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鎧甲制造 重甲浮屠!
- 大秦小皇叔
- 薪火炎黃
- 2009字
- 2023-12-27 22:34:59
不知不覺中,一個月的時間轉眼即逝。
“轟隆??!”
伴著一個個熔爐被打破,通紅的鐵塊堆積于不斷。在工匠們不懈努力之下,增加了不少精鐵產量,加上先前的積累如今的總量已然超過了兩萬斤。
聽著耳邊不斷傳來的敲擊之聲,子祤的臉上不禁露出一抹笑容。
雖然如今的生產速度距離他的目標還有很遠的距離,但已經是個很好的開始了。
如今應當考慮打造新式武器于鎧甲,畢竟只有軍隊戰力更加強大,才有底氣抵御種種未知風險。
關于武器上,他早就有了具體規劃。
首先,鐵鷹銳士屬于全能型特殊部隊,需要適應不同環境下的作戰任務,各類武器自然也都不能少的。
大開大合的長刀,適用于騎兵沖鋒。新式勁弩也在研發之中,用不了多久就能裝備上了。
還有貼身搏殺時所使用的斷刃也不能少,方便于滲透刺殺。
除此之外,子祤還打算以唐橫刀為原型,制造出更具殺傷力的近戰兵器,既可作為馬戰兵器,又同樣適用于步卒。
所有兵刃一律采用精鋼打造,無論是韌性還是鋒利程度,都將達到極高水準。
可以肯定,當今世界列國,應當沒有任何一支軍隊的裝備可以與之媲美,甚至連望其項背都做不到。
而真正讓子祤有些為難的,卻是軍隊鎧甲的制作。
原本打算將鐵鷹銳士身上的青銅甲改造成輕甲繼續裝備,不過感受了鋼鐵與銅器的差距之后,卻是果斷的放棄了原有計劃。
無論是輕甲還是重甲,都必須使用更好的材料。
不過如今鋼材的產量太低,能夠供給兵器打造已經很不容易了,根本無法再支撐整副盔甲的制作。
所以經過再三考慮,子祤還是決定鎧甲的材料與精鐵為主,部分位置以鋼材進行填充。如此方才在最大程度上節省成本。
另外,在甲胄的選擇上也是很有講究的。
首先是輕甲,它適用于輕騎兵,而要求便是在具備良好防御的同時盡可能的降低重量。
如此一來,才可保證充足的機動性,發揮出迅疾如風的戰斗特長。
一番思索之后,他決定將鎖子甲定為首要選擇。
所謂鎖子甲,便是由許多鐵鎖片拴緊而成的一種鎧甲。
一般為上身甲,上能護肩臂,下至護膝。鐵索片的大小與硬幣相當,不僅對身軀造成的壓力更小,對冷兵器也有著較強的防護能力。
除此之外,鎖子甲還有個最大優點。
那就是相對比板甲而言要更加輕便靈活,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精簡過后的鎖子甲其重量不過二三十斤。
并且還可按需要與其他鎧甲并用,以增加防護范圍和強度,屬于一種頗為實用的甲衣。
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制作起來有些麻煩,在細節上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打磨。
至于重甲,制作難度相對要更大一些,但也更加重要。
以如今的科技水平來講,只要是在平原戰斗,重甲騎兵基本上就是無敵的,極少有能夠克制他們的存在。
如床弩與投石車這樣的攻城器械,威力或許足夠,但很難對沖鋒中的騎兵產生威脅。
好不夸張的說,一支千人規模的重騎,足以將數萬人的尋常士卒殺的丟盔棄甲,這是緯度上的碾壓。
一番思索之后,其心中產生了兩個待定選項。
其一便是,赫赫有名的王牌軍隊鐵鷂子。
西夏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云飛。
鐵鷂子乃是標準的重甲騎兵軍團,在戰斗中以鐵騎為前軍,步卒配合策應。
鋼鐵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沖擊之,步兵挾騎以進。
千年之后,西夏便是憑此鐵騎橫掃八方,所向睥睨。
第二個選擇,便是眾所周知的鐵浮圖。
此兵種乃是扎甲形制,具備披膊,甲身,腿裙,兜鍪簾葉等。兜鍪處的頓項皆披下,閑時可掀上去,戰時垂下,保護脖頸和面部。
鍪極堅,止露兩目,槍箭所不能入。兀術披白袍,乘甲馬,以三千牙兵督戰。兵皆重鎧甲,號鐵浮屠。
披兩重鐵兜鍪,周匝皆綴長檐。
鐵浮屠的甲胄是整鍛而成,砂鋼的特殊工藝讓甲胄足有兩千次折疊,這些折疊在被沖擊和切削的時候會逐層破裂,同時吸收掉力量。
甲胄不僅覆蓋騎手全身,也覆蓋到戰馬,關節處都有軟鋼機括,全無死角。戰馬間用帶刺刃的鐵索相連,奔跑起來往往掛滿來不及避讓的輕卒尸體。
而在整鍛鎧的包裹中,武士們幾乎是無敵的,箭雨、劈砍甚至投矛往往都只能留下白色的劃痕。
甲胄和馬背上都有掛鉤和支架,長兵器被固定在馬背上。
如槍戟一般沉重的兵刃,即便士兵不刻意發力,單單是被胯下戰馬帶動,也能輕易貫穿最厚重的盾牌。
鐵浮屠很少裝備近戰武器,因為武士事實上只是操控者,而非傳統意義上的騎兵。他們很少有下馬作戰的機會。
即使死去,扣連緊密的戰甲也會將他們固定在戰馬上。
如此設計便是為了避免傷者墜馬,畢竟在兩軍交鋒之中,騎兵落地基本就意味著死亡了。
有了全副武裝的鎧甲,鐵浮屠的全身幾乎是無人能夠靠近的。重裝鎧甲沖擊時的殺傷力令人生畏,一般的士兵根本不敢沖鋒陷陣。
說實話,無論是鐵鷂子還是鐵浮圖,都是極為強悍的騎兵。
但它們都有著同一個缺陷,那就是鎧甲過于沉重,無論對于士兵還是戰馬的壓力都太大了,無法進行長時間戰斗。
這兩種軍隊的鎧甲都是子祤心中的上上之選。
不過如此甲胄,都具備較高的技術難度,尤其是鐵浮圖更是采用先進的砂鋼打造,這種東西恐怕放眼全世界都弄不出來。
一比一復制是不可能的,只能以此作為模版,在合理范圍內進行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