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三黑產業
- 反清:我的夫人是慈安
- 紅色山茶
- 3118字
- 2023-11-29 06:55:05
忙里偷閑的何平跟兄弟幾個聊了一會兒后,轉回頭來還得接著處理眼前的一堆爛事兒。
比如這次抓來的土匪,林林總總就有三百多口子人。
這幫人中當然真的有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投身到土匪這個大家庭中去的。但肯定也有天生暴力,就是喜歡殺人越貨的人。
因此對于這個俘虜群體,一開始何平還想著分辨一下,然后區分對待。
可事實上,這種辦法根本就行不通。這幫人太能裝,也太能演了,沒有一個熟悉他們生平的人站在這里,你根本就無從分辨他們內心的好壞。
于是,心情煩躁的何平大手一揮,把這幫人全都安排到煤窯里干活兒去!
俘虜們當然不愿意了,他們要是愿意去干煤窯這樣的活計,又怎么可能會去當土匪呢?
只不過現如今根本就由不得他們選擇了,何平安排了一隊護衛隊員,押著這幫人就去了他們自己的煤礦里。
在這里,每個人都被鐵鏈鎖住了兩條腿,讓他們根本就沒辦法邁開大步子跑。而且,何平給這些護衛隊員的命令很簡單,但凡有不老實干活兒的,隨便他們怎么去處罰這些人。
只要不把人弄死,那就可以往死里弄!
于是乎,這幫子俘虜可就受了罪了,每天完不成定額,不但要面臨各種懲罰,還不給飯吃!
在經過了一段兒時間的“磨合”之后,一個新嶄嶄的黑煤窯就在何平的手里誕生了。
岳鐵山非常關注這個事情,他幾乎每天都住在煤礦上,樂此不疲的做著各種教育俘虜的工作。
如此過了一個多月后,岳鐵山突然主動找上了何平。
“堂主啊,這個買賣做的太劃算了,有了這幫俘虜干活兒,咱們想不發財都不行啊!”岳鐵山興奮的說道。
“我說岳大俠,你該不會還想整些俘虜來吧?”何平驚奇的看著眼前這個大俠,心說這位大俠該不會是要黑化吧?
果然,對方的下一句話就讓何平有些坐不住了,他對著何平說道:“堂主,我聽說包頭城里最近開始熱鬧起來了,很多商隊都在找鏢師,要不咱們也參與參與?”
“你想干什么?”何平一聽這個就有點兒不淡定了,老岳這是真的黑化了吧?怎么想著主動出擊了?
“嘿嘿嘿,咱們不為賺那幾個押鏢的錢,咱們就是為了練兵!”岳鐵山找的這個理由是如此的冠冕堂皇,可再怎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掩蓋不了他想多多的抓土匪的真實想法。
這幫不要錢的勞動力太寶貴啦,岳鐵山這是真切的感受到了這幾百年來,帝國主義列強們使用奴隸的快樂啦。
何平認真的想了想,這才對著岳鐵山說道:“老岳啊,咋說呢,我不反對你的這個想法,練兵可以,抓幾個土匪過來打黑工也行,但你得控制一下規模,更不能抓普通人進來充數。
咱們可是得在這片地方長久的待下去的,可不能把咱們自己的名聲搞臭了,你說對不對?”
“是是是,堂主,你說的對,我保證只抓土匪,絕不會抓普通人進來充數的。”岳鐵山拍著胸脯保證道。
不過對于他的這個保證,何平雖然相信,但也得給他套個籠頭。于是乎,在幾天后,一個新的部門就被他搞了出來:監察隊。
監察隊的隊員,都是在三個護衛隊里選出來的,他們原則上受各個隊長的管理,但他們同時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監察隊員。
具體職責就是要跟何平直接匯報每次執行任務的詳細過程。何平就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給護衛隊里立個規矩,省的以后護衛隊出現尾大不掉的局面。
岳鐵山和顧長峰對此倒是沒多想,在他們想來,這些監察隊員只不過就是何平明著安插的眼線。
對此他們都是能理解的,何平畢竟是堂主嘛,他明著安插眼線,總比他來陰的強。
再說了,他是平山堂的老大,他監察自己的隊伍也是無可厚非的,因此兩人并沒有覺得這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包頭周邊的土匪可就倒了霉了。
狗日的岳鐵山不講規矩啊,他不但將從前的過路費打了好幾個對折不說,還特么連拜山的程序都給免了。
從前的鏢局想從他們的地頭上經過,那都是鏢局的人,拿著銀子提著禮物,恭恭敬敬的上山來跟他們商量的。雖然不是說必須要這樣吧,但這是多少年來流傳下來的規矩啊,這讓兩邊的交易,顯得更“文明”一些不是?
可現如今呢?岳鐵山牛啊,他就不上山來跟他們講這個規矩!每次都是遇到了他們出來搶劫,對方派個人過來,扔地上幾個銀子,說這就是買路錢。
一開始,很是有幾個不忿的山頭,想著搏一搏面子的。可結果呢?人家岳鐵山當即就發飆啦,都不說幾句場面話,直接就讓人強攻他們的山頭。
岳鐵山的隊伍能打啊,不但人人有火槍,他們特么竟然還有炮!什么山門,能經得住用炮轟?
因此,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里,包頭這邊的重要山道上,已經被他滅了七八個山頭了,抓獲的俘虜足足有兩三千人!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的免費勞動力,何平這個新世紀成長起來的四有青年,不得不配合他陸續開辦起了黑煤窯,黑磚窯,還有黑礦場!
這要放在后世,簡直就是不可饒恕的重罪!
可放在這個時代,何平這要的行為不但沒有罪,反而成了包頭城里最大的好人!甚至他們的剿匪行為,還得到了當地官府的嘉獎!
也就是這個時候的官府不了解平山堂剿匪的細節,否則這個嘉獎說不定就會變成討伐了。
就這樣,被岳鐵山逼的走投無路的一些山頭,不得不開始轉移地盤,一些規模小的,散伙下山來當難民討生活了。而一些規模大的,則是遠遠的離開了這一片地區,跑到其他地方去重新立山頭。
等到了咸豐元年立冬的時候,包頭附近竟然出現了百年難遇的太平局面。
包頭這個地方,天氣冷的很早。而今年他們種下去的那一萬多畝土地,也算是獲得了大豐收。
得益于充足的灌溉,和雇工們的用心經營,他這些田地的畝產,竟然能跟其他人家的熟地持平。
而種植了后世種子的那些地塊兒,產量最高的甚至能夠達到后世畝產的一半!
這就已經非常逆天了,這樣的大豐收,也讓何平徹底擺脫了這一年來,一直壓著他的糧食危機。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糧食有了基本保證的何平,在秋收完畢之后就給雇工們發了工資和糧食。到了這個時候,很多雇工也對何平這個東家產生了極大的信任。
一來他們拿到了如數的錢糧,二來這些貧苦的窮人們,也深切感受到了何大當家的威勢,覺得平山堂這顆大樹很值得依靠,于是紛紛提出了想長久留在這里的期望。
想留下好啊,何平大手一揮,在附近找了一塊兒不太適合種莊稼的地方,給他們免費發放宅基地。
每塊宅基地雖然都不大,只有區區的四分地,但這么一點兒地方,對于這些毫無立錐之地的窮苦人來講,已經是很大的恩賜了。
隨著分發宅基地的活動進行著的,還有何平提出來的另一個方案,那就是田地的承包制度。
模仿后世的家庭承包制度,何平在這個時代也搞出來了一個變種的承包制。他告訴這里的雇工們,只要他們能把家人弄來,一個五口之家就能承包三十畝田地。
具體怎么承包呢?那就是平山堂給他們提供土地,水渠或者水井,種子還有牲畜等等,而他們需要將地里產出的一半兒,交給平山堂當做地租和種田的成本。
剩下的一半兒產出,就是他們自己所有了,用來沖抵他們的工錢。同時,如果他們想賣了多余的糧食換錢,那么他們只能賣給平山堂,不能賣給其他人。
這樣的一個政策,得到了大多數雇工的認可,雖然這里面的風險也有不少,還要將一半的產出當做地租交給平山堂。
但如果仔細算算的話,田地,種子,灌溉還有牲畜,都是平山堂提供的話,那么這個數目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
種糧食是有成本的,除了平時的人力成本,剩下的那些要素,哪些不得需要錢呢?
更何況,這些人還知道一點,那就是在這里生活,做工的機會比之內地要多得多。平山堂這里每時每刻都在燒磚,都在開礦,只要是農閑了,他們就能打些零工,賺取到一些銀錢。
這些人不怕吃苦,他們就怕世界上沒有一個讓他們吃苦換錢的地方。
因此,到了立冬的時候,平山堂生活區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型村莊了。這里蓋起了一座座的民房,一些離家近的雇工,已經將自己的家人從內地接了過來,如今正是一副欣欣向榮置辦新家的景象。
而那些離家遠的,很多都還沒有回來呢。他們需要帶著自己的家人,走幾千里路,一點點的從一個舊時代,走到這里的新生活里來。
何平不擔心他們會不回來,因為他知道,這些人渴望新生活,渴望生活在富足,安全的平山堂。