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冶鐵成功 百煉成鋼!
- 大秦小皇叔
- 薪火炎黃
- 2027字
- 2023-12-26 17:58:36
在子祤的指導之下,數十個熔爐制作完畢,一眼看去滿滿的粗糙簡陋之感。
沒辦法,這個時代的科技水準只能做到如此程度了,黏土熔爐的優點在于方便制作且難度較低。
而缺點也同樣明顯,那就是全部都是一次性用品。甭管煉鐵能不能成功,都無法進行二次使用。
可即便如此,依舊代表著當今的頂尖工業水準,能夠自由生產鐵器本就是工業的一大進步。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匠人也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到了煉鐵大業之上,由于前者許諾了豐厚的好處,一個個干起活來也頗為賣力。
不過對于煉鐵之事大部分工匠還都是第一次接觸,并不熟悉,所以剛開始時的失誤還是少不了的。
但是頭一天就毀掉了七八座熔爐,有個甚至直接炸裂開來,差點把周圍的人都給崩了。
對此,子祤的意見只有一條,那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鐵是必須要搞出來的,這是工業基礎繞不開的一道關口,哪怕碰到再多問題也要干下去,絕對不能放棄。
隨即再次提高了工匠薪酬,并給出了傷亡補貼,凡是工作過程中造成的意外,都將獲得高額補償。
若是沒了性命,其家眷都將由官府負責贍養。
有了這般承諾之后,工人們也沒有了后顧之憂,當即更加拼命的展開工作。
終于在毀了二十幾座熔爐之后,終于有人煉出了第一爐鐵塊。雖然品質不算很高,但總算見到了勝利的曙光。
子祤興奮之余,重賞了那名工匠,并根據其經驗對熔爐與煉制方法進行改良。
有了第一次成功之后,接下來的活就好干多了,經過不斷改進與經驗積累,很快更多鐵塊被成功煉了出來。
無論是成功率還是品質都在直線上升。
如今每日所產出的合格鐵塊已經達到了數百斤,并且還在穩步上漲。
對此子祤自然是無比樂意,畢竟有了這些材料,自己的重甲騎兵就要不遠了,他仿佛已經看到三千鐵鷹銳士身披鐵甲橫掃四方的場面。
不過如今冶煉出的鐵還是最為基礎的生鐵,其韌性與硬度雖然遠勝銅器,但依舊達不到其心中的標準。
在他的規劃中,真正好的兵器鎧甲乃是使用上等精鋼打造而成,如此才能在戰爭中碾壓當下的主流裝備。
而鋼的產生卻比鐵要更加麻煩。首先我們要知道鋼與鐵的主要區別在哪里。
從科學角度而言,鋼是以鐵為主要成分,與碳等其他元素共同構成合金。
根據含碳量,鐵又可分為生鐵與熟鐵。生鐵的含碳量較高,熟鐵的含碳量較低,而鋼的含碳量則介于兩者之間。
因此,想要得到鋼材,最簡單的方法有兩種。
其一便是做減法,可以通過除去部分碳元素將生鐵提純,以目前的科技水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敲擊捶打。
所謂百煉成鋼,顧名思義便是通過千百次錘煉而成的鋼。
或是在熟鐵中加入碳的方式,來制造鋼。
其過程說來也不難,就是把鐵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后進行反復鍛打,將鐵中剩余的雜質物清除出去,使其更加純凈。
除此之外,鐵塊在鍛打的過程中也會變得更加均勻、致密。而在這般不斷打磨之后,更加堅韌的鋼材也隨之誕生。
這種方法的好處便是操作簡單,但凡經驗豐富的匠人通過幾日的嘗試基本都可以掌握要領。
取粗鐵,煅之百余火,每煅稱之,至累煅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煉不耗矣。
反復錘煉一塊燒紅的鐵塊,然后放到冷水里,等冷卻后,繼續燒紅捶打,周而復始,要反復很多次才能成功。
此外,還要將燒紅的鐵放到冷水之中進行冷卻,這個過程名為淬火。淬火的目的是強化鋼件,充分發揮鋼材的性能,提高其耐蝕性等。
在打造刀劍兵刃之時,基本上都免不了這個步驟。
而此鍛鋼之法的不足之處便在于消耗的時間與人力成本更高,畢竟想要完成百煉成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個過程是枯燥而漫長的,而且對于體力精力的消耗也同樣巨大。
除此之外還有令一種處理方式,那就是做加法。
首先要將生鐵融化為鐵水,然后在鐵水中加入氧氣、鐵礦石等物質,使其與鐵水中的碳發生反應,從而降低鐵水中的碳含量。
之后再將提純過的鐵水灌入模具,冷卻后就制成了鋼。
這種法子在流程上更加簡單,而且效率也更高,屬于后世較為常用的煉鋼之法。
但其難度卻比上一種要更大,首先生鐵在一千五百度以上才會化為鐵水,并且要保持溫度穩定,這一點會是較大的挑戰。
如今用黏土堆出來的熔爐實在太過簡陋,很可能都承受不了如此高的溫度。
其次,各種元素與鐵之間的配比融合也需要經過不斷的實驗摸索,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以現在的情況,想要鍛鋼肯定還是要以捶打之法為主。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還是灌鋼法更加具有潛力。
畢竟無論是工業發展還是基礎建設,所需要的鋼鐵都是難以計算的,單靠一下下捶打得到猴年馬月才能完成。
所以,想要快速發展,兩種鍛鋼之法都不能放棄,齊頭并進才是王道。
不知不覺中一個月時間過去了,經過諸多匠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渭南郡已然積累了上萬斤精鐵。
這個產量放在后世之中或許不算什么,甚至連毛毛雨都稱不上。
可在如今的時代無疑是極為驚人的,要知道就算是以如今大秦的國力,一年內也僅僅只能煉制出幾千斤精鐵罷了。
等以后冶煉技術更加成熟一些,就要著手去搞更加專業的高爐了,如今這用泥巴糊出來的爐子實在太不禁用了。
單是建造一座座熔爐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若單單只是一郡之地還好,可未來需要供給的可是整個大秦乃至九州大地。
如此產量,著實是跟不上發展節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