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淺析
- 大明:老朱,求你把我貶為庶民吧
- 十一月森
- 2009字
- 2023-12-09 23:23:00
“自無不可。”
說著朱昱便帶著朱標朝書房走去。
來到書房,朱昱將已寫好的《天工開物》上篇遞給朱標。
“兄長,這就是上篇的內容。”
朱標接過稿紙有模有樣地翻看了起來。
看著朱標翻看的模樣,朱昱已是確定了自己這上篇的內容應是被朱元璋和朱標看過了。
想到這次稿紙沒有丟失,朱昱不由想起上一世聽過一段關于錦衣衛的故事。
說是一日朱元璋在朝會上突然詢問一位大臣,問他為何昨晚不開心。
那名大臣還疑惑朱元璋如何知道他昨晚不開心,然而卻見朱元璋拿出一副畫,畫中正是將那位大臣不開心時的表情惟妙惟肖的描繪了下來。
頓時嚇得那位大臣冷汗直冒。
結合這個故事,朱昱覺得朱元璋派來監視自己的那人是個謄抄高手也就不以為奇了。
此刻朱標已是看到了關于土豆等作物的描述,只見紙張上關于土豆的畝產確實如他在皇宮中看到的一樣,26石。
“果然是沒有抄錯嗎。”
朱標暗自道了一句,隨即神色驚疑地看向朱昱問道:“賢弟,這上面記載著的土豆真的存在嗎?”
在朱標的目光注視下,朱昱給予了肯定的答案。
“真實存在的。”
得到肯定的答案,朱標追問道:“那這土豆有著26石的畝產量也是真的?不是賢弟你一時筆誤?”
朱標滿懷期待又有些忐忑的看著朱昱。
對于朱標的反應,朱昱也沒感到意外,畢竟土豆這東西很難不引起注意。
“確實能達到26石的畝產量,并非筆誤。”
聽到朱昱的話,朱標再難以淡定了,語氣激動道:“這般作物賢弟可有?能否讓為兄看看。”
朱昱只能攤攤手無奈道:“兄長,不瞞你說,我也很希望我有,可是問題是我也沒有。”
“正如我在這上面所寫,這土豆是生于海外的作物。”
“若是兄長要問我是如何知道這海外有土豆這作物以及如何確定這土豆有著26石的畝產,我一時也無法跟兄長說清楚,但是兄長放心,我可以保證在這書中所寫都是真實存在的。”
聞言,朱標有些失落,轉而問道:“賢弟既然說是在海外,可是知道這土豆具體在海外何處?”
朱昱則是沉呤了片刻才回道:“兄長,此物所在之地距我大明相隔著汪汪大洋,若是以我大明如今的船只前往,至少也要數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尋到這土豆所在之地。”
“竟是如此遠。”朱標失落的情緒溢于言表。
看著情緒低落的朱標,朱昱也是無奈,誰讓他現在所獲得的獎勵中就沒有關于航海方面的內容。
唯一跟大海相關的還是那【海產品知識總匯】。
“也許之后會獲得關于航海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到時說不定可以推動一下大明航海技術的發展,但眼下自己確實是沒有辦法。”
“而且當下大明的底子還無法支撐派出艦隊遠航的前期投入。”
朱昱暗嘆一聲,隨即又對朱標道:“兄長,其實如今我大明剛經歷戰亂,還有許多的荒地未被耕種,雖然一時無法尋得這土豆,但是若能快速恢復大明現有耕地的耕種,亦能養活不少的大明百姓。”
“而且隨著大明修生養息,我相信不需要太久的時間,我大明當可出海尋這土豆,到時候再耕種這土豆于我大明而言也不遲。”
聽到朱昱的話,朱標也是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
“賢弟說的沒錯,當下我大明應當盡快恢復全國的耕種,尤其是北方。”
“這么多年來,北方久經戰亂,百業凋零,民生疲弊,當需要朝廷著重治理,恢復民生。”
見朱標精神奕奕,充滿干勁的模樣,朱昱不由想著:“若是大明是這位太子治理下,當是不會輸于永樂大帝。”
不知朱昱所想的朱標看了看手中的稿紙,抬頭看向朱昱贊道:“賢弟當是大才,不但長于軍事,就連這農桑之事亦是相熟,我大明有賢弟當是國之幸事。”
被朱標這么一夸,朱昱有些不好意思道:“兄長過譽了,其實這書內容,我也只是幸得于先賢,其實若真要我下地耕種,我當遠不如辛勞的大明百姓,這大明未來還得看大明百姓。”
聽到朱昱的話,朱標只當是朱昱為人謙遜,笑道:“賢弟大可不必這般謙虛。”
“只是眼下還有北元未滅,這北方時有戰亂,所耗頗巨,倒是苦了百姓。”
朱昱想了想,猶豫了幾許方才看向朱標:“兄長,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標看著朱昱面露遲疑,心中稍微疑惑后,似是明白了什么,溫和的開口道:“賢弟你有何事講與為兄便是,此處就你我兄弟二人,當是無礙。”
聞言,朱昱整理了一下內心想法,開口道:“若是大明按照如今的發展趨勢來看,最多三百來年的時間后便如唐宋那般走向滅亡。”
朱標眉宇一動,看向朱昱語氣平和地問道:“賢弟何出此言,可是你看出了什么?”
見朱標并沒有因此生氣,朱昱稍微松了一口。
“朱標的性格確實溫厚,要是老朱怕是直接怒目而視了。”朱昱內心暗道。
見朱標性情如此溫和,朱昱也放開了些,沒有急著回答朱標,而是說道:“自始皇帝一統以來,兄長可知歷朝歷代國祚如何?”
不待朱標回答,朱昱已是開口道:“細數歷朝歷代,國祚長久者只有漢、唐、宋。
其中漢分兩漢,西漢約210年,東漢約196年,宋朝亦分兩宋,北宋約167年,南宋約152年,而唐朝約290年。”
聽著朱昱的訴說,朱標不由沉吟思索起來。
而朱昱繼續道:“細讀漢、唐、宋史料,三朝的滅亡的緣由雖有差別,但歸根究底無非因為兩個方面的因素。”
聞言,朱標疑惑地抬頭看向朱昱道:“不知是哪兩個方面?”
“其一,皇權衰落,朝廷腐敗!”
“其二,百姓活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