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慷慨世家 偉大發明!
- 大秦小皇叔
- 薪火炎黃
- 2009字
- 2023-12-19 18:11:13
馮勝抬手撫須,面色不變的回了一句:“安平君此舉利國利民,我馮家自然是支持的。”
徐家主微微挑眉:“支持自然是應該的,但究竟怎么個章程還得馮兄帶個頭。”
雖然不愿承認,但馮家確實是如今渭南勢力最大的家族,只有知道對方的意思,他們才好做出判斷。
馮勝聞言卻是沒有直接回復,而是抬了抬手淡淡道:“不急,稍等,稍等。”
說著,抬眼朝著門外看去,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其余眾人見此也順著前者目光看去,卻并未察覺任何特別之處,隨即開口道:“馮兄還有客人?”
馮勝微微一笑,并未作答,正當其余人等還要追問之時,一道倩影款款而至,邁步來到大廳之內。
“玉瑤見過各位叔伯!”
抬眼看去,只見一名端莊秀麗的女子優雅的行了一禮,正是馮家之女馮玉瑤。
見其到來,幾位家主也是略帶驚訝,隨后起身回禮。雖然對方只是一個晚輩,但如今卻是安平君身邊的人,身份地位自然有所不同。
“玉瑤來了,坐吧。”
馮勝笑著招呼了一聲。
前者點了點頭,隨即大大方方的落座,然后看了在場眾人一眼,不卑不亢的道:“諸位叔伯今日來意我也清楚,正因此父親才特意讓晚輩過來一趟。”
“玉瑤侄女能來自然是最好的,你如今是安平君的人,知道的肯定比我們更多。”
徐家主微笑著說道,說實話他還是挺佩服馮家的魄力與眼光的,若非家中沒有嫡女,他也不會落于人后的。
“玉瑤不過一介侍女,了解的也不多。唯一清楚的便是君上似乎要有大動作了。”
馮玉瑤淡淡回道。
“大動作?莫非要對我等世家下手!”
一人大驚失色,孟家覆滅的慘狀依舊歷歷在目。
馮玉瑤見此解釋道:“誤會了,安平君這次并無惡意,反而是在做一件大好事。”
眾人聞言松了口氣,隨后拱手道:“不知是什么好事,可否細細說明?”
馮玉瑤接著道:“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大致是要將渭南打造成前所未有的經商之地,在不久的將來,周邊地區甚至其它國家的商人都將匯集于此。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安平君才要重新修建道路,畢竟只有來往便利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到來。”
“原來如此。”
眾人心中了然,雖然還不能真正弄清楚其中的門道,但大致意思卻是懂得。
“若真能如此,對我等來說還真是件好事。如果能在石碑之上留下家族印記,到也不失為一個名傳列國的機會。”
話音落下,不少人亦是心頭一動,人生所求無過名利,利他們有了可在這個時代中獲得名望卻是太難了,尤其是對于商人來說。
而要真的能將名字可刻在石碑上,或許是條建立聲名的捷徑。
就在這時,卻有一人略顯遲疑的道:“將渭南道路重修一遍,至少也有著數千里的路程,若十里一碑,就意味著會立下幾百個石碑。
想要真正將名聲打出去,少說也得刻下數十篇碑文才行,這就需要幾千金了。”
聞言,其余眾人亦是皺起眉頭,數千金即便對于他們這些大家族來說也不是個小數目。名聲雖好,可錢卻是命根子啊。
見此情形,馮玉瑤神色一動,隨即看向主位之上的馮勝道:“此言有理,既然叔伯們有此顧慮,那父親咱們就多出些力吧?”
“嗯,安平君既有此意,老夫就算傾家蕩產也要相助。”
馮勝沒有任何意見,一臉堅定的點了點頭。
見此,其余眾人卻是神色一動,正所謂商人逐利,各個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這老馮怎會做如此賠本的買賣?
徐家主開口道:“玉瑤,我們這些人也算是看著你長大的,要是真有什么消息還請明說。無論好事還是壞事,咱們一起扛著便是。”
“確無隱瞞,只是安平君向來出手大方,想來是不會虧待忠心之人的。”
聞言,眾人不禁對視了一眼,這話中的含義值得推敲,看似是場面之言,但其中似乎又透露出了不少信息。
想當初安平君為了籌集糧食,可是狠狠宰了他們一刀。
不過沒過多久出糧最多的馮家就接管了孟家的產業,之后甚至還掌控的雪鹽生意,一舉坐穩了第一大家族的位子。
如此說來,這一次……
在場的都沒有蠢人,當即就聯想到了諸多關節,徐家主眼前一亮,當即開口道:“既是安平君的意思,徐家定鼎力相助!”
其余幾人亦是紛紛表示:“不錯,如此利國利民之舉,理當大力支持,老夫這就回去籌集錢財!”
見眾人如此慷慨解囊馮玉瑤不禁微微一笑,這么多年來,可還沒見過幾大家族如此團結一致呢……
府邸之內,子祤把玩著手中竹簡,默默思量著。
正當這時,一道身影緩緩走了過來,恭敬行禮道:“玉瑤拜見君上,您吩咐的事已經辦妥了。”
子祤看了其一眼,點頭道:“不錯,辛苦你了。”
對方在馮家的言行自然是他所授意的,有些話旁人來說比自己親口說更加合適。
子祤看著手中竹簡,似是隨意的開口問道“你不覺得用這東西書寫有些太過麻煩了嗎?不僅笨重,而且書寫的文字也十分有限。
即便是一部《論語》也需要上千卷竹簡,頗為不便。”
雖然不太明白前者意思,但馮玉瑤還是恭敬的回道:“確實不太方便,可自古以來皆是如此,也是無奈之舉。”
如今的書寫工具主要分為兩種,最常用的是竹簡,此物造價相對低廉一些,但卻不便于攜帶與儲藏。
至于另外一種便是錦帛,這種材質雖然要輕便許多,但書寫時卻并不是很方便,最關鍵的是價格太過昂貴。
即便是大戶人家也只是偶爾使用罷了。
只不過上千年的延續之下,人們已經形成了習慣,所以對此也并未太過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