼并百姓的土地,這樣就使得越來越多的百姓失去了為之生存所需的基本保障,逐漸變成那些文官口中的刁民、流民。”
“其實底層的百姓所想要的很簡單,只是一塊能養活一家老小的耕地便知足了,若是能有一口吃的誰又愿意遠走他鄉,行殺頭之事呢。”
“是啊,若是能有一口吃的誰又愿意冒險呢。”
朱標在一旁的感嘆道。
此刻朱標不由想起曾經朱元璋為了征戰四處奔波,家中只有他和母親馬秀英的日子。
那時雖然不至于吃不飽飯了,可是朱標能感受母親馬秀英對于朱元璋每次征戰的擔憂,因此為了穩定朱元璋的大后方,馬秀英也是夜以繼日地忙碌著。
這一切都被作為長子的朱標看在眼里,只是那時他還小不能做什么,但是那段時間的經歷卻是讓朱標記憶深刻。
可以說朱標之所以能有如今的溫厚良善的性格以及勤于政事大都是受到馬秀英的影響。
“這也是為何我說大明幾百年后可能重蹈唐宋覆轍的原因。”
還沉浸在記憶中的朱標,突然聽到此話,也是立即回過了神,看向朱昱道:“賢弟你是說,我大明幾百年后也會出現如黃巾之亂的情況?”
朱昱平淡地回道:“兄長,為何不會呢?”
“如今的士紳難道沒有掌握大量土地?難道這些士紳就不會兼并百姓土地?更何況如今士紳還享受著稅糧和徭役的減免,有了這一‘利器’,不出百年大明的土地就會被士紳大量兼并。
到時一定會發生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情況!”
朱昱語氣一沉道:“明明經過了百來年的發展,結果朝廷一統計國家耕地發現數量竟然還不如開國之初,人口在這百年內亦是幾近沒增長。”
“兄長你認為這百年發展下,土地和人口去哪呢?”
說著,朱昱將目光投向了朱標。
看著朱昱投來的目光,朱標仿佛感受到一股莫名的情緒,似憤怒、似哀傷、似無奈。
“這...”朱標一時語塞。
察覺到自己有些失態了,朱昱收回目光,平息下內心情緒方才道:“由于朝廷給予士紳免除徭賦的特權,這讓他們可以想盡辦法使得尋常百姓破產甚至背負大筆欠債,從而實現土地的兼并。
而有些百姓甚至會主動投獻,成為士紳的佃戶,目的只為了逃避徭賦。
如此一來,朝廷收不上稅,便會再加重百姓的稅賦,進而導致更多的百姓投獻,朝廷就更收不到稅,就會再次加稅,如此陷入惡性循環。
結果便是富了士紳,窮了百姓和朝廷,一旦遇到災年,士紳也會壓榨百姓身上不多的油水,那么不堪重負的百姓只能舍棄戶籍成為流民,流民為了一口吃的便會形成組織劫掠富戶。
由于為官者又多為出自士紳富戶,到時地方上報朝廷便是流民作亂請求朝廷清剿,朝堂為了穩定便會出兵,出兵就需要糧草,可是我剛才也說了,這時朝廷已是收不上多少稅了。
到時朝廷又會加稅,這樣下來又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直到朝廷再也支撐不住,或者說被外敵乘虛而入導致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