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未來的必然
- 好萊塢娛樂人生
- 天馬非馬
- 2046字
- 2024-03-10 11:00:00
一波人去,一波人又來。
肖恩在約定的時間面見了幾個作家槍手。
稍微聊了聊后就給他們發布了任務,讓他們按照要求回去寫一段故事的開頭,完了再決定是否要合作。
創作這種事,除了最基本的故事性和邏輯性,作者的個人風格也必須考慮進去,并且還是重要因素。
肖恩也是有追求的,力求將來的成品能夠接近記憶中原作的水平,至少也不能差太多。
否則,所謂的IP效應可能就不那么強了。
圖書的銷售版稅是一方面,影視改編的收入,以及各種有可能的周邊授權,又是一方面。
這些可都是錢。
前世他聽說哈利波特的各種授權,數量多達上千種,僅僅只是授權費就讓吃瓜群眾目瞪口呆。
而其它各方面加起來,相關利益方更是賺的盆滿缽滿。
在他穿越前,據不完全統計,這個IP所創造的總收入已經超過了350億美元,是全球最賺錢的十大IP之一。
350億!還是美元!
想想都讓人顫栗。
不過他穿越的有點晚,哈利波特圖書半年前就已經出版了。
至于影視版權,肖恩倒仔細思考過,他不是沒有機會。
只是這個機會并不大。
根據前世了解的消息,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出版后沒多久,羅琳就主動將副本投遞給了電影制作人大衛·海曼,目前這本書應該已經在對方書架了。
雖然據說大衛冷落了這本書幾個月,但最終還是在1998年開始了接觸洽談,并于1999年正式談攏,促使羅琳將影視版權出售給了華納兄弟。
現在馬上就要到圣誕節了,翻個篇就是98年。
而他,一沒有羅琳的蹤跡,二沒有強大的實力,最初穿越過來在醫院里走了一遭,略微修養后,兜里甚至只剩下不到一千美元。
雖然抵押房子得到了140萬,但他從來沒想過用這筆錢去購買什么版權,也不會那么做。
先不說短時間找不到羅琳,就算找到了,人家愿意把版權賣給他嗎。
看看羅琳對華納的各種要求就知道,她明顯不會讓人隨便糟蹋了自己的作品,以肖恩的資歷背景,如何能取得信任?
一個20歲的同行來購買自己作品的影視改編權?
這個同行既沒有強大的背景,也沒有廣泛的人脈,夢想當個大導演,卻還沒有從學校畢業,唯一一次嘗試制作影片,還將自己虧得血本無歸……
在不認可他能力的情況下,肖恩唯一能夠獲得改編權的可能,就是使用更多的富蘭克林去砸。
這是個現實的世界,錢能不能通神肖恩不知道,但將一個女作家砸到腿軟,肯定可以。
現在的羅琳可不是什么億萬富翁。
然并卵,他并沒有那么多錢。
140萬本來就不多,何談‘砸’字?
而縱使推翻種種不可能,肖恩覺醒王霸之氣,虎軀一震,讓羅琳真將改編權賣給了他。
然后呢?
抵押房子的資金不用來快速錢生錢,反而變成了一個作品的改編權,沒有錢他拿頭改編?
不能快速回籠資金,房子都要被收走,生活都是問題。
至于帶著改編權和大公司合作,好萊塢從來不缺少項目,別人更看重的,往往是帶著這個項目來的人。
同一個項目,由他帶去華納,和由大衛·海曼帶去華納,絕對是兩種待遇。
而就算排除了千難萬險,以他的身份談判,未來又能獲得多少利呢?
更別說好萊塢光輝表象下,可從來不缺少黑暗之處。
所以說,他從來就沒想過用抵押來的初始資金去屯什么版權,也不會那么做。
以最快的速度錢生錢才是最好的。
雖然自己拍的電鋸驚魂也不是百分百就能成功——沒人能保證百分百。
但總歸成功可能性很大。
畢竟他前世本來就是導演,制作的又是成功過一次的作品。
而只要成功了這次,有了錢,之后自然就能有更廣闊的施展空間。
哈利波特雖然是顆搖錢樹,但也不至于眼里只有它。
一個是很大可能在短期內獲得成功,另一個是很大可能拿不到版權,拿到了也沒能力制作,制作了依然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成功,而且周期漫長,其中的差別顯而易見。
更別說等到電鋸驚魂分了賬,到時只要羅琳還沒賣出去,他就仍然有一絲可能。
只是說這種可能會隨著時間流逝,羅琳與華納接觸上,越變越小罷了。
肖恩對此倒也沒有什么執念,順其自然就好。
老天爺讓他回到這個時代,擁有更年輕的身體,更多的機會,本來就是一筆無法估量的財富。
肖恩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了,從來沒想過要把所有東西都攥到自己手里,那根本不可能。
畢竟從現在往后幾十年,到他穿越前期間,出現的賺錢的電影完全可以說難以計數,他不可能也沒辦法全抓在手里。
那些根本不知道的,知道但沒想起來的,早就注冊了劇本的……
未來可能會有很多大賣項目與他失之交臂,肖恩早就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這是必然。
搖了搖頭,將發散的思緒收斂回來。
“凱蒂絲,給我換一杯咖啡!”
肖恩伸了個懶腰,打開電子郵箱翻看場地勘探員發來的廠房照片。
從內到外,從遠到近,各個角度都有。
看照片他覺得還不錯。
凱蒂絲將咖啡小心的遞到旁邊,等了會兒提醒道,“編劇們到了。”
肖恩下意識看了眼時間,點頭表示已經知道。
“你們好!”
五分鐘后他與幾人見面。
攏共四個編劇,三男一女,都是非工會成員。
說起來,作為好萊塢三大線上工會之一,編劇工會如今是最沒牌面的,自從90年代以來,已經一年不如一年,崗位覆蓋率在不斷降低。
往前數十來年,編劇工會完全不是這個樣。
80年代中期,其成員一度占據了美利堅影視行業內95%的編劇崗位,堪稱恐怖。
然而如今,考慮到成本問題,某些好萊塢影視公司,比如不愿透露姓名的天使娛樂,卻更加青睞非工會編劇,可以想見,未來編劇工會的地位還會不斷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